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诗词 楹联对短句 咏阳西大垌山诗词楹联

楹联对短句 咏阳西大垌山诗词楹联

文/陌上榆(林新杰)

楹联对短句 咏阳西大垌山诗词楹联(图2)

广东潮州历史上唯一的书生林大钦,可以追溯到福建莆田的林氏家族,同样,粤西历史上唯一的书生,也是福建莆田著名的九牧林的后裔,这位书生就是林兆堂(吴川舞阳丹霞村人),林兆堂出生于书香世家,幼年时随父在教导堂学习诗书。17岁成秀才,37岁高中状元,据记载,清朝光明末年(1823年),卷末皇帝批评:"此科好秀才,一字之差,与学问无关,故在宫试中晋升第一,状元第一。

楹联对短句 咏阳西大垌山诗词楹联(图4)

林昭棠自幼机智,但父亲管教甚严,相传有邻居以戏弄女子为名诬告林昭棠,其父闻言气愤万分,欲严惩其子,但此事尚未调查清楚,不便妄下定论,遂出上联“奴手为奴,斩乱奴手”探究虚实。林昭棠一听,猜想肯定是有人诬告自己,而父亲却半信半疑,没有下结论,于是,他以“人言非虚,不可信人言”来回答,父亲见他语气坚定,言之凿凿,遂下令调查,果然林昭棠被邻居诬告诽谤。

楹联对短句 咏阳西大垌山诗词楹联(图6)

正是因为父亲对林昭堂的家教非常严格,林昭堂一生以平和待人,以德报德,仕途中为人正直,后来因为不愿与清朝穆章阿的弟子同流合污,便退到田间教书育人,造福桑梓,巧的是,与林昭堂同一家族有一位举人,与他性情相投,仕途却大不相同。这个人就是那个叫石大千的高僧,是敬业寺的住持,为什么举人会成为佛寺的住持呢?

原来,这位与林昭堂同门的举人,姓戴、西伦,是清朝光年进士,曾任高州府侍卫,人称戴太傅,戴太傅清官正直,喜欢结交当地朋友,当时高州瘟疫蔓延,疫情十分严重,戴太傅心急如焚。他召集当地士绅,广辟道路,多方奔走,很快,疫情得到控制,此后,他精心管理高州城,为官造福一方,深受当地百姓尊敬。

楹联对短句 咏阳西大垌山诗词楹联(图9)

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戴太傅任满离任,他对广东阳西大东山敬业祠的景致赞叹已久,在回家的路上,专程到大东山一睹芳容,见大东山峰峦、古木、沟水飞瀑、奇峰怪石、鸟语花香,便投胎人间。不久,他进入大东山的敬业寺受戒为和尚,并取大千这个名字,被称为石大千。

题目中提到的对联,与这两人息息相关,道光年间,武传状元林昭棠第三次回乡时,专门绕道大东山,去看望阔别多年的朋友静野寺方丈石大千,这次林昭棠一个人,沿着山间小路往静野寺走,一路上蝉鸣鸟语,流水潺潺,一片清静。不知不觉,他就来到了离敬业寺不远的莲花池,远远的就看见一个身着纳衣的和尚独自蹲在地上种柳枝,走近一看,正是方丈石大千,林昭堂触景生情,忍不住脱口而出:三年游人重游柳。

楹联对短句 咏阳西大垌山诗词楹联(图12)

和尚闻声抬起头来,多日未见的好友林昭堂正笑眯眯地看着他,颇为惊讶,又看着好友一脸坏笑地盯着自己,不光是想着,难道我要嘲讽我的佛系子弟"寻花问柳"略一思索,念出下联:"万花绕屋不如禅"。

林昭堂闻言,拍手欢呼,连连叹息道:“太好了,太好了!正是名山有自己的名僧在,天下调戏忆旧人。”

楹联对短句 咏阳西大垌山诗词楹联(图15)

两人的回答合在一起,正好完美地描绘了各自的身份和心境,在林昭棠看来,自己曾经从吴川来过阳溪,当时交通极为不便,但每次来,看到戴太傅辛勤耕种,致力于大东山环境的改造,可以说是发自内心的感动,方丈对自己的劳动做了简单的解释:再多的鲜花也不会干扰人们对佛的向往。这个答案可谓富有禅意,浑然天成。

两人笑着进了寺庙,寒暄过后,聊起了各自的离去,然后方丈让林昭堂把上面提到的那一对写在纸上,挂在佛寺的大门上,从此这副对联成了敬业寺的珍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212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