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新知图书城发现了一本名叫《树庐墨痕》的书画作品的书籍,还是临沧本地人的作品。
本对书画艺术不怎么感兴趣的我,也不知道怎样去欣赏用笔如何传神,但在翻看几页就被书里的美丽的国画深深地吸引住了。
翻开书的扉页就看到了作者居然是两位头发花白的夫妻。
‘树庐’是两位老人的宅名,就这个笔名就能感觉到两位老人的感情很是深厚。
后来听身边喜欢书画的朋友说起了一位名叫丁维帜的临沧书画家,除了书画艺术造诣高,医术也是一流的。
他的书画作品在临沧多个地方展出过,治好了无数疑难杂症,很多人都很敬佩他。
我突然想起了《树庐墨痕》的作者里的老先生就叫丁维帜,为了确定是不是同一个人,问了身边的朋友,在得到确定之后,我就想采访一下这位传奇的老人,但是朋友知道我这个想法后就给我泼冷水说:“丁老先生脾气很倔,不轻易接受采访的。
”思前想后好几个月,最终我还决定去拜访丁老先生,这样一位传奇人物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是否真如朋友所说的是一个倔脾气的老人呢?
刚到丁老先生家,就受到老先生的爱人李奶奶就热情的接待。
丁老先生闻声走出了客厅,他个子很高,笑容满面地说:“欢迎欢迎,听说你要来采访我,我这个老头今天就好好陪你聊聊。
”听到丁老先生这样说,我紧张的心立马放松了不少。
感觉老先生并不想外界传闻说的那样是一个难相处的人。
再接下来的时间里,老先生向我述说了他的‘传奇’人生。
丁老先生是临翔区石匠村人,今年83岁。
幼年是受先祖和先父书画的熏陶而热爱书画。
他于1946年毕业于城关小学(今凤翔小学),只有小学文凭的他在找工作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但凭丁老先生的书画造诣,在1981年时被临沧县总工会和文化馆聘为书法班书法辅导教师,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
丁老先生在教学中除了教书法之外还教国画,如梅、兰、竹、菊、牡丹。
为了把书画艺术传播的更广,所以丁老先生的教学地点除了书法班之外,还到各大学校和机关单位教学。
学生年龄从6岁至81岁。
学生来自各行各业,还有来自美国的朋友拜老先生为师。
丁老先生在生活中是一位有责任心的人,作为书法班的老师,为了弘扬边疆民族文化,丁老先生深感责任重大。
为了把书画艺术传承下去,他一直在不断的努力。
他说:“老一辈传下来的书画事业,不能败在我们这辈人的手上。
”在这个信念的指导下,开展了他的辛勤传承活动。
我从老先生坚定的口气中听出,这就是老人家毕生使命,并为此一直努力。
在辛勤教学的同时,丁老先生还为各种书画艺术做贡献,为老百姓做贡献的活动,如多次下乡给村里的老乡们写春联,给不识字的乡亲写信。
他本人多次获金奖并获“德艺双馨”等称号。
丁老先生还著有《柳体入门》和《树庐墨韵》、《求枢话悟》书画教学书籍。
书画作品更是多次获全国及国际的优秀奖和等级奖,并远销海内外,十余次被选入《二十世纪书园艺术》、《国际现代书法集》等书。
在1998年8月通知给予“世纪末艺术成就奖”。
听完老先生取得的成就,大家认为老先生只会书画,其他方面就平淡无奇。
但是丁老先生就是那种不走寻常路的“奇”人。
他不仅仅是一位书画家,还是临沧远近闻名的中医,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
到现在仍有许多人来找他看病。
说起学医的事,丁老先生也吃了不少苦头。
他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中医,背诵汤头歌诀,慢慢地开始接触很多的医书,老先生比较喜欢研读《黄帝内经》和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
对于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在看医术的时候费了不少劲。
在经过多年的中医学习和实践后,老先生开始写方子,在教学中自己还编了汤头歌诀,由于好记不会遗忘,受到了很多学生的欢迎。
听完了老先生的传奇人生,我就和老人家提到了《树庐墨痕》这本书,并向老先生请教了已到耄耋之年的他,怎么想到把书画作品出书?
