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写古代妇女地位的词句?
①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君为臣纲、父为女纲、夫为妻纲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女人的命不如一个贞节牌坊值钱。
称呼:拙荆、荆室、荆妻、山荆、荆妇——谦称自家妻子,把妇女与枝条坚韧的编筐篮用的荆条相比。
贱内、内子、内人、贱荆——谦称自己的妻子。“内”,意为不登大雅之堂。是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体现,再加上个贱字,且看把妇女置于何种地位!
内掌柜、内当家的——商人称自己妻子。当家的是叫得好听!只是这个内字,在室内,这个当家的哪几样说了算?
糟糠——呼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相濡以沫,荣辱与共这情意比金子还珍贵,不叫贤妻金子,反叫甚糟糠!糟糠者,稻麦作物子食舂展后脱下的皮壳也!不值钱的。
奴家:自已都称自已为奴了,别人还不把你当附属物吗?
清朝时好媳妇的标准(择其几条):
新妇之倚以为天者,公姑丈夫三人而已,故侍三人,必须曲得其欢心,不可丝毫触恼。(中国古语“媳妇熬成婆”中的熬字的何等的深刻啊。)
新妇于公姑未起前,先须早起梳洗,快捷不可迟钝,一起身就前往问安万福。(有点军事化管理了,没有闹钟,爱睡的新妇可怎么办哪?)
一日三餐须亲自整理,不可高坐听众婢为之。到临食时,须早立在旁,侍坐而吃,万不可要人呼唤……(这样不如叫新奴婢,要是新妇生病没胃口不吃饭,敢情也有违妇德?)
晚上如翁姑在家及请早退房,静做女工,不宜睡太早。(寻常妇女辛苦了一天,晚上还得加班哪。)
新妇贤不贤,全在语音高低,言语多少,音低为贤,语少为贤。(若是男性,音高那叫豪言壮语,音低是浅吟低唱,语少为成熟内敛,语多那是口若悬河了!)
觉得有用点个赞吧
相关
②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一首凄凉宋词看古代女性真实地位
二、有关古时妇女地位低等的诗句?
上山采蘼芜⑴,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⑵?”“新人虽言好⑶,未若故人姝⑷。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⑸。”“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合去⑹。”“新人工织缣⑺,故人工织素⑻。织缣日一匹⑼,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注释)
⑴ 蘼芜:一种香草,可以做香料。古人认为服食蘼芜可以多生儿子。
⑵ 何如:什么样子。
⑶ 好:美好。
⑷ 姝:与“好”同义,美好。
⑸ 手爪:指纺织技巧,等于说“手艺”。
⑹ 合:小门。
⑺ 工:擅长、善于。缣(jian兼阴平):带黄色的绢。
⑻ 素:白色的细绢,价比缣贵。
⑼ 一匹:长四丈。
这是一首很具戏剧性的古诗,要当代才子来写,爱情啊,三角啊,眼泪啊,再加上些色情胡椒面,至少可以铺陈出来一部凄情婉怨,绝梦离愁的小长篇。可 古人只用了四组五言,共十六句,计八十个字,就把这个故事完美地表现出来。
诗中出场人物为一对离异了的夫妻,还有一个未出场的人物,就是前夫后娶的妻子。
惜墨如金的古人,能够在这样短促的篇幅里,几乎是活灵活现的,写出他俩的对话交流,回忆感慨,写出女方被抛弃的不满,男方悔不迭的遗憾,虽未写到但可以体会到的,那位在家里辛勤劳作着的续弦,其实也不一定多么快活的光景。
令读者有如置身于场景中的感觉,实在是诗歌艺术的精品,难怪千百年来被人传诵不已。
这首平白如话的诗,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好的文学作品,总是最简单的,最清晰的,而且是一字不易的。通篇没有一句可有可无的话,也没有一个可有可无的字。大概,越没有本事的作者,才故弄玄虚,才不知所云,才像小脚娘子的裹脚布,没完没了地扯个没完。
蘼芜这种植物,又名蕲茝,江蓠,据辞书解释,苗似芎藭,叶似当归,香气似白芷,是一种香草。这位妇女去山上采撷蘼芜的鲜叶,回来以后,于阴凉处风干,可以作为香囊的填充物。她为什么要到山上去采这种植物呢?这是作者不愿意写出来,也不想直白地告诉读者的隐情。其实,正是这位妇女所以离异,所以遭丈夫抛弃的原因。
古人相信蘼芜可使妇人多子,所以,古代育龄妇女多用这种内填蘼芜的香囊来佩带。
因为古人对于诞育子嗣,传种接代,视为夫妻,家庭,宗族间的头等大事。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封建社会里,对女性所规定的“七出”,只要犯了其中一条,就被逐出家门。
而不育,则是这不成文法律的第一条。
凡不能生小孩的妻子,早晚是要解除婚约,送回娘家的。
这位上山采蘼芜的妇女,就是因为不能为丈夫生下一男半女,而不得不跟他分手,自己单独生活。然而,可怜的她又并不甘心这种永远不能生育的现状,因此,就抱着一种渺茫的希望,到山上来采这种也许能给她带来福音的香草了。流行于古人口边的“蘼芜之叹”,就是对应该生育而不能生育的妇女,所表示的无可奈何的遗憾了。
现在已经几乎无人再发出这样的感慨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句古老的成语,也不是没有现实意义,也不是绝对不会被提及。
譬如作家,有的光开花,不结果,徒有其名;有的也开花,也结果,就是挂不住果,虚张声势;有的开了花,结了果,也挂住了,可长出来是歪瓜裂枣,不登大雅之堂;有的压根儿不开花,不结果,更谈不上挂果。
可一年到头,老是在文坛上,挺着个肚子,作临盆状…
所有这些,作家应该与育龄妇女一样,也存在着这种“蘼芜之叹”的危机的。
在所有的选本中,这首古诗都被认为是首弃妇词。她到山上去采蘼芜,巧遇前夫。我在猜想,这位做丈夫的是不是也在为新娶的太太,采这种能使妇人多子的香草呢?否则,怎么可能“下山逢故夫”地在这里重逢呢?怎么可能两人的话题聚焦在“新人复如何”呢?
