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带姓氏的押运短句,京杭大运河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带姓氏的押运短句,京杭大运河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鲤鱼上岸、水底鸭蛋 、造福乡邻 等。

京杭大运河,古名“邗沟”“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

鲤鱼上岸

梦中运河里的鲤鱼化成人形,多年后娶了一个其貌相似的女子。

水底鸭蛋

立园前面有一座山 ,名叫“虎山”。

一日,有一牧童在虎山放牛吃草,天气炎热,牧童便跳落运河中去游泳,当他潜入水底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圆圆的东西垫住脚板,他即伸手拿着浮上水面,一看原来是只鸭蛋,他高兴地将鸭蛋放在草地上,又一次潜入水底去,盘了一丈多远,又摸中了一只鸭蛋。

他还想摸第三只,第四只,但是摸来摸去,再也摸不到了,他看看太阳下山了,赶忙用衫包着鸭蛋回家去。

造福乡邻

有一年春旱,四乡八里农田一片龟裂,眼看插秧季节将过,仍然没有水办田,农民到处去找水源,挖水井,但还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谢维立看到这情形,立刻叫工仔挨家逐户去传话,让乡亲们到人工运河去车水灌溉农田。

农民喜出望外,立刻集上近百部水车架在运河岸边车水灌溉农田,及时将秧苗插下,使附近几条村的农民避免了春旱之患。

鸭,小鸭,鸭梨,鸭子,鸭王,鸭腿,鸭头,鸭架,鸭脖,鸭蛋,鸭肉,鸭儿,鸭梨山大。

单,孤单,脱单,上单,买单,下单,单纯,单位,单身,单子,单号,单词,单元,单挑,单车,单瓶,单条,单独。

钾,钾离子,钾肥,钾元素。押,押金,押运,抵押,扣押,押韵,押镖,押车,押题,押注,押大,押一个月,押金条,押一付一。

汉字中含甲字旁的字是“押”。

押,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作音为yā,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

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押”字,在《读文解字》中解释为,署也,今人言文字押署是也。

“押”字,基本含义为,签署,在公文、契约上签字或画记号,以做凭信,如,画押、签押;其引申含义为把财物交给别人作保证,如,押租、典押;同“压”,用于押宝、押韵。

在日常使用中,用武装强制把人送到某一目的地,尤指交付处死或交付给惩罚地点,如,押赴。

含有“甲”的字有:鸭、钾、胛、呷、押。

1、鸭

拼音:yā

部首:鸟 四角码:67527 仓颉:wlpym

86五笔:lqyg 98五笔:lqgg 郑码:KIBR

统一码:9E2D 总笔画数:10 笔顺:2511235451

释义:鸟类的一科,嘴扁腿短,趾间有蹼,善游泳,不能高飞:鸭子。鸭蛋。鸭绒。烤鸭。填鸭。

2、钾

拼音:jiǎ

部首:钅 四角码:86750 仓颉:opwl

86五笔:qlh 98五笔:qlh 郑码:PKIB

统一码:94BE 总笔画数:10 笔顺:3111525112

释义:一种金属元素。它的化合物在工业上用途很广,对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很大作用。

3、胛

部首:月 四角码:76250 仓颉:bwl

86五笔:elh 98五笔:elh 郑码:QKIB

统一码:80DB 总笔画数:9 笔顺:351125112

释义:肩胛,胳膊上边靠脖子的部分。

4、呷

拼音:xiā

部首:口 四角码:66050 仓颉:rwl

86五笔:klh 98五笔:klh 郑码:JKIB

统一码:5477 总笔画数:8 笔顺:25125112

释义:

[ xiā ]:小口地喝;吸饮:呷茶。呷了一口酒。

[ gā ]:〔呷呷〕同“嘎嘎(gāgā)”

5、押

部首:扌 四角码:56050 仓颉:qwl

86五笔:rlh 98五笔:rlh 郑码:DKIB

统一码:62BC 总笔画数:8 笔顺:12125112

1、把财物交给对方作为保证:抵押。押租。押金。押了五百元钱。

2、暂时把人关起来,不准自由行动:拘押。看押。关押。犯罪嫌疑人被押起来了。

3、跟随着照料或看管:押车。押运。押送。

4、姓。

5、在公文、契约上签字或画符号,作为凭信:押尾。

6、作为凭信而在公文、契约上所签的名字或所画的符号:花押。画押。

里,里面,家里,里有,里边,里头,里约,屋里,局里,剧里,里里外外。

单,买单,下单,订单,上单,中单,单位,单身,单子,单号,单独,单纯,单挑,单元,单词,单身狗,单纯善良,单纯可爱。

鸭,小鸭子,鸭王,鸭子,鸭儿,鸭头,鸭腿,鸭肉,鸭脖。

押,押金,抵押,扣押,押运,押注,押题,押车,押镖,押韵,押一付三。

汉字中含甲字旁的字是押。

“押”字,在《读文解字》中解释为,署也,今人言文字押署是也[1]。

“甲”字本身不是一个

部首

,含有“甲”

的字

有:鸭、闸、匣、押、胛等。

黄鹤楼飞金

在武汉三镇和黄陂县,如果某人像败家子那样挥霍无度,旁人往往会说:“他哪!