丁老先生说:“这本书是我和老伴一起完成的。
想到我们过去艰苦的岁月,现在我们仿佛像生活在蜜罐里一样。
我和老伴在大好形势中乐度晚年,感到十分兴慰,确定将平生在书画方面的心得体会集为一个集子。
想通过这本书表达心意,歌颂祖国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并向喜欢和支持我们老两口的朋友汇报我们的情况。
传承老祖宗的书画艺术,希望有更多的人重视中国的书画艺术。
”
丁老先生除了书画和医术方面很奇才,连爱情也很“奇”。
丁老先生和李奶奶的婚姻已经走过了60多年了。
他们是自由恋爱,在那个年代,自由恋爱是十分稀奇的事情。
在交谈中老先生都在说李奶奶对自己和家人有多好,奶奶心地怎么善良。
从老先生的语气和不经意拉奶奶衣袖的小动作,可以看出两位老人60多爱情依旧甜蜜。
李奶奶身体比较硬朗,说起年轻时候的事,仿佛在讲昨天。
奶奶喜欢种花和刺绣。
50多岁才跟着丁老先生学习书画,经过一番努力现在也小有成就。
两位老人闲暇之余会下跳棋,画国画,这就是他们的默契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丁老先生也学起了电脑,学发短信和微信。对于这事,我很是惊奇,一位83岁的老人居然还挺时髦。丁老先生说:“时代在进步,我也要学习。再说你们年轻人能玩的,我们老年人同样也能玩。在书画方面我是你们的老师,但是这些新奇的玩意儿你们年轻人是我的老师。”听到丁老先生的话,我笑了。
结束采访,我对丁老先生有了全新的认识。
他是一位慈祥且耐心的老人,早已蜚声国内外的他,却没有名人的距离感。
同时他也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
他喜欢书画艺术,并对生活充满着感恩。
他和老伴风雨60多年感情始终如一。
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这些后辈们学习。
祝愿两位老人健康长寿,也呼吁更多的年轻人能重视中国的书画艺术。
附采访全文实录
采 访 录
我们了解到丁维帜老先生和他的老伴李玉珍老人合著的《树庐墨痕》一书,已由云南出版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现与读者见面了!我们带着敬仰的心情到临翔区南屏社区石匠村39号丁老的家中进行了采访,受到热情的接待。
老人告诉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边陲临沧已是“诸多经济伴茶香、众志成城向小康;如画生活情独厚、春光海里又春光”的大好景象。
广大人民在幸福之中,团结在“祖国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下奋勇前进。
我们心情舒畅,到80岁的时候,决定将我俩一生在书画方面的心得体会汇集成一个集子,起名《树庐墨痕》(树庐是宅名,墨痕是笔墨轨迹)。
想通过这个集子表达自己的心意,歌颂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向老朋友汇报我们的情况,作为一份礼品送给后人。
《树庐墨痕》刊登着书画作品350多幅,其中书法70余幅,竹、菊、梅、兰、牡丹、鸡、孔雀、松鹤、麻雀、喜鹊等花鸟画250多幅,篆刻30余方。
内容丰富、琳琅满目。
这些作品遵循着”似与非似“的原则,在继承传统中又有新意,在美好意境的指导下进行巧妙构思,应用熟练地笔墨功夫创作出来。
作品中有墨有色、墨色融洽、浓淡适中、布局合理、主次分明、疏密协调、虚实相生、顾盼生姿、精神饱满、生动活泼、生机盎然洋溢着古拙、苍劲与灵动,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悠远、博大、厚重的气息,使人看了心潮起伏、回味无穷。
真实一本难能可贵的好书。
这本书突出反映了二位老人的高贵人品和美好的心意,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有高远的意志
二位老人原来只是小学文化水平,但他们在“复兴华宏图业、添砖增瓦甘付劳”的思想支持下,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辛勤学习和实践大胆攀登、争上高峰。
