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风残照衰草离坡读音?
①
西风残照衰草离坡的读音应该是这样的,西xi一声。
风feng一声,韵母应该是后鼻音。残can二声,声母应该是平舌音,韵母是前鼻音。
照zhao四声,声母应该是翘舌音。
衰shuai一声,声母应该是翘舌音,是三拼音节。
草cao三声,声母应该是平舌音。离li二声。坡po一声。
②
西风残照的读音是:xīfēngcánzhào。
【解释】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出处】唐·李白《忆秦娥》词:“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示例】~旧山河,故国遗台忆独过。 元·王恽《望歌风台》诗
衰草离坡应该是衰草离披吧,它的拼音是:shuāicǎolípī。
意思是指:枯萎的草散乱的样子。
二、形容西风的成语?
1、西风斜阳xī fēng xié yáng【解释】西风:秋风;斜阳:夕阳。形容衰败的景象。比喻腐朽没落的趋势【出处】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三折:“则你那途路迢遥,趁西风斜阳古道。”【结构】联合式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近义词】西风残照
2、西风落叶xī fēng luò yè【解释】形容秋天的景象。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出处】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结构】联合式【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例句】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下长安,飞鸣镝。
3、西风残照xī fēng cán zhào【解释】秋天的风,落日的光。
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
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出处】唐·李白《忆秦娥》词:“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结构】联合式【用法】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近义词】西风斜阳【例句】~旧山河,故国遗台忆独过。
◎元·王恽《望歌风台》诗
三、西风残照是什么生肖?
西风残照所指生肖就是鸡,因为西跟酉非常相似,风通凤,酉就是鸡,凤也是鸡。
四、西风对应的词?
西风落叶、西风残照、风驰电掣、昨夜西风、西风漂流
1、西风落叶xī fēng luò yè
[释义] :形容秋天的景象。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
[造句] : 这一大段西风落叶的场景描写,透露出作者内心的美人迟暮之感。
2、西风残照xī fēng cán zhào
[释义] :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造句] : 西风残照,格外凄凉,她这才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3、风驰电掣fēng chí diàn chè
[释义] :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电闪一样。
[造句] : 救护车风驰电掣赶往事故现场。
4、昨夜西风zuó yèxī fēng
[释义] :昨天飘过的风。
[造句]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5、西风漂流 xī fēng piāo liú
[释义] :在盛行西风吹送下所形成的洋流。
[造句] : 西风漂流影响了这块的天气。
五、李白 西风?
西风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诗《秋景》。
作品原文:
昨夜西风忽转,惊看雁度平林。
诗兴正当幽寂,推敲韵落寒帧。
译文:
昨夜忽然骤然起了西风,天也转寒。南迁的大雁阵阵鸣叫飞度树林,不由使人吃惊顿起寒意。此刻没有一点诗兴,书写在纸上的片言只语,由于此刻心情寂寥因而韵不成韵。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关于这阙词,最有名的评价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李白《秋景》
昨夜西风忽转,惊看雁度平林。诗兴正当幽寂,推敲韵落寒帧。
六、形容西风的词语?
1、西风斜阳
xī fēng xié yáng
【解释】西风:秋风;斜阳:夕阳。形容衰败的景象。比喻腐朽没落的趋势
【出处】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三折:“则你那途路迢遥,趁西风斜阳古道。”
【结构】联合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近义词】西风残照
2、西风落叶
xī fēng luò yè
【解释】形容秋天的景象。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
【出处】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结构】联合式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例句】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下长安,飞鸣镝。
形容西风(含有西风)的词语,示例:
西风落叶, xī fēng luò yè 形容秋天的景象。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
西风漂流, xī fēng piāo liú 在盛行西风吹送下所形成的洋流。自西向东流动。在北半球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在南半球,各大洋西风漂流连在一起,形成横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全球的洋流。
西风残照, xī fēng cán zhào 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西风, xī fēng 从西方吹来的风
七、随风化作满天霞诗句?
