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推荐
- 1、朱熹一生著作和对后世的影响[02:33]
- 2、关于朱熹你了解多少?著名的这句诗你记得吗?[02:31]
- 3、朱熹生平简介[04:18]
- 4、王霄冰解读朱熹,历史文人地位很高,深受广大群众喜欢[03:49]
- 5、《中国古代文化先贤》第五集:理学宗师朱熹[01:00:32]
- 6、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02:37]
步骤/方法
幽人卧谷 一川风月
——心中的文学朱熹
鄢文龙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第一次知道朱熹,缘于《观书有感》。
第一次了解朱熹,因为阅读束景南先生的《朱子大传》。
第一次驱使我深入研究朱熹,由于刚刚出版的《朱熹文集编年评注》,一旦深入,就再也欲罢不能。
他是宋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是仅次于孔子的古代圣哲。
他是自秦汉迄于清末、长达二千余年的中国史上最重要的人物。
他是一位兼理学家与文学家于一身而尤长于文学的人,一位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的思想家。
他的文学,源自天分,一直受父亲朱松及老师刘子翚的影响。他的文学业绩被他作为理学家的赫赫声名完全遮掩住了,他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学诠释等方面卓有建树。
他是理学家中的特例,在宋代的理学大师中,对文学表示出最大的容忍乃至喜爱。陆游、杨万里等文学家都自觉地皈依到理学家的队伍中来,即使是豪荡磊落的辛弃疾也不免对朱熹表示出高度的崇敬。
他喜欢《楚辞》,酷爱《诗经》,钟情陶渊明,立膺杜甫,倾心韩愈。他的传世之作,《诗集传》《楚辞集注》《韩文考异》,至今,研究者们无法绕行。
他乐于与文学家交游,在他的友人中,陆游、尤袤、辛弃疾、杨万里、周必大、陈亮、王十鹏、楼钥等都以文学著称。
或许,我们喜欢“倚梧或歌枕,风月盈冲襟”,那是周敦颐《濂溪书堂》中的风花;
或许,我们欣赏“闲为水竹云山主,静得风花雪月权”,那是邵雍《小车吟》中的雪月;
或许,我们陶醉“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那是程颢对“时人不识余心乐”的感叹。
在我们心中一直认为理学家作诗,常常涉及的是风花雪月,但是他们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欣赏自然之美,更在于注重从自然景物中领悟生命的意义。他们无论是写山水诗还是咏物诗,追求的境界都以哲学层次的体论大道为终极目标,遗憾的是削弱甚至泯灭了审美层次上的欣赏和表现。
而在朱熹的创作中,风花雪月虽然也是极其重要的题材取向,但更多的写景咏物之诗注重于表现审美的愉悦感。
不再是“幽林滴露稀,华月流空爽。独士守寒栖,高斋绝群想。”(《斋居闻磬》)
不再是“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葩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春日偶作》)
我们看到的是他对苏轼的心摹手追。
我们欣赏到的是他出于对审美意识的认同。
我们服膺的是他在宋代理学家诗中的卓尔不群。
只要你一旦深入,就不愿意浅出:
两岸苍壁对,直下成斗绝。一水从中来,涌潏知几折。石梁据其会,迎望远明灭。倏至走长蛟,捷来翻素雪。声雄万霹雳,势倒千嵽嵲。足掉不自持,魂惊讵堪说。仙有妙句,千古擅奇崛。尚想化鹤来,乘流弄明月。(《栖贤院三峡桥》)
如果你真能做到浅出,那你一定渴望再一次深入:
罗浮山下黄茅村,苏仙仙去馀诗魂。梅花自入三叠曲,至今不受蛮烟昏。佳名一旦异草木,绝艳千古高名园。却怜冰质不自暖,虽有步障难为温。羞同桃李媚春色,敢与葵藿争朝暾。归来只有修竹伴,寂历自掩疏篱门。亦知真意还有在,未觉浩气终难言。一杯劝汝吾不浅,要汝共保山林樽。(《与诸人用东坡韵共赋梅花适得元履书有怀其人因复赋此以寄意焉》)
在纪昀看来,这是朱熹的“极意锻炼之作”。
这确实是朱熹的绝妙好词。
第一次让我醍醐灌顶的,依然是《观书有感》中的理趣: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那江中巨舰,顺流而行,仿佛一根鸿毛似的漂浮在水面上。可是,重如丘山的“艨艟巨舰”昨日搁在江边,费尽力气也推不动,而一夜之间,春水猛涨,就自由自在地漂浮在中流了。
著名文学研究专家程千帆先生却从中读出了更深层的言外之意:一个人的修养,往往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原来,北宋惠洪在《石门文字禅》中所说的“心之妙,不可以言传,而可以语言见”,或许,朱熹早就濡染了这样的禅风。
好像读着《鹤林玉露》所载的某尼之“悟道诗”正与朱熹之《春日》异曲同工: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朱熹《春日》云: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在我的心中,朱熹是一位好学深思的思想家,是一位博览群书的学者。而他的谦虚,却到了一般人无法自觉的程度,他曾自元晦,后来自以为元是乾四德之首担心不足当,于是自觉改为仲晦。
在我的心中,他是一位幽人,卧在空谷,却拥有一川风月,风吹月照耀古今。
2020.9.16于天沐温泉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