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诗词 报母三春晖的这首诗,竭尽反哺情,难报三春晖——写给我的祖母

报母三春晖的这首诗,竭尽反哺情,难报三春晖——写给我的祖母

祖母唯一的一张照片

早就想写点文章,追忆和缅怀我那苦命的祖母。1993年母亲节那天,我动笔写成初稿,可一直放至今日退休多年后才修正成文,一晃十余年,自己也成为白发老翁了。

祖母姓夏,讳字桂枝,今乌龙庵夏家村人,生于清光绪十六年(庚寅)三月十九日(1890年5月),殁于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初七(1979年元月5日),享年89岁。

我家从高祖父到我五代单传,连个叔伯兄弟姐妹也没有。祖母16岁时与祖父(传松)成家,因为家庭贫困祖父长年在外给人家打工(那时叫卖长年),家里的农活和家务全靠祖母一个人承担。

祖母36岁时,祖父因积劳成疾,无钱医治而撒手人寰,丢下年幼的父亲(宏佑)由祖母抚养成人。当我出世才一岁多时,年仅19岁的父亲因染“粪痨”而英年早逝;第二年母亲因抑郁成疾,也随父亲而去了,抛下年幼的我和祖母两人相依为命,孤苦零丁。前后不到一年时间,祖母承受失去两位亲人的巨大哀痛与悲伤,

一手操办两位死者的丧事,雪上加霜,何其痛苦,何其辛酸,又何其艰难啊!祖母几乎是心力交瘁,痛不欲生,眼泪流干了,眼睛也哭瞎了,几近失明。

那时已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加之当时族人中有恃强凌弱者,常以种种借口和事故欺凌我家,祖母总是忍辱礼让,忍气吞声,因为我,祖母才坚强地活下来了,她把对儿、媳的爱与思念之情全部倾注在我的身上,我自然成了她生活的寄托和未来的希望。

回家参加生产队劳动

祖母一生,勤劳节俭,慈样善良,勤做苦吃,生活极为俭朴。

打我从记事时起,便记得祖母白天下地劳动,把我带在身边,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织布(即使没有灯,她也能摸黑抛梭),并教我学“倒细子” (谐音)———即用纺车将棉线缠绕在一只寸把长的小竹管上,使成为纺锤形的锭子,以便安放在梭子上来回抛穿在经线中做布的纬线。

祖母用自己织的布匹或换油盐零用钱,或与人换工抵工钱,平时舍不得花一分钱。

每天只吃两顿,过年过节才吃三餐。

她自己大都吃苕片、南瓜、玉米糊。

菜大都是萝卜、白菜、苕藤叶或野菜,油盐极少,鱼肉几乎未沾边,过年时也只称一两斤鱼肉,还要留到月半、端午或农忙时吃。

那时能吃上一碗油盐饭或者巴皮就算过年了。

为了积赚点钱供我上学,祖母日夜操劳,除了耕织,还要养猪养鸡。

解放前夕,村里办了一所私塾,学堂就设在我家隔壁的祖堂里,上学方便。

四时八节都要给先生送礼,特别是四月八、端午节、九月重阳等节日非送不可。

尽管我家贫穷,祖母总是千方百计积聚些鸡蛋、糯米送给先生,还时刻叮嘱我用心读书,敬重先生。

我也知道家道艰难,读书十分刻苦,所读的书都能按先生的要求按时背诵、默写。

先生也常夸我聪明,读书用功,因此也从未挨先生的板子。

解放后,转到公办学校城山小学读书, 1954年洪灾辍学一年。

1956年我考取了大冶三中,祖母既喜又忧,为了交学费,祖母将家里仅有的几只鸡和一斗麦子卖了,又东挪西借的好不容易凑足了贰拾元钱。

上学前几天,祖母在忙完农活的空隙时间为我浆洗缝补破旧衣裳,一条破被子缀满了补丁,祖母视力极差,几乎是摸着缝补的。

上学那天,祖母送我到离家约两里多远的家婆洞口等渡船,当我坐船到了彼岸回头时,见祖母仍站在岸边向我张望,招手。

在校读书时我非常思念祖母,每到天黑,便一个人独立校园外朝西北方向的家乡张望,想着祖母这时会在干什么。

祖母更是思念我,一月回家一次,祖母总要打几个鸡蛋给我吃。

初中毕业时填写志愿,老师见我成绩好,劝我报考高中,以便将来报考大学,但我考虑到家庭困难,祖母无法承受,只好填报师范、卫校类,老师感到很惋惜。

课堂

当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师范一年级是在黄石读的(大冶师范迁移到黄石),每逢星期天,别的同学或去看电影或去跳舞打球,我知道家庭困难,不敢贪玩,不是去江边找临时工做,便是去市图书馆看书。

1959年寒假我未回家过年,和几个同学一道去江边做临工(主要是搬运货物),整个学生时代我生活极为节俭,长年身无分文,学习极其刻苦用功,成绩总在班上前几名,祖母得知既高兴又心疼。

祖母除了在生活上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外,在做人上更是对我严格要求。

有两件事我印象较为深刻。

一次是小时在村中捡到一只半新的袜子,拿回后祖母问我是从哪里来的,我说是捡的,祖母问哪里捡的,我说是在一家门前捡的。

祖母立即从织布机上下来,领我一道送去。

她说,别人家丢了一只袜子,就等于丢了一双,并就此教育我不要贪小便宜,特别不能私拿别人的东西,她常说: “脚稳手稳到处好安身”、“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在生活作风上,要求我行为要检点,不可轻浮。

记得初婚不久,我与妻子常常开玩笑戏闹,祖母看不惯,把我叫到一边说:“床上夫妻,床下君子,放稳重些。

”老人家的那句话对我震动很大,久久不忘。

贫困的村落

参加工作后,孩子逐年增多,十年内养了四个子女,祖孙四代七口人,靠我那微薄的工资和妻子的工分维持家计,每年超支,生活极为困难,对祖母虽有孝敬之意,却又力不从心,无力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

有件小事未能如祖母之愿,使我至今仍耿耿于怀。

祖母因头疼上火想吃只青鸭,给我说过几次,一是工作忙,二是手头紧,一直未去买。

大约是1970年秋,我在吴祠中学工作,一天有人提了两只野鸭到学校叫卖,我一听忙出来问多少钱一只,回答说要五元钱,可我身上只有一块钱,便忙向同事借。

那时该校大半是民办教师,公办教师连我在内只有三个,且工资极低,几位老师都很热情,翻遍了抽屉,竟然凑不足五元钱———说来可怜呀。

鸭子未买成,大家都感到十分遗憾。

第二年春我被调到离湖区较远的集镇上高中任教。

此后一直未碰到卖野鸭的,直到祖母去世,也未喝到一口青鸭汤。

现在想来真是痛心疾首,愧疚不已。

要是祖母能活到现在,她老人家想吃什么,我一定会办到,也有能力办到,如今只有遗憾了!

回忆往事,真是令我心有戚戚焉。

晋人李密在《陈情表》中述其与祖母关系时说: “臣无祖母,无以有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我青少年时代的处境与李氏颇为相似,故常读《陈情表》来怀念祖母;我无祖母,难以有今日,然祖母虽有我在,却未能享晚年之福。

祖母对我养育之恩,真可谓“竭尽反哺情,难报三春晖”,思之无限愧疚。

时值母亲节,我仅以此小文,作为献给我父亲的母亲———我的祖母一份菲薄的祭礼,以奠祖母在天之灵!

祖母画像

但愿:母仪足式千秋颂;懿德可风万代昭。

祖母千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x202204240830126e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