1、《登乐游原》
【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是唐代游览胜地,李商隐在这首诗中极力赞叹乐游原晚景之美,却隐含了深深的哀伤和慨叹,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全诗少有的明白如话,毫无雕饰,却感喟深沉,意蕴无穷。
2、《忆秦娥·箫声咽》
【唐代】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这是唐五代词中的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是为“百代词曲之祖”。这首词句句自然,而字字锤炼,沉声切响,掷地有金石之声。尤其“西风”八字,只写境界,兴衰之感都寓其中。其气魄之雄伟,实冠今古。
3、《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是王维的一首述行诗,记述了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本身不算佳作,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独绝千古。“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两字写出“千古壮观”。
4、《望江南·梳洗罢》
【唐代】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这是一首写闺怨的小令。词中以江水、远帆、斜阳为背景,截取倚楼顒望这一场景,以空灵疏荡之笔塑造了一个望夫盼归、凝愁含恨的思妇形象。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江水没有奔腾不息,落日没有峻刻寓意,只盘旋着无名的愁闷,难遣的怨恨,还有无可奈何的叹息。
5、《满庭芳·山抹微云》
【宋代】秦观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这是秦观最杰出的词作之一,虽写艳情,却能融入仕途不遇,前尘似梦的身世之感。“斜阳外”三句宕开写景,别意深蕴。不去刻画这一痛苦的心情,却将它写成了一种极美的境界,使千古读者叹为绝唱。
八、忆秦娥.娄山关的诗意?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词这种文体的一大魅力在于,不同的作者依据同一词牌,可以写就不同的经典。“忆秦娥”便是极为特殊的一个词牌。
这个词牌留下的经典不算很多,但最著名的两首远隔时空,在历史的长河中交相辉映,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与赞叹。
词作是经典,词人也拥有无与伦比的个人魅力,这便是李白与毛泽东的两首《忆秦娥》。
相传李白留下了十余首词。
因为李白处于词这种文体并不流行、尚属草创阶段的盛唐时期,这些词不同程度受到后人质疑,认为非李白所作,但《菩萨蛮》与《忆秦娥》两首却得到较多论者的确认并给予极高的评价。
南宋淳佑间黄昇编集的十卷本《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中,选录了李白的这两首词,并称赞“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
” 《忆秦娥》是一首双调小令,共四十六字。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忆秦娥”这一词牌便源于李白词中“秦娥梦断秦楼月”这一句。
秦娥是春秋时期秦穆公的女儿弄玉。
相传当时有个叫萧史的男子十分善于吹箫,能把孔雀和白鹤招引过来。
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十分喜欢他,秦穆公便把弄玉嫁给了他。
萧史每日教弄玉吹箫,模仿凤鸣,最终真的招来了凤凰。
最后弄玉乘凤,萧史乘龙,二人一同成仙而去。
“乘龙快婿”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里。
李白的《忆秦娥》从女子伤别写起,寥寥数笔,却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怀古伤今之情。
伫立乐游原, 不见离人归。
当秦宫汉阙成为渔樵的谈资笑料,当风流人物总被雨打风吹去,吴宫花草、魏晋江山只会给人以深深的反思。
《忆秦娥》是毛泽东在长征后写的第一首诗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作者自注:“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
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以下诸篇(按:一九五八年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忆秦娥·娄山关》排在《十六字令三首》之前,‘以下诸篇’指《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反映了这一种心情。
”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
仓促转移的红军在一开始就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后,红军由8万余人锐减到只有3万余人。
娄山关,原名娄关,后称太平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居于遵义城北娄山的最高峰上。