在作品中看到的“勤握绝招奔正道,培养良品卫佳风”、“不染污泥持洁净,甘扬雅韵播清新”、“抖擞精神扬正气,敲开愚昧见春光”等句子说明二位老人胸怀壮志,相信通过辛勤汗水定能找到丰硕佳果。
争分夺秒,奋勇前进。
例如:丁老在幼年时受先祖和先父文化的熏陶热爱书画,自1981年临沧县总工会和文化馆聘为书法班书法辅导教师以后,深感弘扬边疆民族文化,为社会主义的繁荣昌盛服务,责任重大,与书法班负责人余光先生等伙伴形成共识,立志传承祖国文化,立志说“老一辈传下来的书画事业,不能败在我们这辈人的手上,一定把它传给后人。
”在这个志向的指导下,大家开展了辛勤的传承活动。
丁老在这个传承活动中,除了教柳体书法外,还教梅、兰、竹、菊、牡丹等花鸟画。
教学地点除了书法班外,还有中小学、临沧电大、教育学院、临沧卫校、解放军77266部队和武警边防部队驻地、百货公司、税务局、档案局、老年体协等单位。
参加学习的人年女老少都有,年龄最小者6岁,最大者81岁。
其中有一般干部、部长、书记、解放军、教师、医生、工程技术人员、学生、离退休人员、工人、农民、城镇居民等等。
为了搞好教学,在瑾承家学的基础上不断抓紧时间,努力读书,勤学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孙过庭、于佑任、徐湛、欧豪年等大家的书画经验,诚恳交友、推心置腹,交流心得体会,积极搞书画、诗词的创作、展赛活动,提高素质,力争学有所成。
几十年来,通过书画教学,普及书画知识。
如:在临沧教育学院7年的教学中有27个班,1145名学生学书法。
原来92.14%的人书写不及格,提供学习,不及格者下降为6.29%,优良者升为42.71%。
1994年13名学生参加云南省广播电视大学举办的全省书法大赛,全省有12人获奖,其中,临沧教育学院的学生获奖者占了8名,占全省获奖总数的66.7%(其中:一、二等奖各占50%,三等奖83%)。
又如:临沧老干部书画协会1995年4月30日成立时有会员31人,除了9位书画造诣比较高外,其余22人(含理事会成员50%)都是丁老培训后而掌握书画知识的。
袁智勇、鲁凤英二位先生原来自我怀疑“怕这辈子拿不起毛笔”经过学习,不仅能书会画,而且还漂洋过海,到美国搞中国书画展。
丁老的老板退休后的丁老相互鼓舞,排除困难,努力学书画,她也成为省和中国老干部书画协会会员。
她的书画作品受到人们的赞誉,登过艺术高峰,被全国权威的中国画报主办的《全国梅兰竹菊中国画图录集》等书选录。
二、乐于辛勤奉献
书中有“为壮春光自勤奋,寒冬生长任霜侵。
青枝小草花争艳,作瓦添砖表赤心。
”,“傲霜斗雪骨坚强,花闹枝头扑鼻香。
不为乔装标俊俏,只因情厚把春扬。
”两首诗,这些诗是二位老人对共产党、共产主义情有独钟的写照。
他们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思想指引下热衷而努力的奉献。
如李老在工作中积极肯干,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模范共产党员,退休后,专心投身书画学习、创作、展赛、入书等活动,作品得到社会的认可,又与丈夫合著了《树庐墨韵》、《树庐墨痕》,在弘扬民族艺术的道路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丁老原来搞财政监察,掌握国家财政预算,维护财政纪律。
后来在教育战线上肩负讲师之职,争求为人师表,认真传授了中医知识和书法知识,培养了人才,通过治病,维护了群众安康。
在几十年的书法活动中成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与临沧精英一道创建了“临沧科普文学艺术协会”和“临沧老年干部书画协会”,并使其巩固、发展和壮大。
他的书画诗词作品被《百年经典,全国书法集》、《中国首届竹文化书画展精品集》、《全国梅兰竹菊中国画图录集》、《中国诗词家志》、《中国梅花宝典》等书选录,作品售到美国、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多次获得全国和国际金奖、终身成就奖,并获得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著有《树庐墨韵》、《树庐墨痕》、《柳体入门》(临沧教育学院抒发教材)等书,为边疆民族文化增添了色彩。
二位老人成绩斐然,但他们仍默默无闻地安度晚年,令人可敬!
