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丧葬,比其他仪式都更为庄严神圣,新冠病毒却让人丧失了尊严从容

丧葬,比其他仪式都更为庄严神圣,新冠病毒却让人丧失了尊严从容

新冠肺炎以其高传染性高死亡率牵动着众人心。

分隔在各城市小区的人,也像武汉人似的宅在家中不外出,通过各种媒体了解新冠肺炎疫情。

整天对着手机,看信息,刷微信疫情变化,了解抗疫情况。

更让人担忧的是危重病人,最令人伤感的是病亡者。

这场疫情导致几千人死亡,多少个家庭破碎,有的全家人在不长的时段内相继死去,一个个悲惨的场景让人悲痛。

由于新冠肺炎的高传染性,谁病倒了,亲人不能陪护,没法探视,病亡不能告别。这恶贯满盈的新冠病毒,让人死得没有尊严,比其它的病故更让人绝望,倍感凄惨。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亲属难以见到一眼,那样的故去,十分的冷酷、残忍。

病人亡故,亲人无法相送。一个短视频,使人肝肠寸断。武昌医院刘智明院长为抢救病人而被病毒感染,倒在抗击新冠肺炎第一线,以身殉职。在另一所医院抗击疫情的他妻子未能与他告别,悲痛万分地看着一个装尸袋装上车,呼天抢地,殡葬车载着她的悲痛远去……

一个女儿,目送装载父亲遗体的殡葬车远去。几天后,又目送装载母亲遗体的殡葬车远去。扔上殡葬车的遗体,用装尸袋装着,如同被屠宰的鸡鸭,就像一个什么物件,一袋又一袋,批量码放在车厢,运向一个什么车间。亲人只见那车门“嘭”的一关,一辆车远去……

这样的画面何其多!

传染病就是如此的残酷绝情!有些家庭全家人染病,家庭成员被分别隔离治疗,至死不能相见一面。

即将逝去的人没有机会向亲人交代什么,连留下几句话的机会都没有。

人啊人,哪怕是一般的出门,家人会在大门外或者路口、车站、机场送行,此乃人之常情。

人生的路走到终点,远去另一个世界,没有遗体告别,没有葬礼,连一个简单的送别都没有。

有的家庭全家人都死了,没有人相送,没有可告别之人。

至亲之人走了,就连看最后一眼都不可能。还有什么事比这更伤心更凄惨!

人生礼仪文化中,丧葬礼是人们与一个人最后的告别,是特别重要的一环,特别在乡村是最隆重的礼仪。丧葬文化是特别重要的礼仪文化。人在病重病危之时,亲人们从远处近处赶到,聚集在其身旁。亲人亡故之后,家人亲朋通宵为其守灵,远亲近邻前往吊唁,隆重地出殡、下葬。

离武汉不远的鄂西南和我们湘西北一带,十分重视丧葬礼仪,丧葬文化底蕴深厚。

谁家亲人亡故,向邻里、亲朋报丧。

要放鞭炮,鸣土炮,呼叫亡者的名字,为其招魂。

众亲朋都聚集到丧家吊唁,向亡者磕头作揖,为亡者插香烧纸钱。

请歌师为亡者唱丧歌跳丧舞,演唱亡者的生平事迹,吟唱历史典故,叙说邻里深情,表达难分难舍之情,热热闹闹地陪其三个通宵,隆重悼念祭奠。

歌师们两两相对,手舞足蹈,边唱边跳,“阎王要我清早走,还要笑唱五更歌”。

众人听歌观舞,通宵陪伴亡者。

城里的人去世,一般都开追悼会,叙说其生平事迹,表达悼念之情。现代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再简化程序也会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人们敬献花圈、挽联志哀,远亲近邻、四方宾朋都到灵堂,情切切,意绵绵,庄严隆重地为其送上一程。

我们湘鄂西地区为亡者唱丧鼓歌跳丧舞,一般是对在家里去世的年纪较大的人。

按照风俗习惯,对于在外面去世的人,比如遭受山崩、水淹、雷击等自然灾害死亡,凶杀、摔死等亡故者,非正常死亡的尸体不能停放在堂屋,须在场院临时搭个棚子停放,一般不给唱丧歌跳丧舞。

人们认为,那样去世的人,灵魂进不了屋。

每年七月历代祖先魂魄回家团聚,在外面非正常亡故者是进不了屋的。

城市生活中,亲人亡故,会郑重地报丧,深情地奔丧。为死者穿上寿衣,为其布置一个庄重的灵堂,挂上遗像,贴上挽联,摆满花圈,隆重地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即便是被滚石击倒的亡者,或是跳楼自杀的人,要请美容师小心翼翼地为其接骨,修整破损的面相,遗体使其安卧在鲜花丛中,亲人朋友在深情注目中告别。

对于感染传染病病毒者,人们将其视为凶杀。患传染病亡故者的遗体不能进入室内,为了防止传染,尽快火化。

人是有文化的物种,生老病亡、婚丧嫁娶,都体现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丧葬是人生的最后一程,比其他各种仪式都更为庄严神圣。人不是禽兽,死后随便弃尸荒野。猴子没有人类的文化,同伴死后,众多猴子会郑重地将其埋葬。人要好好活着,好好死去,在自己创造的文化氛围中有尊严地从容走向西天世界。

万恶的新冠病毒,害得人们多么悲惨!染上新冠肺炎而去世的人,没有尊严,不能举行葬礼,连举办一个遗体告别仪式都不可能,显得很没有文化。死者很不甘心,闭不上眼睛,合不上嘴,吞不下那一口气,要找那他杀的凶手算账:我牢记着这血泪仇,做鬼都盯着你,八辈子都惦记着!

对于传染病,应该及早阻止,防止更多人感染,减少病倒和死亡。人类应该加强科学研究,战胜各种传染病,为自己赢得尊严。

作者简介:杨盛龙,湘西人,土家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发表文学作品千多篇,出版散文集《西湘记忆》、《二酉散简》等多种,被《中国当代文学史》等十多种文学史著论著专节专题评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p2022051219140969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