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去北京看长城和升旗攻略,有生之年,一定要去次北京,看升旗,观红叶,爬长城

去北京看长城和升旗攻略,有生之年,一定要去次北京,看升旗,观红叶,爬长城

我总是觉得,作为一名中国人,有生之年一定要去次北京,去看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去故宫感受下遗留的皇城气息。

两次去北京都是源于出差。一次在五月,一次在十月。五月天挺热,十月天已冷。抽空、调休加周末,两次出差也差不多把想玩的都玩到了,这篇文章便也可以落笔写了。

最先去的是天安门广场,去看心仪已久的升旗仪式――我喜欢这种仪式感。

网上可以查到天安门每天升旗的时刻表,那天大概是早晨5点20,有些记不清了。我提前了约莫半小时抵达广场,但已经完全错过了占据有利地形的时机。大批游客早就贴着围栏排起松散的队伍,后面还不断有兴奋的游客奔跑而来。

可能由于路灯的关系,太阳虽未升起,天安门在夜幕里仍然可以被看得很清楚,庄严肃穆,比白天被游客吵闹簇拥的样子更有感觉。

不过视线可见的范围仍然十分有限,我也并不清楚自己具体的位置,只是依着围栏排在队伍的末尾,等待。

随着晨光的逐渐明亮,我才终于看见长安街对面扎堆的人群,不久后又听见远处人群此起彼伏的惊呼声,随后是从更远的地方传来的齐整的步伐声。这步伐声响亮通透,好像从遥远的天际一路依靠着地面的震动传导而来。你可以清楚地从脚底感受到与耳膜同步的共振。

护旗队走到长安街上的时候,我才终于看见他们――大约相距两三百米,手机根本拍不清。尽管如此,从我身后、头顶上伸出了好几部手机,开始咔咔拍照。护旗队也配合似地走起了正步,使得步伐声变得更加响亮了。

最后升旗的时候,我反倒没有听到震耳步伐声时的触动。一来太多拍照/录像的手机破坏了我理想中的升旗仪式(我觉得升国旗时应该站姿端正,沉默严肃地目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二来那天升旗手发挥失常,音乐还未结束时就把国旗升到了旗杆顶部,失去了刚刚好的欢喜――这好像也是不多见的。

我在升旗仪式后去了天坛。

对北京当地的老年人来说,这只不过是个普通的公园罢了,和我后来十月去的景山公园很像,可以看到当地老年人分外悠闲又艺术的生活,唱歌的、锻炼的、拿着大毛笔蘸水在地上写字的,还有或坐或站聚在一起唠嗑的……听老北京人说话是一种享受,介于说书和相声之间,很短的句子也能说得抑扬顿挫,让人很舒服。

对天坛的其他印象反而淡忘了,毕竟如果失去了过去宏大肃穆的皇家祭祀的阵仗,圜丘也好,祈年殿也罢,不过都是失去灵魂的建筑而已。

故宫自然是必定要去的,可惜所有的游客都是这样想的,所以但凡有个什么殿,殿门前必定挤满了想要一探究竟的游客。我也挤了几次热闹,其实殿内的陈设很简单,远没有其外观好看。

倒不如寻一处较高的地方凭栏望,汉白玉的栏杆和阶梯,金光琉璃的做工考究的重檐屋顶,以及正红色的连绵的宫殿外墙,这才是所谓的“雕栏玉砌应犹在”。

如果是对历史或建筑较有研究的人来游览故宫,应该会更有感触吧。可惜我不是。故宫面积很大,远超我此前的想象,它并不像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地方,更像是皇权的宣示和彰显。你跨过的每一道门槛,都是一种权利的赋予,虽然今天这种权利已经被均分了。

从景山公园的山顶可以看见故宫的全貌,四四方方的被红墙围起来的紫禁城,一座座宫殿如同一块块牌匾,让人可以浮想很多在北京生活的普通老百姓琐碎的日常――规矩之下的市井气息,各种通俗名字的街巷胡同、蹲在墙根的两个抽烟唠嗑的人、深夜在后海边吹着萨克斯风的执勤保安、连斗嘴都互相「您」来「您」去的老北京人……

权利是不是生活的墓碑?所以古代帝王中才会有想要逃的人,因为红尘更好。

长城也是必定要去的。这项工程放到今天应该也是不太容易的事情。蜿蜒的长城从高处看确实如一条巨龙,千年间在山林间艰难地延伸,以血肉之躯捍卫着一方国土。

俯瞰长城时,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世界上或许只有中国人,才会有这样的韧性,延续千年、跨越朝代地想要守护同一片土地吧。

此外,「不上长城非好汉」这句话太过朗朗,总让人觉得爬长城很累,但实际上爬到好汉坡是件挺轻松的事情。从入口开始爬,我和我的朋友38分钟就抵达了好汉坡――还是被人流阻挡的结果。如果体力充沛,就不必花钱坐缆车了。

十月下旬去香山也很好,花一天的时间慢慢爬,欣赏漫山的红叶。香山的红叶并不是枫叶,而是指黄栌――秋季变色的叶片为椭圆形的乔木;秋季的香山也并不是满目的红色,而是毛主席笔下的「层林尽染」,是斑驳的。

如果天气晴朗、空气质量好的话,从山顶能看见北京城的全貌。可惜北京空气质量为优的时间并不多,两次去北京都在轻度污染左右摇摆,不算好也不算差,景致便也看得见却看不清了。

还去了哪儿呢?颐和园、北京大学、鸟巢、水立方、南锣鼓巷、什刹海和北海公园,都挺不错的。个人觉得北京是个适合旅游的地方,所有旅游景点的票价都很亲民。

当然,北京大学不该算作景点,它更像是一种信仰。我去晚了没拿到每日限额的参观票,后来花钱让黄牛带进去的,从傍晚一直转悠到天黑,看夜跑的学生、骑着共享单车去吃饭的学生、在湖边长椅上坐着谈恋爱的学生……青春真好。

小时候曾经很认真地思考过:念北大还是念清华。这现在似乎成为了一个笑话。可是我想说,这不是笑话,而是青春。北大清华都是我没有够到的苹果,但正因为有它们,我够到了还不错的苹果。

唯独吃的东西吃不惯,连烤鸭都觉得是上海的鸭子更好吃,主要还是因为上海的甜面酱更甜更粘稠。炒肝还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w2022042417340448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