娄山关由三座山峰包围,北拒巴蜀,南扼黔桂,历来是黔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明朝万历年间,朝廷与播州土司杨朝栋曾激战于此。
中央红军的长征队伍于1935年1月占领遵义,召开了革命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
会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原准备在泸州和宜宾之间渡过长江,没有成功,就折回再向遵义进军,在途中经半天激战打败了扼守娄山关的贵州军阀王家烈部一个师,乘胜重占遵义。
这首词写的就是这次攻克娄山关的战斗。
全词以“西风”起首。
西风,多指秋风,因为古人认为西是属于秋天的方位。
西风多用于萧瑟、凄凉的景象。
无论是宋朝辛弃疾的“昨夜西风凋碧树”,还是元朝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都给人凄清衰败之感。
李白在《忆秦娥》中,也将西风与残照并列,表达一种历史消亡的感觉。
毛泽东的词中,紧随“西风”的“雁叫”进一步增加了凄凉之感。
从《诗经·小雅·鸿雁》中有:“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开始,雁在古诗词中一般代表着漂泊无定、凄凉悲苦的感情。
因此,雁叫往往也是悲凉的,就像唐朝李颀在《送魏万之京》中所写的:“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因此,当一只或是一行高飞的大雁,在结霜的清晨,伴着一弯冷月飞翔,传来的雁叫声在空山里回荡,人们听到后忍不住为之动容。
写到这里,毛泽东的笔触一转。
在大雁高飞、冷月高挂的天空下,在结了寒霜的地面上,传来了马蹄声。
这里的马蹄声并非激越豪迈的,而是小而碎的,显得很急促,也很疲惫,很符合红军艰辛的行军情况。
与马蹄声相映的,还有喇叭声,同样是哭咽一般。
这两种声音与空中的雁叫上下呼应,以声音勾起了读者的联想,展示了一幅生动的行军画面,苍凉而悲壮。
急促的马蹄声,踏破了清晨的宁静。
寒霜胜雪,凛凛寒意似乎能穿透身上的衣服,沁入人的骨肉。
上阙所写的便是红军拂晓时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词中的“西风”“雁叫”“霜晨”,都是当地二月间的真实情景。
如此场景,读者的心也会受到感染,并由此联想到行军途中红军战士的心情。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一路上遭遇了太多惨烈的伏击,可以说每个人的生命都随时可能失去。
当个人面对着前途未卜的命运,浮云也难免会遮住望眼了。
这样的半阙词,放到词最鼎盛的宋代,由最优秀的词人来续写,下阙无非是更添一份凄凉和悲壮。
偏偏在毛泽东的笔下,下阕词陡然开阖,写出了常人根本无法想象的气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为了摆脱被围追堵截的困境,红军采取灵活的作战方式。
此前已经二渡赤水,出其不意在贵州为自身赢得了一丝机会。
张爱萍在《从遵义到大渡河》中写道:“出敌不意,突然回戈东进,把敌人甩在长江两岸。
……我十二团先敌赶到赤水河,仅以三条小船,从二郎滩击溃东岸守敌,顺利东渡赤水河。
”面对着机会,毛泽东等人没有错过,2月19日至21日,红军主力分别从太平渡、九溪口、淋滩、二郎滩渡过赤水河,随即星夜兼程疾进,24日攻占桐梓,25日奇袭娄山关,28日再占遵义城,歼灭和击溃敌2个师又8个团,俘敌2000人,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蒋介石不得不承认这是“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
靠着这种战术,红军随后三渡赤水,让敌人的判断彻底犯了错误;其后四渡赤水,终于拖垮了国民党大批精锐部队,创造了三万红军走出四十万人大军包围圈的奇迹。
“从头越”,“越”出了红军的新生,“越”出了新中国的诞生!
词上阙的场景在清晨,下阙则是在黄昏,重点描摹了夕阳。
红军攻占和越过徒称天险的娄山关时,太阳还没有落山。
晴空丽日下的娄山关,青山如黛,给人一种无比祥和的感觉,可在行军打仗的黄昏时,则完全不是如此了。
如血的残阳缓缓沉入深不见底的天际,给人一种自然无比辽远而个人十分渺小的感觉。
可伟人在这一刻,却能生出十分豪迈的感情。
究其原因,是不同的心境,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夕阳。
在李清照的笔下,黄昏是“落日熔金,暮云合璧”,色彩极为绚丽。
可在毛泽东的笔下,黄昏却有种震撼人生的苍凉与壮阔。
高山雄关,固然高耸入云,凡人难以超越,但走到了这里,就意味着重新开始。
居高临下,红霞满天,按照俗谚,明天又是个好天气,毛泽东既写出了独特的人生哲理,又展现了一位伟大军事家的气魄和胸怀。
当年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面对着壮观的自然景象,曹操抒发的是自己的壮怀,毛泽东同样如此。
毛泽东自己也认为,他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他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
如今当我们回首这段往事,回首那如血的残阳和如海的苍山,所有的失败与胜利,都成了过去。
毛泽东自身经历的浮沉与曲折,在他写作这首词的时候,也都成为了一个瞬间。
一首《忆秦娥》吟罢,包含了多少难以言说的辛酸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