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望中最伤感痛苦的句子及原因?
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二、春望中以乐景写哀情的是哪一句?
①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一诗中,借眼前之景抒发诗人忧伤之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写了诗人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人心悸的特殊景物和特殊情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是整首诗的颔联。
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
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
“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
人内心痛苦时,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
杜甫继承了《诗经》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
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
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
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
②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的意思是:春花春鸟平时虽使人喜爱,现在我正为了国家残破和家人离散而伤感,看见春花烂漫,反而使我流泪;听见众鸟和鸣,反而使人惊心。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
春天花开鸟鸣,原本应使人感到愉悦,但目前国家正遭丧乱,满目疮痍,家人流离分散,睹此春景,只能使人愈增悲怀,闻此鸟声,也只能使人愈添愁思。
三、春望中化无情之物为有情,抒发了感时伤世之情的句子?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抒发了感时伤世之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却增添了他的愁绪。花鸟本是娱人之物,反而令人“溅泪”“惊心”,语意的强烈反差,自然的永恒和社会的急剧变迁,形成鲜明的对照,语势的节节逆转,使诗人的忧国思家之情得到了艺术的体现。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赋予花鸟,化无情之物为有情,抒发了感时伤世之情,道出因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的感慨。不懂追问采纳
四、春望中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运用?
杜甫的五律名作《春望》中,用乐景写哀情的句子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断垣残壁,只是“草木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杜甫题下的一首诗《春望》,全诗言简意赅,感情真挚,寄托了诗人深厚的忧国之情,以及诗人心中深刻的思家之意,既有感伤时局的部分,亦有感伤自身的地方,集写景、叙事与抒情于一体。
在风格上,该诗基调悲郁沉重,格调凄凉悲壮,所叙述的事是正在发生的,所抒发的情是心中所感的,所描绘的景是眼前所见的,将现实主义风格运用到了极致。
全诗忧国伤时,忧家忧己,是最能体现诗人沉郁顿挫之风格的一首诗作。
五、《春望》用夸张手法渲染诗人愁绪的诗句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原诗: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3、注释: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
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
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
欲:想,要,就要。
胜:受不住,不能。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六、《春望中感时伤世的语句是?春望》中感时?
感叹国事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