一般来说,人总是喜新厌旧,因为旧代表着过去,新意味着未来。
青出于蓝胜于蓝,后来居上,长江后浪推前浪,旧不如新。
所以,旧时代,旧社会,旧习惯,旧传统,怎么也不如新世纪,新中国,新气象,新风尚,透得精神,显得来劲。
因此,新鞋新帽,新房新车,新茶新米,新娘新郎,凡冠以一个新字者,包括文学上的新生代,明眸皓齿的美女作家,翩翩风度的青年才子,都容易讨人喜欢。
就看当代文学领域中,某些著名评论家的笔锋所指,就明白了。凡四十岁左右的男性作家,凡三十岁左右的女性作家,前者是他们特别关注的目标,后者是他们格外眷顾的对象。评介频率之高,肯定力度之强,护花使命之重,推许热情之大,总的来说,今年北京城夏至那天的高温,也难以相比。
而《上山采蘼芜》里这位“故夫”,却与文学评论界的某些人观点相异,竟然打出来“新人不如故”的旗帜,持一种新不如旧的看法;以今天的眼光,显然很不新潮,很不时尚,恐怕要受到嘲笑了。
他与前妻的交谈中,说道:“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前三句,都是客套话,都是用来安慰那女人极度失落的心。
因为,他在处理这场婚变的手法上,有点不那么君子,几乎逼宫似的。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
”简直是连商量余地也没有,招呼也不打,就把新媳妇领进家来了。
只是最后一句,所谓“手爪不相如”,才是他此时此刻的心声。
接下来,于是,他感慨系之:“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原来,新人织造出来的是缣,质次价低;故人织造出来的是素,质优价高。
新娶的这个老婆,在纺织的技能手艺方面,不如离异的前妻。
按古代度量衡制,长四丈,广二尺二寸为一匹。
他老婆一天铆足了劲,只能织出一匹缣,而他前妻却能织出一又四分之一匹素,从劳动效率来看,还真是莫怪这位故夫得出,“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的结论。
固然,新陈代谢,是历史的总趋势。但具体到某个人,某件事,某一部分,某一环节,就有可能出现姜是老的辣,酒是陈的好,新人不如故的例外。
这首古老的诗,至少让我们懂得一点,实事求是,最重要了。
三、形容古代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的句子?
古代是一个封建的社会,那个时候的古代妇女她们没有什么社会地位。
他们的人格也不被别人重视。
他们的生活非常的困难。
有些家庭条件困难的副局,他们还要去为别人打工。
这个时候的妇女是特别痛苦的。
他们还要裹小脚。
他们也没有自己的尊严。
四、书写传统社会女性地位的诗词?
《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五、从诗经中看先秦妇女的地位?
