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辖区临时避难所的医疗保障工作
只知道特大洪涝灾害一般都发生在南方多雨地带,北方很少听到或看到,特别是中原地区——河南郑州。
7月20日下午四点多钟,暴雨像瀑布一样从天而降,陇海马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病房楼顶层严重积水,7楼病房内到处漏水,只听宋院长一边急匆匆的往楼上赶一边招呼职工们:“男同事上楼疏通下水管,女同事在病房内扫水,一定要保证住院病人的安全。”一直到晚上六点多钟,病房楼内的漏水现象才算有所好转。
天渐渐黑了,离家近的同事冒雨回去了,由于陇海路和未来路积水太深,为了安全期间,我决定留在单位办公室过夜。
7月21日凌晨一点多,在办公室熟睡的我被一阵敲门声惊醒,迷迷糊糊听到有人在喊我的名字:“小路,快起来,快起来,有任务。”原来是宋院长在叫我。
我迷迷糊糊来到院长办公室,看到中医科的李文广医生已经在那里了。
宋院长看到我过来了,说:“ 因洪水的影响,有许多人滞留在大街上,各区
成立了临时避难所,五中是我们辖区的,现在需要医疗保障人员马上赶过去,查看一下那里灾民的情况,看有没有受伤人员,而现在受特大暴雨的影响,通讯信号不好、交通道路都阻断了,其他人员都联系不上,只有你和李大夫回不了家,那么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们吧。”说完用期待眼神看着我和李大夫。
我听了院长的一番话,突然清醒了,有一种临危受命的感觉,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
“放心吧院长,保证完成任务。”还没等我发话,李医生已经表态了。
我用坚定的眼神看了看院长说:“放心吧,我去。”
“消息传过来说南关街的水齐腰深,你们一定要小心啊!”院长不无担忧的说到。
我望着已经忙碌了一天而现在仍然坚守岗位的我们的好院长,镇定的说:“我们一定会小心的,到了以后想办法跟您联系。”
随后,我和李医生迅速准备出诊箱,备好急救用品、退烧药和外伤用的无菌消毒物品,然后穿上雨衣,骑上电动车,钻进了暴雨中。
此时的大街上灯光昏暗,道路因暴雨的侵袭已经显得狼狈不堪,陇海高架桥下到处都停满了大大小小的避难车辆,宽宽的马路变得只能通过两辆电动车,时不时的会有人从车里探出头来焦急的向外张望,我和李医生小心翼翼的向前行进着。不管怎样,从医院到新郑路口,电动车勉强能通行。
可是到了南关街,我一下子傻眼了,整条街一片汪洋,路灯也被暴雨冲刷坏了,只感觉黑压压的一片,深不见底,洪水像猛兽一样由南向北奔腾着,可怕极了。
怎么办?能不能过去?能不能完成此次的医疗保障任务?我和李医生心里没底。
我们试图骑着电动车过去,可是水太深,电动车根本无法通行,两个人商量后决定把电动车放在路边的人行道上,趟水过去。
凌晨的水是那样的冰凉,暴雨还在不停的下着,我和李医生在深不见底的浑水中慢慢的摸索着向前走,每走一步,都心惊胆战,因为根本就看不清那里高、那里低,那里是下水道,那里有没有被冲塌。
就这样,平时十分钟就能到达的路程,我和李医生用了一个半小时才艰难的走完。
终于我们安全的到达了目的地——郑州市五中避难所,顾不得拧去衣服上的雨水,立马跑过去和那里值班的王校长对接上,此时的感觉就像井冈山胜利会师一样兴奋。
经王校长介绍,五中临时避难所一共接受了53位避难者,分别安置在一楼的四个教室里。我和李医生悄悄推开每一个避难的教室,观察避难者的情况,还好,没有什么不好的现象,我和李医生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此刻是凌晨3点多了,手机铃声突然响起,电话那头是院长关切的话语……
安顿好一切后,我和李医生穿着被雨水浸湿了的工作服坐在教室门口,用塑料袋垫着脚(因为鞋子全部湿透了,脚也磨破了),守住这些避难者,一直到天亮。
早晨,我看到雨小了,心中非常高兴,试图想从凳子上站起来,可是双腿发硬,小腿隐隐作痛,我知道这是昨天晚上趟水受凉了,揉搓按摩了一会儿,总算能走路了。
“雨小了,水位下降了。”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所以的避难者,他们听了以后,兴奋的欢呼起来:“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转过脸,我看到了李医生疲惫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等最后一位避难者离开五中教室,已经是上午十点三十分了,我和李医生才记起还没有吃早饭。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我们闻令而动,不惧艰险、涉水前行,解除了避难者的后顾之忧,圆满完成了此次的医疗保障任务。虽然成绩并不突出,但是我们为自己有这样一份责任和担当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中华民族是一个超强凝聚力的民族,在大灾大难面前,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全社会动员起来,势不可挡,洪水猛兽又奈我何!
夜间洪水像猛兽一样,清晨又像安静的小溪静静的流过南关街
办事处领导来五中避难所视察工作
天亮了、雨小了,心情好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