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陆游在《长短句序》中说:“予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
知其然要知其所以然,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一般把“诗”作为正统,这是从《诗经》和孔子“删诗”流传下来的,而诗以外的比如“词”“曲”,都被看作小道,“词曲”在古代也一般是给宫庭或者歌女优人唱的,但因为唐诗高度发达,后人无论体裁上还是情感抒发上都难以超越,所以宋人偏重于词,更经苏东坡等人发扬光大。
但词,始终在士大夫眼中是被视为小道的,陆游也如此。
陆游在词上很有成就,晚年把自己的词编为册子,并作《长短句序》说出上面的话,意思就是:我年少时候沉浸于世俗的填词,也有点成就,到晚年就开始后悔了,然而这些渔歌菱唱的小调,终让我爱不释手。
可以见出,作为士大夫立场的陆游,对词是有偏见,认为不登大雅之堂,然而从个人感情出发,却又对词小调非常喜欢。
后面还有“今绝笔已数年,念旧作终不可掩,因书其首,以志吾过”。
至今虽已有数年未写,但念着昔日填的那些词作,喜爱之情还是无法掩盖,这才把它编成册子,写下这段书前小序,以表明我的过错。
二、形容人才辈出的古诗句?
①
人才辈出,这是中国人杰地灵的缘故。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句话我觉得说得太不可思议了,即为怎么要这么说呢?在古代,有的人得到了天下,却转眼就失去了天下,别说其及其后人统治江山几百年,就连十年、八年也难维持。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是第一个称皇帝者,也就叫始皇帝了。他在位不久死去,大秦帝国转眼就分崩瓦解了,落了个楚汉相争的军阀混战局面。
后有新朝皇帝王莽,从他做新皇帝的时候算起,十二三年就死于乱军之中,他及他的后人怎么没有独领风骚数百年呢?
王莽篡位,不得人心
由此可见:要想独领风骚数百年,惟有多做好事、功德事,永远活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开天辟地、补天、治水、移山等等英雄好汉,他们(她们)都永远活在世人的心中,世代受到世人的赞扬、学习和祭祀。
大禹治水,功德无量
据我阅读清代文学家赵冀论诗五首其二得知,这句话就是针对李白、杜甫而说的,可见还有争议性。于今我也对这句话进行争议,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②
1、养气要使完,处身要使端。——陆游
2、男儿自以身许国——陆游
3、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陆游《梅花绝句·其二》
4、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陆游《幽居初夏》
5、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陆游《长短句序》
6、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陆游《观大散关图有感》
7、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
8、棋不看三步不捏——陆游
9、太平不用旧将军——陆游
1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陆游
11、林黛玉讲到陆放翁的两句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陆放翁《红楼梦》
1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3、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钗头凤》
14、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陆游《钗头凤》
15、男儿坠地射四方,安能山栖效园绮。——陆游
16、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平生五车书。——陆游
17、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陆游
18、成败极知无定势,是非元自要徐观。——陆游《次韵季长见示》
19、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20、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
21、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剑南诗稿·文章》
22、富贵不淫,威武不屈——陆游
23、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陆游《秋夜》
24、倦枕忽闻中夜雨,疏砧又报一年寒。幽窗晤语无来客,空倚诗情强自宽。——陆游《野兴》
三、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如何翻译? 颇有所为说的是陆游的什么?
陆游对词的认知与创作,在思想深处是颇有矛盾的。
他认为词不登大雅之堂,不能与“言志”的诗相提并论;但实际上却非常喜欢填词,并乐此不疲。
他在《长短句序》中说:“予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
今绝笔已数年,念旧作终不可掩,因书其首,以志吾过。”
从理性上说,他站在士大夫立场上,仍以词为小道,并对早年“汩于世俗”作词而“悔之”。
这种观点是相当陈旧的,在当时就是落后的,是对词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的贬抑与否定;但从感性上讲,他非常喜欢作词,虽然对自己曾经作词“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虽说“绝笔已数年”,实则后来仍写了许多词;虽曰编辑词集是为了“以志吾过”,实则爱而不舍,不能丢弃。
这种理性与感性、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还反映在他对词的评价上。
他对前人的词作或词集,做过一些题跋,其矛盾思想在这些题跋中,得到集中而突出的反映。
他在《跋〈花间集〉》时说:“《花间集》皆唐末五代时人作,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哉!或者亦出于无聊故耶?”
彭孙遹云:“词以艳丽为本色,要是体制使然。”
(《金粟词话》)《花间集》多系西蜀词作,在晚唐五代时期,四川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反映市民情绪与统治阶级享乐思想的词,得到空前的发展。
陆游对《花间集》作者的责难,既与晚唐五代西蜀的社会不符,又反映出他的文学观念的正统,以“言志”的诗衡量言情的词,因此对《花间集》的词人只写艳情而不顾国计民生极为反感,但他对前人的一些词作,则极为欣赏,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他说:“飞卿《南歌子》八阕,语意工妙,殆可追配刘梦得《竹枝》,信一时杰作也。”
(《渭南文集》)又说:“昔人作七夕诗,率不免有珠栊绮疏惜别之意,惟东坡此篇,居然是星汉上语,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学诗者当以是求之”(《渭南文集》)。
他谈的是温飞卿与苏轼的词,但最后却说“学诗者当以是求之”。
可见,他对词与诗的体格是不大分辨的,甚至可以说词法与诗法是一致的,没有区别的。
正因为如此,他在评陈师道词时说:“陈无己诗妙天下,以其余作辞(词),宜其工矣。
顾乃不然,殆未易晓也。”
(《渭南文集》)诗词异体,作法自别,一位作者擅长此而不擅长彼,这是常见的现象,有什么奇怪?
陆游对陈师道工诗而不工词不大理解,说明他对诗词之体格微妙区分是不大了然的。
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以及对诗词作法不分的观点,反映在他写词上,不是自觉地遵守体格,而是自发地填词。那么,他对词的本色、特征,不是那么精到和谙熟,于是就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诗人之笔填词,出现了“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
四、三年级长短句的古诗?
1、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2、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五、放翁家训序全文?
陆游
原文: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译文:
才思敏捷的孩子,最容易学坏。
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看作忧虑的事,不能把它看作可喜的事。
一定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
就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
不这样的话,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就不会只有一个。
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不要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