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思》一一子然
清明哀思祭先人,
千念万恩化泪纷,
遥知仙祖佑子孙,
愛佐生灵慰英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顾名思义,是清澈明朗的意思。
清明节在每年公历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
此时大地春回,天朗气清、草木繁茂,的确令人耳清目明。
“清明”不仅仅是一种时令、节气,或节俗或礼仪,而更乃是一种天、人和谐一体的理想生存境界。
有书释曰:“夫道,乃天也,清且明,不欲见污辱也”。
《老子想尔注》言,“清静能睹众微,内自清明,不欲于俗”,即当人处于“清明”状态时,则可以真切感受到到自我生命与大自然之间的融合为一,而精神自我也被擢升到一个无限广域的境界。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2006年,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
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清明节大约起源于周代,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说到清明节,不得不提另一个节日——寒食节。周代晋文公为请隐于绵山的介子推出山,下令放火烧山,哪知介子推宁肯被烧死也不愿出来为官。晋文公为表哀思,下令介子推被焚死日禁火,只能吃冷食。此后,这一习俗代代相传。
由于清明节在寒食节后的一两天,到了唐代,这两个节日逐渐合二为一,民间大多只过清明节了。从先秦到南北朝,人们一般在寒食节举行春祭,扫墓祭祖,怀念先人。唐代后,寒食节逐渐被清明节所取代,因而上坟致祭等活动也移到清明节。扫墓之时,大多全家老少出动,此时正值春暖花开,亲朋好友也趁机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