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推荐
- 1、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实景,更有天下第一名洞《华阳洞》美景![05:20]
- 2、#佛教圣地##六祖惠能#佛教六祖惠能大师千年肉身~南华寺弘扬佛法[02:39]
- 3、《名刹录》褒禅寺始于唐,历史传说骑马关山门足见规模之大[02:25]
- 4、民间故事:砍柴奇妙经经历,果然心善的人总有福报[13:15]
- 5、你相信山中几日,世上几千年吗?请听故事《烂柯山》[03:49]
- 6、含山褒禅寺殿堂巍峨,金碧辉煌,佛像饰金绘彩,庄严肃穆。[02:13]
步骤/方法
武侠小说里“扫地僧”个个出手不凡,文坛里的也一样。唐代黄櫱禅师的一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鼓舞了世人一千多年,宋代释绍昙禅师的“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被很多人当成人生箴言,而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至今仍是宋诗中的翘楚。
高僧写诗,不为名、不为利,由心而发,所以往往能写出普通诗人无法悟到的意境,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这样一首以境界取胜的高僧诗。这位僧人名叫常慧,是明末云居山真如禅寺一位主持,他这诗就是在云居山写的,诗名《云居山咏》。让我们来看一看:
《云居山咏.其一》
半肩风雨半肩柴,竹杖芒鞋破碧崖。
刚出岭头三五步,浑身都被乱云埋。
这其实是一组七绝的第一首,是诗人上山砍柴后悟出来的,这组诗也是常慧存世的唯一作品。大家别小看了这首小诗,它短短28个字打败了白居易、苏轼、王安石三位文坛巨匠。诗中写的这座云居山自唐代开始就是座名山,山高入云,诸峰环绕,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题诗,一直就是座赛诗山。
当年白居易题的是“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苏轼题的是“石龙有口口无根,龙口汤泉自吐吞”,王安石题的是“寒泉清听永,独此沸如焚”。这些大师之作论水平都是不错的,但常慧这首无论是意境还是遣词都明显胜出一筹,只能说高手在民间。
诗的前两句,一开篇就令人眼前一亮。两个“半肩”充满着禅意,一边挑着柴火,另一边任露水轻落,仅这开篇的7个字,就写满了人生况味。人生就是这样,扛下了风雨,才扛住了生活。第二句写砍柴的辛苦,拄着竹杖、踏破草鞋,在绿树葱葱的山崖间行走,这7个字的着力点在一个“破”字上,看似低调中却自有一股霸气,这是人与山的较量。
诗的后两句诗人继续带着我们前行,从前两句来看,老和尚的生活并不容易,但他似乎乐在其中,这一点体现在后14个字的闲适中。诗人一路登高,走到山岭之巅,发现自己早已身处乱云之中。至此全诗没有任何正面描写山高的句子,甚至没有出现一个“高”字,但通过“破碧崖”和“乱云埋”6个字,读者已经可以想象得到山之巍峨。
通读常慧这首诗,通篇无一个生僻字,很是通俗易懂,却充满了禅意。全诗短短28个字,写了风雨、碧崖、乱云等自然之景,也没有忽略人在自然面前的力量,“半肩柴”、“竹杖芒鞋”、“出岭头”,都是人在巍峨高山上的活动,在诗人心中人与山早就成为了一体。所以与其说这首诗是在咏山,不如说他在咏人。“半肩风雨半肩柴”看似简单的7个字,充满了力量,人生会遇到很多风雨,扛下来就能踏破碧崖,走向山之巅。这首诗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