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赎罪这世界那么美,却又那么罪孽深重歌曲?《赎罪》这世界那么美,却又那么罪孽深重

赎罪这世界那么美,却又那么罪孽深重歌曲?《赎罪》这世界那么美,却又那么罪孽深重

很多时候蒙蔽我们双眼的不是假象,而是自己的执念。

Oftentimes what blinds us from the truth are not the lies, but our own ego.

Dear Lord and Father of MankindDavid Meredith/Malcolm Archer - Golden Treble Solos

01

在1935年英格兰乡村的一个晴朗的夏日午后,谁也不曾知晓,一场深重罪孽正在溪水泠泠中潜滋暗长。

蓝眼睛的布莱奥尼穿着白色的碎花裙,一边像任何一位文艺少女那样沉浸地写着文章,一边在心底悄然萌芽着对管家罗比的微妙情绪。直到那一天,她看到了那封罗比写给姐姐西利亚的、充满情色意味的信。

一切罪孽开端了。谎言、硝烟、死亡,与破灭的希望。

后来,我再回想起这一部电影时,脑海中似乎只情愿存留下英格兰乡村夏日的池塘、芒草与白色的碎花裙,詹姆斯麦卡沃伊天蓝色的眼眸,和凯拉奈特莉在伦敦地下水底浮荡的裙摆。

而影片后半段疮痍的枯树上孤零零悬挂的断肢,和敦刻尔克的血与枪,我更愿当它是一场幻境与骇然的梦寐。可是当夏日的清朗时日与少女懵懵懂懂的爱慕心绪被人性的嫉恨和战争的残酷刹然割裂时,我们却要走向直面罪孽与痛苦的必然。

《赎罪》这部电影,正是人性、社会和战争三大罪孽酿造的苦果。

02

第一层罪孽,是嫉恨。

嫉恨一步一步,在背后推着布莱奥尼离她最后的夏日渐行渐远。

扎根在她人性中的妒嫉使得她对罗比因爱生恨,于是她亲口捏造的谎言将罗比送进了监狱,送上了战场,送向了死亡。遭受同样命运的还有她的亲姐姐西利亚。人性的嫉恨是一切罪孽的开端。

日后,即使布莱奥尼想要扮演耶稣,穷尽一生去赎一切属于她和不属于她的、故事里所有人的罪责,可终究无能为力改变已成定果的现实。她除过自己以外,无法拯救任何人。

当我们某一天失去自控力,听任人性中黑暗面的掌控时,《赎罪》的结局或许是一个警醒。

03

随着剧情的延伸,更加深重的罪孽浮出水面。第二层罪孽,是社会。

《赎罪》的世界里,令人汗颜的英国政府居然听信了一位十三岁的孩童片面的指控,武断地葬送了一位“管家的儿子”一生的幸福与前途。

没有人会怀疑钱貌双全的巧克力大亨会是真正的强奸犯,更没有人会怀疑对一个管家儿子的强奸指控。真正的罪犯逍遥法外,过着舒坦的日子,而无辜的人却被钉在十字架上行刑——这个社会承接了一切罪孽的起源:布莱奥尼目睹了西利亚被罗比“钉在书架上”的缠绵姿势。

法治社会和权治社会的界限有一天不明晰,这世界每一天便都会有更多的罗比死去。

04

而在本片中最深重的罪孽,是战争。

如果说布莱奥尼的罪孽和腐朽社会的罪孽只是罗比和西利亚悲剧的判官,那么战争便是真正的、最后的酷刑。

战争面前没有上帝。

在片中五分钟的敦刻尔克大撤退长镜头里,在士兵面对大海合唱赞美诗的背景下,另一些人则在烧圣经。他们笃信此刻上帝已无法拯救他们。

而我,迄今无法忘却面对丛林中孩童的尸体时麦卡沃伊蓝眼睛中滚出的绝望眼泪,无法忘却敦刻尔克海滩上一张张毫无生气的土灰色面颊,和火柴点亮时罗比空洞的蓝色眸子与耷落在手边的泛黄明信片。火柴熄灭之时,希望和生命也随之燃尽了。

布莱奥尼不论以何种方式弥补既往的过错,在战争面前却也成为了被支配者,她无法拯救任何人。在她决定放弃剑桥、成为一名医生时,她的罪孽或许已经得到救赎。但是战争的罪孽,又由谁来赎清呢?

或许,人类终有一天会在战争中走向恒久的灭亡。我只希望战争的代价及人性的美好不仅仅只是被拓印在历史书抑或受难者的墓碑上,而应该铭刻在活在安稳现世的所有后辈心中。珍视和平的来之不易,因为不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甚至未来,都有那么多人在为之而奋斗。

这世界罪孽深重。

但是,或许,最可怕的不是罪孽,而是不懂得忏悔。但愿我们每个人都像布莱奥尼一样拥有忏悔的勇气,然后坚定地踏上赎罪的漫漫长路,既是为了拯救自己,也是为了拯救这个世界。


本篇作者

言寺_Cassean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大一在读。是个不屈不挠的梦想家。

阅历尚浅,前路尚长。企盼着有一天能够在文坛的旷野上发出属于自己的吼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x202209270014045ed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