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干净的诗词有哪些?
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苏轼(宋代)
释义: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2、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宋代)
释义: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3、心同流水净,身与白云轻。——《枕石》高攀龙(明代)
释义:我的心同流水一般纯净,我的身体如同云一般轻盈。
4、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欧阳修(宋代)
释义:山峰归于寂寥,明月照在夜晚的松林上,在月光的照耀下,静谧松林显得那么干净。夜色笼罩在巍峨的群山上,远远的看去,就好像一个颜色。
5、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欧阳修(宋代)
释义:带有彩绘的的豪华马车经过朱红色的桥,车轮的响声在湖上响起。春水丰盈的湖面,倒映着柔美的白云。湖面平静的好像碧绿的玻璃,平滑干净没有灰尘。
6、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游沙湖》苏轼(宋代)
释义:山下兰芽儿,短短的,浸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净,没有污泥。
7、。小院新晴天气,轻烟乍敛,皓月当轩练净。——《倾杯·金风淡荡》柳永(宋代)
释义:天气新近晴好,小院里轻雾刚刚散去,皓月临窗室内洁白明亮。
8、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孟浩然(唐代)
释义:看莲花出污泥却依然洁净,才知义公一尘不染的心境。
9、华堂开净域,图像焕且繁。——《巽公院五咏》柳宗元(唐代)
释义:华堂中开辟一块洁净的地域,佛的图像清晰而且细微。
10、前山微有雨,永巷净无尘。——《题进士王驾郊居》郑谷(唐代)
释义:前面的山有点小雨,巷子干净得一尘不染。
二、形容住的地方简单却干净?
①
1 淡淡的檀充斥在身旁,的雕花窗桕中射入斑斑点点细碎的阳细细打量一番下是一张柔软的木床,精致的雕花装饰的是不凡,身上是一床锦被,侧过身,一房古代女子的闺房映入眼帘,古琴立在角落,铜镜置在木制的梳妆台上,满屋子都是那么清新闲适。
2房间当中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
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案上设着大鼎。
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官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
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卧榻是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纱帐的拔步床。
给人的感觉是总体宽大细处密集,充满着一股潇洒风雅的书卷气。
②
1、我现在住的房子虽然没有很大没有很豪华.也比较简单,但是我却把它打扫的很干净,把东西都归类整齐,看起来一尘不染,很温馨。
2、我们现在住的房子不是很好比较简单,但是我每天都把它打扫的很干净.整体看起来还是很舒适,住起来也很舒服。
③
那就是一首陋室铭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葫芦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书声之乱耳,无学士之劳形,虽非跳舞场,肾比游戏厅,心中云混张文凭,哦,不对,应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紫云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三、干净的别称?
干净:[ gān jìng ]
基本解释:
①没有尘土、杂质等:孩子们都穿得干干净净的。
②形容说话、动作不拖泥带水:笔下干净。办事干净利落。
③比喻一点儿不剩:打扫干净。消灭干净。
详细解释
①清洁。
②简洁。
③指相貌清秀。
④清净;省麻烦。
⑤纯粹。
⑥结束;了结。
⑦精光;一点不剩。
⑧完全。
⑨干脆。
⑩犹言敢情。
干净的别称:
明净,清洁,整洁,利落,纯洁,洁净。
纯洁、洁净、整洁、卫生。
利索人,帅气人,一尘不染,真干净
四、人生如梦得失从容的古诗词?
1、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代: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2、游山西村
宋代: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3、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4、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5、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五、诗经和楚辞中的人文精神?