简直是黄鹤楼飞金!

”所谓黄鹤楼飞金,是指在黄鹤楼上向下撒金叶。

有人为了考证这句熟语的出处,朱元璋攻打武昌,陈理被迫出降。

朱元璋进城后,取陈理家中所藏金花子和银花子,犒赏士卒于黄鹤楼下。

这里说的是楼下分金,而不是楼上飞金。

那么,黄鹤楼飞金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它是由流传了百把年的有关的。

明朝末年,一位姓贾的宜昌商人在南京做生意发了大财,为了把财产运回家乡,他买了一艘大船,装满了锡砖,叫儿子贾元押运回宜昌。这锡砖外表上看是锡,其实,里面包着的全是白银,为的是掩人耳目,以防盗匪。这事做得十分保密,连儿子贾元也蒙在鼓里。

从南京到宜昌是逆水而上,所以船行得慢,一个多月后,才抵达长江重镇汉口。汉口地处九省通衢,各路客商云集,是个繁华之地。贾元抵不住诱惑,心想一路辛苦,也该上岸玩几天了。于是命船工停了船,上了码头。

贾元在船上困了一个多月,上岸后如同出笼的小鸟,被汉口的花天酒地吸引住了。

他忘了父亲的嘱咐,迷恋上了花楼街的美女秋月。

不知不觉间,一月过去了,他身上的银子也花光了,这才想起父亲的叮嘱。

慌忙回船打发船工开船,可是晚了,冬季临近,枯水季节来临,大船搁浅了。

满船的锡又沉又重,船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拿它没辙。

万般无奈,唯一的办法,只能等到来年春天涨水了。

数日后,眼见连吃饭的银子也没有了,贾元急得团团转,一位船工点拔他:“船上这么多的锡,何不拿一点去换点柴米钱?”贾元一听,茅塞顿开。

尽管父亲一再叮嘱不准动锡,可是吃饭事大呀!

于是,他取了一块锡砖,用布包着上了岸。

哪知,在汉口的大街小巷穿梭了一天,却寻不到买主。

夜色临近,贾元又累又饿,满腹失望地往回转。

穿过一条小巷时,他见到路边有一个锡匠在给人焊铁桶,不觉眼前一亮。

他走过去,亮出了锡砖,问锡匠要不要。

锡匠一见锡砖,连连摇头说:“买不起,买不起。

”贾元想到船工们还在等米下锅,就说:“随便你给多少钱,我留着也拿不动了,我还有一船这样的锡砖呢!

锡匠掏遍全身,仅掏出半两碎银。这点碎银连一个锡砖角也买不回。但贾元顾不了那些了,放下锡砖,抓起碎银就走。

这位买锡的穷锡匠姓沈,穷得连房子都租不起。

这天晚上,沈锡匠心里喜滋滋的,正好他的锡用完了,就在自己搭盖的窝棚里将烙铁烧好,准备把便宜得来的锡砖化整为零。

哪知表面的锡一化开,里面却是硬邦邦的,他起先还以为上当了,仔细一看,里面竟然是白花花的银子,不由又惊又喜,张大的嘴忘了合拢。

高兴之余,猛然间想起,那个卖锡砖的小子说过,他还有一船这样的锡,那是一笔多大的财产呀!

沈锡匠简直不敢想象,想来想去,不由起了贪心。

第二天,沈锡匠经过打听上了贾元的船,果然见到满船的锡砖,顿时大喜过望。

他压住心中的喜悦,佯装一副平淡的样子,和贾元攀谈起来。

谈话中他谎称自己有个表哥在做五金生意,想高价进一批锡,出的价要比市面上的价高出一倍。

贾元一听喜笑颜开,心想,如此好的商机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呀!

这些锡运到宜昌也卖不到这样的好价,还不赶快出手,节约了运费不说,连船工的伙食费也省了。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

就这样,沈锡匠将前一日得来的银子买了一批锡砖,回家后将这批锡砖化开变成了银子,再上船去买锡。

这样来回倒,倒了几天后,就把一大船锡倒空了。

船一空,也就不搁浅了,贾元也就高高兴兴打道回府了。

顺风满帆,又是轻舟顺流,十来天后,便到了南京。

贾元叫人抬上了卖锡的一袋银两,满心欢喜去见父亲,得意地讲了卖锡的经过,然后等待父亲的夸赞。

哪知父亲气得面无血色,口吐白沫,几乎昏死过去,指着贾元的鼻尖,狠狠地说:“你去死吧!

去死吧!

