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逃离北上广回老家后悔,老家混不下去,就逃去北上广吧

逃离北上广回老家后悔,老家混不下去,就逃去北上广吧

这次放假回家,妈妈依旧问了我那个问了很多遍的问题:

毕业回家吗?

我还是很坚定地说不回。

为什么这么坚定,大概还是想要拼一拼吧。

就跟当年高考填志愿毅然放弃本省不错的211,山长水远地跑来广州是一个道理。

我问同在广州的阿盐,你呢?

她说:饿不死就不回,总要试一试的。

然后狡黠一笑,“这样我们睡天桥的时候也有个伴。”

我笑得直不起身,直夸她想的周到。

我发现,像我们这种十八线小城市长大的,似乎都对北上广特别执着。

年轻的时候总想往外闯,觉得呆在父母身边就是安逸的作为,宁愿背井离乡多吃点苦头也要硬着头皮走一遭。

身边亲戚也劝:

考份公务员,踏踏实实地待在父母身边多好,吃穿用度不愁,还怕亏了你的。

脸上堆笑地答应,心里却拼命摇头。

三姑六姨见你没有听进去,直说:

这孩子,真是不懂事。

大家都知道二狗吧。

二狗说他读大学那会儿是超表的用户兼粉丝,毕业那年看到超表的招聘,毅然买了张车票风风火火从云南赶来广州参加面试。

后来,后来就成了大家都认识的李二狗了。

听说了他的故事我觉得很惊讶,怎么就能那么当机立断呢。

那么远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太多未知了。

面试没通过怎么办,

不适应广州怎么办,

生活不下去怎么办。

我问他有没有后悔过,他笑说:

不后悔的人生,那该多无趣啊。

真想不到,狗哥也可以这样深沉。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批判留在小城市的年轻人。

认为那些选择回归小城市的年轻人获得了物质上的安逸,但却让渡出了自我选择的空间和能力。没有独立人格也没有自主权,人生大事被父母干涉操办了个遍。

观点可能有些偏激,但不无可取之处。

留在父母身边虽然有诸多便利,但也难免意味着要妥协更多,失去了很多事情的决定权。

我一个表姐,大学毕业后就被父母急急召回了家乡。做了银行职员,和安排好的人选相亲、结婚、生子,然后踩着父母的脚印再活一遍没有波澜也没有意外的人生。

她也曾经是个梦想家,想在北京闯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但抵不过父母强硬的命令,放弃了宏大的规划回到小城。衣食自然是无忧,也在家人的资助下买了车和房,但全然不是从前的那个追梦者了。

表姐和我说起过她的北漂经历。

她初到北京时,和所有北漂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有着天高水长的梦想,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常。几平方的出租单间里堆满了泡面盒子和老干妈酱,连张像样的床都没。

那个时候她一个人,没朋友没依靠,竞争又残酷不等人。几乎是每天哭,哭完了继续工作。

然而就在她创业挣到了第一桶金,觉得自己可以在北京存活下去的时候,她爸妈不由分说地要求她回家。理由是北京不是她能待下去的地方。

她爸爸甚至以死相逼。

那个时候我还年幼,听说表姐的事情,听大人们都谴责她不孝,也隐隐觉得她太任性。而表姐本人也扛不住一家人的责骂,最后还是放弃一切回了老家,回归平淡无奇的日子。

而今已为人母的她,在日复一日柴米油盐的操劳中已然成了一个精明的市井妇人。

好在她再也不用过靠泡面馒头老干妈来打发生活的日子了。

想到这里,也不知该替她庆幸还是惋惜。

古人云,少不入川,老不出蜀。

虽然最早是说蜀道难、不易通行,但后来就演变成用来告诫那些年纪轻轻就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年轻人的谶语了。

大意是说,少年人是应当胸怀天下的,闲散慵懒的小城市会磨损人的意志,长此以往会丧失激情,在温柔乡里被同化成一块软骨头。

这一点我倒不十分认同。

小城市自然有小城市的好。

她安定、她温和。她像老友像亲人般熟悉。

我知道哪里的小吃最正宗,

哪家理发店手艺不会出错,

公交永远也不会坐串线,

街坊邻居也都熟稔。

楼不甚高,空气很好,四季分明,没有雾霾,

气候不干不湿正合适,十块钱的牛肉面肉比面多。

但是,但是好像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是因为太了解了。

太了解了。

那种一辈子被圈住,画地为牢,朝九晚五,生老病死,一眼望到头的日子,没有一丝丝多余的可能。

没有变数的命运,稳当的让人心如死灰。

它不言不语但却能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悄摸地蒸发掉人的激情和梦想,剩一副妥协的嘴脸。

“我最怕的事情就是变成自己讨厌的那个模样。”

所以不想过千篇一律的日子,也不愿意接受被安排好的人生。

就趁着年轻再多撞一撞南墙,也不至于抱憾终身。

你呢?小城市和北上广,哪一个是你的归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u20220919133207afb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