我们中国的诗歌第一是《诗经》,第二是《楚辞》,《诗经》和《楚辞》像两条大河灌溉着后世文学的田园。我们中国后来的戏剧、小说、散文等等没有不受这两条大河灌溉的。
《诗经》、《楚辞》是我们中华民族第一个历史时期的产物。中华民族第一个历史时期是夏、商、周,然后是秦代,秦代以前的历史习惯上称为先秦史。
夏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商从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然后是周,周分西周和东周,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91年,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春秋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战国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战,最后秦并六国统一天下;秦代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
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开篇,每个炎黄子孙都要记住这个开篇。这是社会形态最丰富的时期,文学方面很灿烂,有原始歌谣,有上古神话,有史传文学等等。今天,我们主要讲诗歌。
《诗经》《楚辞》的时代
首先,从时代方面说来,《诗经》主要是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即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这五百年间的诗歌总集。
说到春秋,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他生在公元前551年,去世在公元前479年。他的思想和智慧不仅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也是属于全世界、全人类的。
198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些人类的精英,发表了一个“巴黎宣言”,在“巴黎宣言”中有一段话是我们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人类要想解决未来二十一世纪的生存问题,就要回到2500年前,到中国的孔子思想中去寻找智慧。”这是我们非常自豪的。
就一个人的思想对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思想、民族精神影响的深度、广度和持久度而言,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没有一个人超过孔子。
为什么我要说一下孔子呢?因为有一种说法:《诗经》是孔子整理的,这个说法今天看来不一定可靠。因为我们今天研究的时候发现,公元前543年,在中华民族的典籍当中,就有“诗三百”这样的字样了。那么公元前543年,孔子才八九岁,八九岁的孩子很难说能够整理诗歌。
虽然《诗经》不一定是孔子整理的,但是他非常推崇《诗经》,这是毫无疑问的,在《论语》中也有体现,比如“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观、群、怨,这是我们最早的诗歌思想。
从时代方面说来,《楚辞》主要是战国中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诗人——屈原创作的。
屈原生在公元前340年,有人说他去世在公元前277年,有人说他去世在公元前278年。我们不去追究,但我们要记住一个历史坐标——公元前300年,就是春秋战国中期。
孔子在春秋的中期,屈原是战国的中期。这是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齐、楚、燕、韩、赵、魏、秦,百家争鸣,处士横议。这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灿烂辉煌、最自由奔放的时期,产生了很多伟大的思想和思想家。
从《诗经》到《楚辞》,从时代方面说来,大约从公元前600年左右到公元前300年左右,这之间相隔300年左右,这300年在我们中国的诗歌史上是一个低谷,但是这300年却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是一个浪峰。
《诗经》《楚辞》的地域
第二,从地域方面说,《诗经》主要是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的结晶。
我们中华民族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们中国的地形有一个特点,北方是比较高的,南方是比较低的,北方的壮美和南方的秀美交相辉映。我们的西边是地球上最高的高峰珠穆朗玛峰,下来是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再下来是青藏高原,再下来是陕西的黄土高原,再下来是江苏浙江平原,再下来是蔚蓝色的海洋。
我们中华民族像一个伟大的英雄,昂着高贵的头颅,这个头颅有8800多米高,敞开宽阔的胸怀面对着蔚蓝色的海洋。所以以前说我们中华民族封闭文化、黄土文化是不科学的。我们中华民族从来不拒绝外来文明,我们把自己的文明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送到世界的各个地方。
地形的特点决定了中华大地上的主要河流都是从西向东流。汉代有首古诗叫《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春季来了,万物生机勃勃,下面说秋天来了,万物枯萎。最后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DNA。我们中华民族知道要珍爱生命,珍惜青春,及时奋发,有所作为。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这是空间上的河流,自然建造的河流,从西向东流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人生的河流,是岁月的河流,是光阴的河流,是生命的河流。
人生、岁月、生命是最特殊的一条河流,空间上的河流可以通过人的力量倒流或者拐弯,但是唯独生命的河流是一维的、单向的,它只向前走,不会拐弯,更不会倒着流。
自然的河流都是由西向东流,五代有个著名的李煜李后主,他有首著名的词叫《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开头就引吭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河向东流去。
在中华大地上,一共有三条大河:第一,北方的黄河;第二,中间的长江;第三,南方的珠江。这三条大河一起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文明。
《诗经》主要是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的结晶。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发源,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最后流入大海,长约5464公里。
《诗经》一共有305篇,国风160篇,大小雅105篇,颂40篇。“国风”中共有15个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和陕西。所以,《诗经》是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的结晶,而《楚辞》是长江流域、南方文化的结晶。