”贾元开始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待知道了个中隐情后,后悔得呼天抢地大叫一声冲了出去。

还没等旁人反应过来,他已冲出了宅院,冲到江边,一头扎进了滔滔江水中。

传说贾元死不瞑目,阴魂不散,魂魄在武昌江面上飘忽了近十个月,才来到阎王殿,要告阴状。阎王不管阳间之事,说:“你自己的事自行了断。不过,你想投胎何处可以依你。”贾元的阴魂说:“我要到千人打拱、万人折腰的地方。”阎王点头,一脚就把他踢到了他要求去的地方。

再说沈锡匠发了横财以后,一贫如洗的他,一夜之间有了万贯家财,成了汉口的首富,人们不叫他沈锡匠了,而是叫他沈锡万了。

他置了房产,开了商铺,娶了媳妇。

媳妇很快就有喜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婴儿出生的这天,贾元的魂魄来到了汉口,附在了婴儿身上降生了。

汉口是面临长江的大码头,江上船多,那时的船全靠风帆和摇橹划桨,摇橹和划桨要打拱折腰,千人打拱、万人折腰正是应了此地呢。

沈锡万一夜暴富,又逢中年得子,自是喜上加喜。

他给儿子起名沈继财,指望儿子把万贯家财一代代传下去。

不幸的是,沈公子出生后,哇哇大哭,比一般的婴儿哭的声音都要大。

起先沈锡万还以为这是好事,证明小家伙有气力。

哪知,这小子哭起来不知疲倦,日日夜夜,没完没了。

沈锡万请了最好的郎中,也不顶用;叫人在汉口大街小巷贴满了“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好哭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光”的条子,也不见效。

眼见儿子哭得越来越瘦,沈锡万急得直跳脚。

一次,丫鬟给他倒茶时,孩子哭得他心焦脑烦,一把将茶杯摔在地上。

奇怪的是,随着“砰”的一声瓷器破碎声,儿子居然不哭了。

沈锡万大喜,连忙叫人准备瓷器,只要孩子一哭,马上就摔。

家里的瓷器很快就摔光了,于是到街上成批地买,还派人驾船去景德镇源源不断地购买。

就这样,在瓷器的破碎声中,沈公子渐渐长大了,而沈锡万得来的横财,也因为买瓷器摔去了一半。

沈公子十六岁时,生得一表人才,在外结交三朋四友,花钱如流水。

沈锡万心想还有半船的银两,任他十辈子也花不完,只要他高兴就行。

一日,沈公子从汉口遥望大江对面的黄鹤楼,闹着要去玩。

沈锡万就带足了银子,乘船过了江。

时逢仲春,风和日丽,黄鹤楼游人如织。

上了蛇山头,登上黄鹤楼,千里风光,尽收眼底。

沈公子站在楼台上,好不高兴。

突然,楼下有几个游人认出了沈公子,高呼道:“沈少爷,给赏钱!

”许多游人一起高呼:“沈少爷,给赏钱!

沈公子一听,立马就掏出身上的银子往下扔。这一扔,下面的人就一阵疯抢,有的在地上打滚,有的扭打在一起,有的又哭又叫,有的头破血流。沈公子见状,高兴得手舞足蹈,身上的银子扔完了,就伸手找父亲要。沈锡万只好给,直到所带的银子全部扔光。

黄鹤楼上飞金了!消息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黄鹤楼下的人越聚越多,沈公子见没银子往下扔了,又哭又闹,叫沈锡万回家拿银子,不然就要从黄鹤楼上跳下去。沈锡万只得忙不迭地叫人回汉口取银子,就这样,沈公子在黄鹤楼上整整扔了一天的银子,直到天黑看不见了才回家。

这天夜里,沈锡万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心想,自己年岁已高,一旦撒手人寰,儿子定会饿死无疑,沈家也就断了后。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让儿子不会饿死的万全之策来。

第二天,沈锡万便行动起来。

他倾其所有,在汉口沿江盖了三百六十五间房子,在这些房子中间,盖了一座小祠堂,名沈家庙。

一切办妥后,他贴出告示,这些房子免费给商户居住,只有一个条件,就是每户每年需供沈公子吃一天饭。

如此一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沈公子就天天有饭吃了。

如此优惠的条件,深受商户们欢迎,不几日,三百六十五间房子就被商户占满了。

以后发生的事果然如沈锡万所料,他归天后,沈公子很快就将家产挥霍一空,然后就住进了沈家庙。

从此以后,沈公子就开始挨家挨户吃饭,一天一家地轮换。

因为每户每年只供他吃一天,所以家家户户都好菜好饭,对他热情地招待。

沈公子终身未娶,活到九十九岁,在沈家庙寿终正寝。传说,那三百六十五间房子经过数百年的沧桑,解放初期还在。由于城市建设,特别是汉口的商业发展,那一带渐渐就演变成了今天驰名中外的汉口商业中心——汉正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x20220704181607de59zu-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