“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生活让我们经历太多,或者说经历构成我们的生活。年终岁尾或是新年伊始,总是令人心生感慨或憧憬未来。
那些发生的事,都已成为曾经。可对于我和我们,都是生命中的经历。只有经历了,才算有人生。
2020年是属于我的时间,也是属于我们的时间。它悄无声息的到来,却留下无法抹去的印记。那些我们共同的经历不再赘述,逐一盘点自己的生活,更便于成长。人永远在成长。
最后的目送
6月21日,端午节前几天,新冠疫情刚有好转,小区刚刚解禁。
家里人在群里说,妈妈肚子痛,全身发黄,并发过来两张她的照片。照片上的妈妈面容不同以往,愁容又加病容。我心里咯噔一下,感觉情况不妙,从来没有看到妈妈这种神情。我马上去手机查询,所有的解答都指向癌症。我不敢再看了,心想不会的,一定不会的,等去了医院肯定会排除的。我在心里暗暗祈祷。
6月22日,星期一去了医院,传回来的消息“果然”是最坏的。我的心顷刻沉到了谷底。家里人同时传来视频,妈妈在视频里说,让我回去伺候她一个月。我一刻也待不下去了,真想立刻奔回去。可疫情使学期延长了,还有几天就期末考试,我不能耽误学生们,努力坚持着上完最后几天课。以为以后尽孝的日子还不少呢,可心里还是不安。
7月8日,工作一结束,全家人匆忙踏上回乡的列车,朝发夜至,心急如焚。姐妹在群里不断传来妈的追问,到哪里了?到哪里了?我一站一站地报告着站名,在还有一二个小时到站的时候,姐妹告诉我妈说了一句话,“我在这漫长的岁月,等待我的女儿!”现在想来,她当时急于见我胜过我急于见她啊!每念及此,都会令我“长号不自禁”。
夜里十点进门,妈妈仍然像原来一样在门口迎我,行动却颤颤巍巍站不稳了,却仍叫姐妹给我备饭。简单说些话后,她就躺下了,之后就一直不停地哼哼叫痛,一夜不息,直到13日去世,她都没有安静地睡过一宿觉。
9日我们要送她住院,她说啥都不去,却答应第二天一定去。我们就都依了她。极爱干净的她,一年四季每天都要洗澡。这天晚上,我帮她洗了一生中最后一次澡,后来到医院无论怎样劝说,都只是同意擦擦身子,并嘱咐我,最后要给她擦净身体。极度的痛已经使她无暇顾及其他了。
10号如期入院,离家之前,妈妈环顾屋内,说道,再也回不来了。我安慰她说:咱没事的,好好治很快就回来了,妈妈不住地点点头。她多想再多活些日子啊。我的心在哽咽。
接下来三天,直到去世,妈都被疼痛折腾得夜夜不息。去世前一天妈跟我们姐妹说“我们母子的缘分这辈子就要尽了”,也嘱咐我们一些事情。看着她那么痛苦,听了她的话,我躲在医院的卫生间里大哭。此时的她有多么孤独,而我是多么无力渺小啊!
妈妈弥留之际只有我一人在,我知道我在她身边她是安心的,只这一点叫我安心。我的喊叫声招来了医生和家人。就这样,妈妈走了,离我们而去了。她的离开让我懂得:最亲的人离开我们,我们失去最亲的人,那种锥心之痛,无法言说,深入骨髓。父亲去世时候,年轻的我还不懂这个。
我深深地体会到龙应台《目送》里的一句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我们母女,她养育我一天一天长大,我陪伴她一日一日衰老。今生今世,原来都是在不断远离,最后永远分离!
