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底线的富养”
才是一味教育毒药
电视剧《蜗居》让人记住了虚荣心作祟甘愿做小三的海藻,也成功带火了一句话:
“女儿还是要富养啊!长大就不会被男人的一块糖给拐跑。”
一句富养女的毒鸡汤,坑了多少父母,害了多少孩子。
曾经看过一个微博,令人唏嘘,也令人警醒。
年近60的单亲父亲,把女儿宠成了公主:“对她的要求,即便觉得不合理,最后也会妥协。”
长大后,为满足女儿出国留学的愿望,父亲省吃俭用,贡献出300多万的全部积蓄。
可女儿却没有如预料中那样努力学习,反而“到处炫耀吃喝玩乐,买奢侈品,十分高调嚣张。”
更可怕的是,因不满父亲的批评,女儿借口提前到达加拿大,将父亲省吃俭用的300万全部骗走,转到了自己银行卡。
最后音讯全无,拉黑父亲在内的所有亲朋好友。
这位父亲在网上发出无力的呼唤:
女儿,你从小到大是爸爸一手拉扯、惯大的,钱上和物质上没有人让你受任何委屈。难道我们父女之情在金钱面前是那么苍白无力?
钱都是给你留的,希望你顾全大局,亲情和你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面对采访,这个父亲说:最大的失败,就是遵循了古人“穷养儿子富养女”的信条,导致女儿变得“欲壑难平”了。
卢梭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如何养废一个女儿?
毫无节制地富养她、满足她。
所谓“女孩的样子”的标准
无情扼杀孩子的天赋
知名育儿专家崔玉涛曾说:“家有女孩儿,有件事父母一定得早知道:性别教育很重要,但不需要给女儿强制贴性别标签!”
这句话让我联想到《少年说》中的一幕:
有个女生因为中性打扮,被妈妈质疑心理有问题:“你要留长发才有个女孩的样子。”
女孩觉得委屈:“女生不应该只有一个样子,我不想一辈子都活在别人给我定的标准之下。”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父母强行贴上的性别标签,成为了对女孩的一种限制和枷锁:乖巧、安静、顺从......
之前有个短片叫“像女孩一样”(Like A Girl):
不同年龄段的男孩女孩在导演的要求下做出不同的动作,第一组是成人组:
当导演喊出“像女孩一样奔跑”时,他们惺惺作态,娇柔扭捏地大喊:“噢,我的头发。”
“像女孩一样打架”,他们嬉笑着,更像是撒娇和打闹。
“像女孩一样投球”,他们有气无力,微微抬手,做出了一个划水的假动作。
第二组是儿童组:
所有指令相同,孩子们的行为却大相径庭,她们全力出击,像是上了战斗场。
导演问其中一个小女孩:当我说“像女孩一样奔跑”时,你想到什么?
女孩自信回答:“用尽全力去跑!”短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句话:
“如有人用‘像个女孩一样’去羞辱她们,一个女孩的自信会跌入谷底......这样会让她们觉得,她们很脆弱,比不上别人。”
“女孩就得有女孩的样子”,这种不经意的性别偏见,往往扼杀了女孩的天赋。
有这样一个女孩,完全粉碎了所有女孩标签:
中国,也是亚洲首位UFC冠军、中国最能打的女儿、用拳头说话。
格斗女王张伟丽爆红后,网上却出现了不友好的声音:这样的女孩,好可怕!对此,张伟丽回击:
谁说女孩必须柔柔弱弱的,不能是强壮的、勇敢的?
我觉得女生也可以是很多面的。女孩也可以做得很好,甚至更好。
姚晨评价她——公主的定义:为热爱而战,为自己而战。
波伏娃曾经说过:“女人的不幸在于......她不是被要求奋发向上,走自己的路,而是听说只要滑下去,就可以到达极乐的天堂。
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前不久,一条名为“这姐太豪横了”的短视频火出圈。
视频中,女孩身穿斯坦尼康,扛着六七十斤的摄影装备,敏捷穿梭于雪山、中超球场等艰苦环境。
这个女孩叫邓璐,是中国第一位斯坦尼康女摄影师。
洒脱帅气、专业范十足,惊艳了无数网友,有人称她为“身穿斯坦尼康的女钢铁侠”。
邓璐觉得这是一种加倍的赞扬和鼓励,一有闲暇就去健身房举铁,希望能拍到70岁。
有网友惊呼:千姿百态,这才是女孩最该有的模样!
女孩到底要成为怎样的人,不应该被父母人为带偏。
女孩,远比你想象得更聪明、更强大。
父母的养育方式里,藏着女儿的未来。
“女孩真好养”是最大的误解,哪个养育女孩的父母,不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呢?
杨绛先生曾说:女儿,就是我最好的作品。
为人父母,不求这个作品有多精彩绝伦,但求不要写出废稿。
养育女孩,任重道远。
看着怀里精灵般的小女孩,我轻轻地给了她一个吻,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好好养育你,我的宝贝。
有女儿的家庭,我们且行且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