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诗词 民谣孤独文艺短句,南北民谣歌词?

民谣孤独文艺短句,南北民谣歌词?

南北

演唱:mc梦柯·

歌词:

总有一天你会与

这个世界握手言和

磨平你所有的棱角

最后不过是不信命的

你选择了妥协

最后你会发现

想要的不再想要

得不到的就是得不到

你把灵魂卖给魔鬼

不曾后悔

你说习惯人的虚伪

善变的嘴

你拖着那双疲惫双腿

善良的美

就这样你告别东北

趟着浑水

你是一如既往执着

苦难折磨

你变得像一个恶魔

孤单的活

这人是我深夜的酒

多年老友

岁月腐蚀他的伤口

四海奔走

你驾车来到 南方

放你的枪

总说你要路宿丽江

女人得香

可你却只留下一晚

酒后哭喊

害怕动情不是不敢

没有那胆

大概是你思念了家

忘不掉他

或者那个烫的烟疤

故意装瞎

江河湖海总要走走

知己和狗

孤单会像绅士的手

捂住伤口

你与世界握手言和

为了生活

我知道你厌倦生活

一心向佛

漠河以北

白胡子的土匪

羞答答的红脸蛋

姑娘豪放的美

海南以南

海天一色的蓝

他们总爱跳支舞蹈

驱赶城市的寒

抚远以东

塔尖上的星空

那场带走思念的风

吹乱生活的钟

乌恰以西

徒步这只雄鸡

走到这里才感觉到

孤独一直紧逼

这鬼

他虚度光阴

揉碎多少女人心

这人

他没有感到

中了生活圈套

这心

他早已平静

不争不抢认了命

这叫

它抚平棱角

磨掉所有骄傲

枯藤老树昏鸦

断肠人在等她

大理城中捧着鲜花

我想这是命吧

民谣可以让我的心在这个喧闹的世界里暂时的平静下来,不去想那么多的烦心事,好好享受一下音乐的魅力,每每上一天班回家以后都会听听民谣,缓解今天的压力,也可以积攒一下明天的斗志。

民谣曲调悠扬,很有意境,对我来说就是在我感到孤单或者痛苦的时候能够给我的一些安慰,听着民谣能够想到那种边陲古城静谧安详的岁月,让我心生向往,忘却生活中的烦恼。

似乎没有人能预料到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民谣开启了井喷式的发展,从选秀节目,到豆瓣音乐人,以独立民谣姿态自居的年轻音乐人比比皆是。

民谣音乐确实给人带来一种归属感,它是心底的调子,奏鸣荒芜,或许说民谣可以为精神世界找到一种解说,这是很多流行歌曲做不来的。

喜欢民谣的人多数对身边比较近的人或事物有特殊的情感,比如,只有三两知心好友,或是有把心爱的吉他,有个念念不忘的旧人。

生活让人觉得很有压力,民谣舒缓的音调能让人觉得放松,也能有代入感。民谣,可以听出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故事,而不仅仅是因为,它歌词简单,旋律轻松,琅琅上口。喜欢听民谣,更多的和自己的心境有关吧!

春江花月夜

唐 ·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据说这首诗的名字来源于“全无心肝”的陈后主陈书宝,因为他也做过类似的诗,而荒淫无度的隋炀帝杨广确实做过一两首这样的诗:

附隋炀帝《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对于这首诗来说,之所以孤篇压全唐,是因为它把大唐引进了诗歌时代,虽说“初唐四杰”在唐诗的过渡种起到了作用,但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即使是名气最大的王勃也只是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几乎没有另外的诗篇能够令人振奋,更不用说将大唐诗歌发扬,为后人提供典范。ps:

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同时入霸诗坛,称为初唐四杰。

四杰在古诗向律诗的过渡中起到了开拓作用。

文武双全的裴行俭对四人却十分轻视,说士人要有远大前程,首先靠器识,其次才是文艺。

王勃虽有文才,但浮躁浅露,不象享受爵禄的材料。

杨炯大概可以做个知县,其余人能得好死就算不错了。

这些评说足见新诗的发展道路艰难。

对打破宫体诗的束缚、铺平新诗发展之路,初唐四杰是有贡献的,杜甫评四杰诗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个评价既是对当时诗坛基本态度的客观反映,也是对四杰诗的确评。

在六朝浮华文风笼罩下,宋之问、阎朝隐等宫廷幸臣成了诗坛上一伙把头式人物。

卢照邻和骆宾王始终在齐梁余风里打转,王勃和杨炯又一个早死、一个远宦,因此初唐四杰的成就并不大。

它的地位:

闻一多先生曾给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

”又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

”说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为盛唐诗扫清了前路(还有另一个人是陈子昂),张若虚的功绩是无可估计的。

的确如此!