《诗经》《楚辞》的内容
第三,我们讲一下内容。
《诗经》是民歌。任何时代的民歌,无非是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人以外的客观社会,比如自然、山川、兵役、徭役、战争苦难等等。人以外的世界是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
一个是人以内的主观情感的抒发。人以内的世界也是个无限的世界,是个无限神秘的世界。
今天我们主要讲一首诗歌:
国风·魏风·伐檀
"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稼就是春天播种,穑就是秋天收获。春天不播种,秋天不收获,为什么你们家有那么多粮食?“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你不打猎,为什么你们家挂了那么多好的野兽的兽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这就是对那种不美好、不合理、劳而不获、获而不劳的社会进行的猛烈抨击。
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抨击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
所以你们到北京来,北京有那么多高楼大厦,没有一块砖头是北京人搬上去的,都是农民工搬上去的。
北京人有465万农民工,他们每天干着最脏最累的活,他们中午吃着最一般的饭菜,他们拿着最少的报酬。
所以,对中国的农民工要有足够的尊重,对劳动人们的成果要有足够的尊重。
在《韩诗外传》第四卷中有这样一个事情: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齐桓公问管子,说做霸王以什么为贵?管子说以天为贵。齐桓公抬起头来看看天。管仲说,不是苍茫的天,而是以百姓为天,百姓称赞你就安了,如果百姓辅助你就强了,如果百姓认为你不对就危险了,如果百姓背离你那你就要灭亡了。
“以百姓为天”,这五个字如洪钟巨响,振聋发聩,穿越时空,掷地有声。所以我在北京大学课堂上对我的学生说,同学们,以后不管做什么官,不管在哪里做官,不管做多大的官,记住这五个字。记住了这五个字就不会贪污受贿,就不会欺压百姓。以百姓为天,我们的事业一定会兴旺发达。
我们要实行中国梦,要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最本质和最核心的就是公平和公正。
翻开中国的历史,一代一代的农民起义,他们喊出的最有号召力的口号就是均贫富、等贵贱。什么叫均贫富?均贫富就是公平,等贵贱就是公正。
活着要公平,地位和人格要平等,这是我们一代一代的理想。所以,几千年过去了,《诗经》中的《伐檀》,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楚辞》的内容,主要是屈原的思想。
屈原精神的第一个方面,他热爱家乡,热爱祖国。这是他留给我们炎黄子孙最伟大的精神遗产。
第二个方面就是追求真理,百折不挠。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离骚》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上下求索才能够成就一个事业。
今天再记住《离骚》中的一句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心目中认为美好的东西,哪怕是九死我也绝不后悔。人要实现一个伟大的理想,一定要有这样一种认准目标、百折不挠、弃而不舍、九死不悔的精神,要有这样一种精神,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所以我对我的学生说,中国有句成语叫做“滴水穿石”,滴水能够穿石,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持之以恒,二是目标如一,有此精神,人世间万事可成。
屈原精神的第三个方面就是自我修养,一尘不染。屈原在《离骚》中有这样的名句,他说“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人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我独独喜好修养。
另外,在屈原的另外一首诗歌《怀沙》中,有这样非常好的诗句“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瑾和瑜都是美玉,怀揣美玉者比喻有美好的品行。
屈原自己非常注意自我修养,他认为人应该独立特行,不能随波逐流,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同流合污。所以在《橘颂》中他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歌颂橘子那种独立不迁的精神。
我们知道橘子有个本性,它长在淮南的时候结出来的就是橘子,把它移到淮北以后它也结果,结出来的就不是橘子就是枳了。
屈原因为这种独立不迁,所以得罪了权贵,贵族们向楚怀王进献谗言。楚怀王听信谗言,屈原遭到贬谪。他来到汨罗江边,形容枯槁,面目憔悴。
一个捕鱼的老人看见他,说你不是三闾大夫屈原吗?怎么流落到这个地步了?
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整个世界都很浑浊,就剩我一个清白;大家都醉了,就是我一个人非常的清醒啊。因为这样,我被流放了。
渔夫说:“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大家都很浑浊,你把泥水弄到身上,一起浑浊不就完了?大家都喝醉了,你也跟着把酒喝下去不就行了?
屈原认为不能同流合污,就回答渔夫说:“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在古代,沐和浴是分开的,只洗头发叫做沐,洗身上才叫做浴。沐浴完后,再戴帽子一定要把帽子敲敲,把衣服抖抖,因为头发、身上是很干净的,不能受外物的侵染。
屈原说“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于是他就投江自沉了。
老百姓听说屈原投江了,赶紧划着船去救他,所以留下一个习俗叫做“龙舟竞渡”。
虽然没能把屈原救上来,但百姓非常崇敬他,就给河里面扔了许多粽子,希望鱼虾不要吃屈原。
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这是我们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对这个伟大的诗人纪念和怀念。
所以,一个把自己的生命都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人,祖国和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
一个把自己优秀的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的民族才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要把我们的优秀传统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我们的肩膀上都承担着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重任。
所以,人们在纪念屈原的文章中说,“唯其一死,永不死也。”正因为屈原投江自沉,使得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