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觉得宝玉待晴雯极好,不是由着她撕扇子千金一笑,而是早上去宁府吃到豆腐皮包子,分分钟想到她喜欢,便谎称要“留着晚上吃”,巴巴地让珍大奶奶送了过来。
《浮生六记》里许多伉俪情深的桥段。犹记沈复饥饿而嫌枣脯甜腻,未料芸娘在房里藏了暖粥和小菜,“暗牵余袖,随至其室”。这是成亲前的轶事,女子默默不语,万种风情。
解得风情的还有唐诗里的《新嫁娘》: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初读只觉得狡猾,今时再读,方知女主角机敏聪慧高情商。
以上种种,大约都是吃的情感效能。只是与包子暖粥相比,后者多了几分刻意。
世人谈起美食之感情作用,最常见的说法也最功利:“要收买一个人的心,就先收买TA的胃”,比如诗中深得要义的新娘子。
只不过,这更像是感情筹谋者的智慧,而不是一枚纯粹吃货的发心。
动听的情话太多,吃货的表达未免过于直接朴素。一好友结束持续数年一段恋情,回忆寥寥。唯一记得对方的好处,便是他每次在外地出差或公司聚会中尝到美味,总会无比沮丧,因为“想到你还没吃到”。
我因其矫情而嗤之以鼻。直到某天夜里吃到一种海苔,被惊艳。第一反应是打开淘宝,给我爹下了一单——他钟爱各种海产品,海苔尤甚。
突然明白了所谓“沮丧”。那就是爱吧。
吃货的蠢,带一点天真。他们习惯于听从于身体味觉最原始的召唤,理智经常被欲望战胜,意志力在寻找美食时满格,在试图减肥时跌空。对于美食与感情,他们少一些关于克制的智慧,只要你吃的比我好,是这一群体对爱人最大的善意。
至于收买,未必不想,大概是想不到。我猜想是他们的胃比大脑更为灵敏,脑回路百转千折,总跟不上胃的躁动。根据吃货常识,后者离心更近。
所以世人说爱的方式成千上万,吃货的心声是:我想让你尝一尝。
也可以无缝替换成:吃吧,你不胖。或者,服务员,再来一碗。
任是蠢萌也动人。(by 赵薇 本站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