大致我们可以看到三种不同的女性意识:
1.女性的独立意识
在女权主义者看来,过去和现在的社会结构是建立在男权制基础上的,男性掌握着社会的基本功能,女性则被置于社会配角的的地位。
女性在社会中是第二性,是“他者”,始终处于被看的地位。
表现于文学中,女性形象都是男性的陪衬,是服务于男性中心文化的臆造的产物。
但在《诗经》中,却出现了许多体现女性完全独立自主意识的诗篇,在某些篇章中,女性是审视者,男性则成为“被看”的“他者”。
如《诗经》中的《箨兮》、《著》等即是用此类视角进行描述。
2.女性的依附意识
在男权社会,在政治,经济都处于依附地位的女性产生对男性的依附意识是很自然的事。
在女权主义者看来,这种男性中心意识正是她们要颠覆和批判的压迫性意识。
而身为女性,认同并附和这种意识,对于分析和揭露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奴役,无疑具有更深刻的解剖价值。
《诗经》中的《竹竿》、《伯兮》等诗篇即是对此类话题的延伸。
3.女性的反抗意识
在《女权主义理论:从边缘到中心》这一本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什么是女子的命运?是自由决定了她自己的的命运,摆脱了由他人控制的角色;摆脱了社会的压制性的约束,可以自由地充分表达她的思想,并且自由地把这些思想付诸行动。 ②
中国的女子在父权制家庭长大的过程中有了女权意识,她们既从外面往里看,也从里面往外看,这样通过生活中印在她们意识中的整体观便为她们提供了一种反抗的世界观。简单来说,是因为有了压迫才有反抗,她们正是看到了压迫所在,才有了反叛的呐喊和抗争。因为她们想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她们想让自由结束她们受人控制的生涯。
女性的反抗意识,是指女性在面对男权的压迫和损害时,表现出的自我意识和对压迫者的控诉与反抗。由于这种反抗是被动性的,是自发而不是自觉的,因此其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也是有限的,挣扎的,矛盾的。如上述的《氓》、《大车》中的女子即是以具备此类意识的形象出现于诗中的。
据考证,西周仍然留有氏族统治的痕迹,而可以基本肯定的是,殷商以前,仍然是母系氏族社会,这其中的女性地位,不言而喻。
母系氏族社会,在中华大地上,不是同时消失的,应该是在西周时候,逐步消亡,而直到今日,云南的少数民族仍然有走婚制度,说明某些地方,这一氏族结构一直存在。
六、古代形容女人地位好的数字?
“乱世女人一斗米,盛世女人一万金”,老祖宗经验之谈,句句现实。
众所周知,女性在古代封建社会的地位,是很低下的。出于劳动力决定社会进程的因素。
在国家逐渐形成之后,爷逐渐形成了男尊女卑的现象。而男子取多位女子为妻妾的实例,也是成为了社会的普遍现象。
好女三六九,这三个月份属于“四库月”,分别对应的是辰月、未月、戌月,五行属性土。“土生万物”,代表着伟大的母性。这三个月份出生的女孩性情温和善良,会嫁给如意郎君。
③
数一数二,首屈一指。一流水平。独树一帜。
七、古代女性地位低的俗语?
女性地位低的俗语莫过于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八、女人高高在上的诗句?
描写女人高贵(高高在上)的七言律诗
1.西宫秋怨
唐代: 王昌龄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释义:荷花也比不上美人的妆容,水殿中有风吹过,飘来一阵珠翠香气。谁能料到会有用扇子掩面哭泣的这一天呢?明月高挂在天空中,美人空等君王的到来。
2.太庙乐章·皇后阁五首
宋代:周麟之
银钩惯学君王帖,宝轸频听淑女琴。
更与六宫循节俭,钗头不缀辟寒金。
释义:遒媚刚劲的书法从君王的字帖中学来的,在车厢里频繁听着淑女演奏的琴音。更是和六宫嫔妃一同遵守节俭的用度,头上的发钗也不使用黄金打造的。
3.清平调·其一
唐代: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释义: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过栏杆,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如果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4.清平调·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释义: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散发着芳香,有了贵妃后,不必再思慕巫山神女,枉然悲伤断肠。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是赵飞燕也要精心妆点自己。
5.清平调·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释义:绝色美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君王常常满面带笑不停地看。动人姿色好像春风般消解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九、几大名著中描述女性社会地位?
在我国明清时期的小说中,关于对女性的描写很多。
但是在那个封建时代,女性是男性的附庸品,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
那时候“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还因为那个时代小说的作者大多数是男性,本身不会感受到女性的苦闷与无奈。
因此,在小说中的女性都不会给人以极强的个性和叛逆的思维。
那么我国古代的女性的地位如何?从我国最经典的文学作品“四大名著”中就可见一斑。
1.《三国演义》乃乱世,三国争霸,乱世中的女人往往是可悲的,她们时常成为战乱的工具
2.《水浒传》是最明显揭示出对妇女的歧视、偏见的一部文学作品
3.《西游记》可以说中国神话小说的巅峰,也将女性描写成多变妖魔
4.到曹雪芹的《红楼梦》才彻底给女性平了反,给了女性最高的地位
由于四大名著的作者都是男性,而且在古代封建思想的影响下,作者们一般都是以男性的思想去看待事情,都是男性掌握了社会的生产资源,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女性,就只能沦落为男性生活的附属品,女子无才便是德,就是男性对自己统治地位最好的诠释和预防。
而在这四部作品中,《红楼梦》中的女性地位提高了一点。
但是着重突出的还是未出阁的女儿家的地位,丑化了女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