我们母女,就这样在无法预料之际,倏忽之间,匆匆分别。尽管之前我无数次告诫自己,在孝上,不要给自己留有遗憾,可当我失去母亲的时候,还是不断地找到理由责备自己。
我们母女,她生时,我对她的孝有限,她病时,我对她的照顾有限,她离开时,我又能做什么呢?除了最后的目送,除了今天的思念。而当我懂得这些的时候,我已失去了她。
最强是自己
这一年对我来说,“更年期”已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模糊概念了,它变得那么清晰和明确。
焦虑不安的心情,烦躁难耐的脾气,阵阵袭来的潮热,不断减退的记忆,不时出现问题的身体。这些都时刻在提醒着我,衰老已经来敲我的门了,生命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沮丧,焦虑,抗拒,生活仿佛进入一种胶着状态,无法改变,停滞不前。我感觉自己不对,走入一个孤独的怪圈。
我到网上去找同类人的文章,看他们如何面对,如何生活;我给自己制定锻炼项目和计划,并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去了解更年期的相关知识,寻找改变的方法。
我发现了,更年期不是我一个人的事,那么多人都在坚强地生活着,原来天没有塌,地也没有陷。我懂得了,对待一切事物,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亲身经历着更年期,我对衰老和生命有了深入的认识。
意识到“衰老”,确实不能不让人沮丧,可你能改变它吗?谁不是这样走过来的?谁不是仍然坚强地活着?人生每个阶段都有它的特点,就像小孩到时候要学习,青少年到时候会叛逆,中年人责任重大,老年人心态是关键。
生死是一条线上的两端,构成生命的整个过程,就像一棵树、一株草、一滴水,有诞生就有死亡,有兴就有衰。欢呼生命的新生是人之常情,接受生命的衰亡是一种智慧,向死而生才是最好的态度。这就是生命的厚度。
老年的人生,意味着一个人独自坚强的时刻真正到来了。
作家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有一句话:“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他告诉我们:人生的暮年(可以作多种理解),褪去了所有的色彩,面对自我真实的本色,方能显出生命自身的力量。
叔本华说:“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暂,一个人必须走过漫长的生活道路。”失去丈夫和女儿的杨绛先生,一个人走过余生的岁月,92岁写了回忆录《我们仨》,96岁研究哲学,写出名作《走到人生边上》,并整理了钱钟书先生的许多著作。海明威笔下那个孤独地出海打鱼,总是一无所获却永远充满希望的老人,他们都是人类精神至高无上的获奖者。
老年生活,延年益寿是一种希望,生命的厚度是一种追求。
最好在当下
今年年末,我到了退休年龄。这个月单位有三个退休的,这一年有八个退休的,人数不少。在提前一个月的时候,单位就着手这项工作了,最后又给八人召开了"欢送会”,办理速度可谓“神速”。在这个档口,我又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温度。
人总是矛盾的。在工作十分辛苦的时候,说“早出晚归”或是“披星戴月”也不为过。那时我就想,要是退休了多好,不用这么辛苦了。可现在真的退休了,却又一时无法适应,心里又萌生出种种不甘和不安。
不甘的是,一生的事业就这样结束了,我还没有做出什么令自己满意的成绩。不安的是,每天上班的时间一到,我就觉得自己被世界抛弃了,完全成了一个“局外人”。
不甘也好,不安也罢,岁月经不住风吹和水流,一任向前奔去。人如一片落叶,被它裹挟着,踉踉跄跄地向前去。我开始问自己,在等待中失去了最好,还要在等待中失去一切吗?
对时光的谋划,是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那就是忽略当下,悠闲地等待。当下成了空白,重要的事拖成了越来越空虚的目标。我真切的理解了“当下”的意义:那就是现在、此时此刻。当下是今生最好的时刻,时不我待。拥有当下,珍惜当下,才是智慧的人。
生活是自己的,日子过成什么样,全由自己决定。从容淡定的日子,说走就走的心境。健康的身心,诗意的生活,智慧的生命,是自己的设定,自己更是监督者。努力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样子,在未来的时光里,慢慢且优雅地变老。不负流年,不负自己。
写在最后:
因为缺少经历,只有在失去时,才蓦然回首,恍然惊悉。
我们常说,生命无常,人生苦短,却没有在意,我们总是迟一步得知其中的玄机,一切都成意外。生活没有排练。
以前是因为无知,所以快乐。现在是因为无能,所以痛苦。因此,敢于面对和坦言,是一种胆量和态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发现和顿悟,一切都是新的,在生命的旅程中,随时鼓起勇气,也能意志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