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海盐沈荡揽投组到沈荡要多久?余华笔下的沈荡,待阁闺中的沈荡,一个活着的千年古镇

海盐沈荡揽投组到沈荡要多久?余华笔下的沈荡,待阁闺中的沈荡,一个活着的千年古镇

余华是海盐人,生于斯,长于斯,海盐的一草一木,对他来说,都那么熟稔,仿佛已渗入骨髓,融入灵魂,成为他不可或缺的生命律动。

《余华自传》里写道:“我在海盐生活了差不多有三十年,我熟悉那里的一切,在我成长的时候,我也看到了街道的成长,河流的成长。

那里的每个角落我都能在脑子里找到,那里的方言在我自言自语时会脱口而出。

我过去的灵感都来自于那里,今后的灵感也会从那里产生。

沈荡是他笔下经常出现的地方,在《兄弟》、《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呐喊》都隐隐有沈荡的影子。

沈荡老街是江南水乡常见的村镇,几乎同个模子里翻出来的。

街道一侧临水。

水波荡漾,屋影参差,枯瘦的瓦楞、斑驳的墙壁、仄歪的木窗,默默固守着日渐稀少的院落。

她是一个千年古镇,地处海盐内地水陆交通枢纽。

吴王阖闾曾在现在镇的北面筑了彭城,抵御越国侵扰。

清《海盐县图经》载:“沈荡为大镇,去县二十六里,水四通,如硖石,海盐西北境民皆赴之。

列廛五六百家,五谷、丝布、竹木、油坊、质店大贾往往而有。

”方圆几十里的农民,经常摇船、肩挑、手提各种农副产品、手工制作去赶集。

当时流传一句俗语,叫做“东市有木行,中市有钱庄,东西爿两当,还有三十六爿稻米行”,可见旧时的繁华景象。

30多年前,沈荡有海盐第二高级中学、海盐第二法院等机构,由此可见当时的规模。沈荡因水运而繁荣,也因水运没落而渐渐老去。我乡下老家在海盐西塘桥,读初中时说起沈荡(发sendang音),那是一个遥远的大地方。我一直有去一次沈荡的念头,可惜30多年过去了,前几天才去了第一次。路不熟悉,只能走马观花。

中钱村的钱家祠堂是沈荡文化传承的象征。

清初,钱家主人钱纶光(钱缪后人,与嘉定钱氏同宗,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都是钱缪后人)与朱彝尊、彭孙遹、李士良等饱学之士交往甚笃,诗书继世,忠孝久传,加之继室陈书贤慧,教子有方,后代多有出人头地者,三人中进士,儿子钱陈群官至刑部尚书赠太子太傅,孙子钱汝诚为刑部左侍郎,侄孙钱载为礼部侍郎,可谓名门望族。

几百年过去了,钱家老宅成了断壁残垣,仅仅剩下两进老屋。

近年来,海盐县政府斥资按原样修葺了钱家祠堂。

沈荡大桥(原名永庆塘桥),与于城、余新两座石拱大桥齐名,三孔,50来米长,10多米高,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修建,雍正三年(1725)重建,1998年因出海排涝工程,按原貌迁到了距老桥3公里处的陈家港。因为迁址重建,失去了古色古香的味道。

沈荡是一个活着的古镇,既有斑驳的历史,也有近建国后的特色建筑。

这个应该是建国初仿苏联的建筑

上世纪6、70年代江南的典型平瓦房

河边民居 依水而筑 还有汲水洗菜的石埠(土话石度)

《许三观卖血记》这部电影也是在沈荡拍的,文中提到的胜利饭店和第二百货商店。胜利饭店就在河边的桥堍下。

胜利饭店

第二百货商店

建国后的大黑板,隐隐还有五角星的痕迹。

浓郁的文革风格建筑 还有五角星

可惜时间太短了,还有些江南不同时期的建筑没有拍下来,下次补上。

把沈荡重新改造一下,我认为比嘉善的西塘、桐乡的乌镇更好,因为沈荡这个古镇还有人居住,还有人生活,是一个活着的古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u2022050606343466b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