三、欣颂祖国昌盛
丁、李二位老人,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饱受旧社会的苦,倍感新社会的甜。
他们为祖国的繁荣而喜,为祖国的美好前途而自豪。
在这本书中,他们触景生情,用以物拟人、借物抒怀等手法歌颂社会主义的各种胜利。
例如:用“兰桂腾芳”、“柳翠花红”、“桃红柳绿春水暖,竹翠兰香曙光新”、“梅报春讯花径茂,柳运迎曙光喜怀宽”、“香气袭人知日暖,春风焕彩万象新”等语言来歌颂祖国河山焕彩、神州锦绣、大地皆春,使人喜满春坏、荣光焕发。
书中另一诗写道“水泥路面小楼中,祥瑞春联耀眼红。
庭院栽花呈艳丽,视屏形象启朦胧,窗明几净心情爽,鹤寿松青画幅荣。
敬老安康求幼壮,居家和睦显仁风。
儿孙起步谋宽道,科学为梯争上峰,多种经营开富路,勤于劳作扫贫穷。
鸡肥猪壮艰辛果,饭熟菜香精细工。
话水评山神气壮,掏心待客热情浓,春光大好催人暖,雅韵欢歌荡太空。
”这首诗热情歌颂了广大农村解放以后生产丰收、生活富裕、幸福安康的农村新面貌,盛赞广大农村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过的美丽和幸福。
真实催人奋进啊!
四、内心无忧无疚
二位老人说:每天生活应当尊崇老子“荣辱不惊”的要求,不追名、不逐利、不攀比、不奢华、不斤斤计较、不可求于人、不怨天、不怨地、坚持不做亏心事、不受外来物欲之诱惑,没有内心情虑之激扰,不患得患失,知足常乐,少私寡欲,公平办事,保持良好的心态,有“怀仁凡花艳,步正国色香”,“怀宽花织锦,情畅草生香”的思想水平。
只要心境和平宁静、淡泊朴实,无忧、无疚,没有什么精神刺激,真正做到思想安静和平,争取正气充足,精力充沛,开心地乐度人生。
由于二位老人长期如此生活,即使到了现在的耋耄之年,他们仍雄心不减当年,常常写字、画画、作文、写诗、做家务、扫地、种花、学电脑、练身体、捉取快乐。
真使人眼红。
五、倡扬文明高洁
丁、李二位老人憎恨无病呻吟、嫌贫爱富、不务正业、不学无术、花言巧语、搬弄是非、巧立名目、见风使舵、心怀叵测、勾心斗角、专横跋扈、排除异己、以德报怨、为非作歹、暗箭伤人、阳奉阴违、营私舞弊等不良言行。
倡扬辛勤学习、驱愚昧、除呆板、道正情真、冰清玉洁、乐于奉献、文明高雅。
在这本书中,可以见到“下功夫,除呆板;开意境,种芬芳。
”,“勤求香雅培正气,乐育恳诚种春光。
”,“渴求未知数,勤攀理想峰。
”,“争除俗韵扬俊雅,索取佳章颂盛昌。
”,“足正道始阔,情真谊常香。
”,“香花绿叶无污浊,洒向人间世芬芳。
”,“愿效含苞兰洁净,和风潇洒播清香。
”,“不染污泥持洁净,甘扬雅韵播清新。
”,“持廉保洁真君子,恋腐营贪龌龊心。
”,“青松脚下话青松,沐雨经风天地中,酷暑严寒皆秀色,不粘龌龊自葱茏。
”,“顶风冒雪在山崖,爱柏亲松也近麻,根扎黄泉吸营养,逍遥枝上长香葩。
”,“不为国色生傲气,唯求清香布人间。
”,“辛勤育就葱茏秀,爽朗彰扬富贵春。
”
读了以上佳句,使人心情舒畅、心胸开朗、慧眼大睁、精神倍增、青春焕发、雄姿勃发。这就是人间最宝贵的精神食粮,我们应当摄取它、珍惜它、弘扬它,让它在祖国伟大复兴之中放出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