《春江花月夜》既富于南方民歌的色彩与风调,又较成功地运用了经过齐梁到唐初百年酝酿接近完成的新诗格律,还首次探索了七言诗中以小组转韵结合长篇的技巧,三者的糅合是那样完美,给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这理所当然是个顶峰。

没有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句, 也许后来就没有大诗人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以及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

而第四组的起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则如出一辙,我们不禁思考,有多少诗人从这首诗得到了多少灵感。

它的哲学: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起始四句就把全诗春、江、花、月、夜五个主要意象中的四个一并推出,顿时就营造了一幅大江东去,明月孤悬,春潮澎湃,夜野无垠的辽阔、深邃的画面,一下子就确定了全诗雄浑壮美的基调。虽然另一个中心意象“花”要到下一句才出现。

但诗人的关注点却不在景色。他描写春、江、花、月、夜的壮美,是为了引出人在这样壮美的自然面前不禁产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疑问。这是个宏大而古老的疑问,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之一,即便有了爱因斯坦有了霍金,即便到了今天,也没有谁能真正回答这个疑问。

也许正是无法解答,甚至永远都无法解答的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才具有了永恒的魅力。

至于诗的后半部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就有些迷惘和无奈了,因而也是伤感的。这迷惘、无奈和伤感正是大自然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引发的,正是前面那一无解的哲学问题给人来带来的困扰。

是啊,面对春,江,花,月如此美妙永恒的大自然,个体渺小、生命短暂的人怎么能不产生失落伤感,甚至绝望的心情呢?

它的音律:

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

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

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极(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

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诗人创造的这种诗歌语言形式,后来发展成为散曲和民歌中的“顶针续麻体”,至今中国诗坛还留有它动人的影子。

——————个人见解——————

1、民谣有三宝:远方,爱情,理想。听民谣的人最典型的情绪有:无助,孤独,彷徨。

都说民谣有三:远方的姑娘,手里的吉他,南北方,听者有三:手里的香烟,心里的孤独,杯中酒。姑娘是爱情,吉他是梦想,南北方是远方,香烟是记忆,孤独是经历,酒是满满的回忆。回忆是,经历过的事,看过的书,爱过的人。

民谣很穷,吉他很贵。女孩很美,男孩不配;民谣有三:爱情 理想 远方;听者有三:孤独、平庸、落魄;

听后有三:费烟、费酒、费心

树洞

欧阳娜娜·树洞

编曲/弦乐编写:田汨

多想拥有

一个小树洞

悄悄的吐露

成长的烦恼和美梦

光吃不长肉

侧抱着枕头睡个够

不闻枝头

有谁在笑讽

可否借我

来安放

无人察觉的悸动

青春半熟

还能爱好久好久

无论过客或是朋友

还来不及叛逆

就已经长大

多遗憾

还没

诞生就被偶像

十年竟不觉走完

还来不及遇上

被爱的一半

不圆满

再伤的伤

无非也就是这样

敌不过我天生

善良

还来不及练习

半熟的乐章

不心安

破风乘浪

多勇敢

期盼

和你每个晚安

下个十年再作伴

还来不及告别

这一秒时光

不孤单

黑夜漫漫

敌不过清晨的

阳光

多想做你

静静的倾听

你的秘密开花结果

只闻树下

琴声悠悠

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青春,恋恋风尘,白衣飘飘的年代,老屋,冬季校园,关于理想的课堂作文,青春同路人,青春无悔,当你孤单的时候会想起谁,青春舞曲,童年,十七岁的雨季,光阴的故事,兰花草,生如夏花,有没有那么一首歌,在他乡,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w2022061308102970e5zu-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