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牛姓氏的来历,牛姓由来——源于地名的中国姓氏

牛姓氏的来历,牛姓由来——源于地名的中国姓氏

牛姓由来有多源。

起源一:

据文献《灵台牛氏家谱序》中记载:“当周盛时,文王之小子子之子遇牛医先生,封牛国,为太常卿、协律郎。

祖牛孝参定雅乐,后附帝意,销设前代金石,以自异议,以作武舞,以象功德,至是乐成,诏行之乐,常有新乐,孝义此志也。

“这在《灵台县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起源二:

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开国帝王成汤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该支牛氏始祖为西周初期宋国君主微子启(一说为微仲商时纣王残暴奢侈,荒淫无道,微子多次规劝,他都充耳不闻。

眼见国家行将灭亡,微子十分痛苦,于是求教朝中三公之一的父师(箕子)。

父师说:“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

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

"微子听了父师的劝告,便毅然离开王宫。

传说微子离宫出走时,在正午时分,便将“午”字出头为“牛"字作为姓氏。

起源三: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牛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牛人,是西周时期所设官位,专职负责饲养国家牛畜,然后按典制贡送诸侯,保障诸侯的肉食、祭祀之用。

牛人隶属于地官府司管辖,职位上大夫。

在牛人之下还设有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史四人,丞四人,徒十二人,役若干,是两周时期很重要的官职。

在典籍《周礼地官》中记载:“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国之政令。

牛姓还有其他来源。

综上所诉,黄帝为中华牛氏的远祖,微子启为牛氏的起始祖,牛父为牛氏的得姓祖,牛大老为山东临清陶山牛氏始祖、牛二老为河北清河牛氏始祖、牛四郎(字德刚)为山东章丘牛氏始祖、牛川即为十八打锅牛(锅碴牛)的总启世祖。

在以后的历史变化中,打锅(锅碴)牛的后世则以不同的分支启世,其中一个分支“岗牛"则以岗祖启世。

而同牛姓一样以微子启为起始祖的孔、乐、边、鱼、皇甫、微、仇、求、获等28姓都同牛姓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

在历史发展中自愿由旁姓而改为牛姓的如今已是牛姓中的成员,纳西族、满族及藏、回、彝、白、土家、蒙古、东乡、朝鲜等兄弟民族中的牛姓,则各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战国时赵有牛翦,秦有牛缺等名人。东汉时期,牛邯担任护羌校尉,牛姓遂成陇面望族。十六国后赵石季龙以韦杜牛辛皇甫胡梁七姓衣冠华胄,不在戌后限。”北朝时期,陇西大量牛姓因官播迁到山面、河南等地。唐宋以来,山西牛氏日渐繁衍壮大,尤其在晋东南地区广为分布。

三国曹魏后将军牛金因“牛继马后”谶语被司马懿毒杀,子孙逃离。

宋代《古今姓氏书辨正》记载牛金之子牛元定逃难到安定,改姓寮氏。

据一些史籍、碑刻记载,唐代许多牛姓家状都记载为牛金之后,如牛弘家族、牛肃家族以又上党一带牛氏。

山西壶关沙窟村近年因盗掘出土许多唐代牛姓家族墓志,这些墓志大都记载其先祖为牛金,官任上党太守等职。

上世纪八十年代沙窟村一张姓村民建房时牛金墓及墓碑据说被发现,墓碑被村民移作他用后下落不明。

从山西明初迁出牛姓基本都为打锅牛情况来看,宋元时期打锅牛传说已经在山西广为流传。

今沙窟村流传牛丞相因皇帝巡游被馋抄家打锅一说,依据本村牛姓以牛金为始祖来看其打锅传说可能与牛金家族罹难有关。

北周末年,工部尚书寮允复姓牛氏,其子牛弘曾任隋吏部尚书等职,敕封为奇章公,史称大雅君子”。

唐贞观二年,牛孙次子牛方裕因参与弑杀隋炀帝,被流放到岭南。

贞观七年唐太宗又下诏这些弑君罪臣“其子孙并宜禁锢勿令齿叙”,牛弘家族再次蒙难。

唐天宝年间宰相牛仙客因武皇时期出现的“牛姓干唐祚”谶语被周子谅参劾,唐玄宗因此大怒把周子谅杖杀。

唐代后期,牛弘之后牛僧孺再任宰相一职。

因“牛李党争”缘故,李德裕一党又刻意编撰《周秦行记》《牛羊日历》等文诋毀牛僧孺,此谶语被再次提及。

“牛姓干唐祚”谶语为“首尾三麟六十年,两角犊于恣狂颠,龙蛇相斗血成川。

当时好事者解云:“两角犊子,牛也,必有牛姓干唐祚。

”故周子谅弹牛仙客,李德裕谤牛僧孺,以应图谶为辞。

然“朱”字“牛”下安“八”,“八”即角之象也。

从历史真实情况来看,此谶语预示唐末朱温之乱。

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正应谶语之验。

除壶关流行的牛丞相打锅传说外,河南、山西两地还流传“猛牛扑帝王”“九牛撞金殿”打锅传说。“猛牛扑帝王”描述为“牛肋插双刀”或“牛生双尾”,也与“朱”字有关。清末以牛凤山为代表的众多牛氏族人因把牛川奉为打锅牛始祖,顺理成章地解释此“朱”字应代表朱元璋,由此衍生出许多新的典故和传说。

但实际上,“猛牛扑帝王”“九牛撞金殿”传说与“牛姓干唐祚”谶语关系更大,牛丞相打锅传说可能为“牛姓干唐祚”的民间故事版本,另外再加上牛金、牛弘家族罹难故事变化丶演绎而成。

由于时间、地点、流说者不同进而演化出多种版本,此为民间传说流传的共性特点。

今山西潞城贾村流传“八角牛”传说,“两角犊子”,“八角牛”也,此可能为牛姓干唐祚”谶语的另一个民间版本,与牛丞相打锅传说异曲同工综合考虑,牛丞相打锅传说应该始自唐代,但打锅来源则有可能上溯到三国牛佥罹难事件。

元代打锅牛姓已经遍布山西全省,尤其晋东南地区牛姓更为集中,出现了许多名门望族,如定襄牛荣家族丶襄陵牛兕祖家族丶陵川牛潸家族。另有多位牛姓考取进士,如仅陵川一地就有牛潜、牛元伟丶牛宗文三名牛姓进士。

明清之际,大量打锅牛姓从山西分迁到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

今北方牛姓基本都为打锅牛,名称有“打锅牛”“破锅牛”“锅茬牛”等多种称谓,除牛丞相打锅传说外另有三兄弟、四兄弟、五兄弟、八兄弟、九兄弟、十八兄弟等多种兄弟破锅传说。

千百年来,“打锅牛是一家”祖训一直在打锅牛家族传唱,族人见面往往先问一句“打锅不打锅?”回答“打锅”的就是一家人。

相识后常常以“本家”“一家子”“老本”等亲切称谓,给予热情招待,成为牛氏家族独有的风俗习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o202209121558113a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