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绘湖光山色映彩霞的句子?
1、湖光与山色,两厢微风,孤孤寂寂近端午。心花初放,绿尽深夏,犹一潇 风。邹雨初来,电闪雷鸣,又一番凉。陌陌黄昏,清秋院落,欲挥笔写下断肠愁。那堪夜幕,明月空照,天涯一方。上得钟楼,东眺望,不见雁南飞。
… …
2、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蒙蒙隔寒镜。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岳阳楼头暮角绝,荡漾已过君山东。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
3、湖在窗外,涟涟有声,心如野鸭,闲适自在。看岛上人家,捕鱼撒网,温馨和谐,观山中隐士,垂钓湖畔,自得其乐。掬一捧清凉纯净的清泉在手,披一袭潮湿芳香的露珠于身,让灵魂的心翼滑过天际,鸟瞰升钟湖的纯美空灵,世俗的烦恼随风飘散。轻轻地,走进这湖光山色中的梦里天堂,我——醉了······
4、名扬天下升钟湖,蓝天白云千山绿。碧波万顷映彩霞,湖光山色入画图。休闲垂钓观白鹭,农家乐园尝鲜鱼。山花喜迎寻芳客,酒香醉迷忘归途。
5、周极八百里,凝眸望则劳。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贾客停非久,渔翁转几遭。飒然风起处,又是鼓波涛。白水连天暮,洪波带日流。风高云梦夕,月满洞庭秋。沙上渔人火,烟中贾客舟。西园与南浦,万里共悠悠。
二、描写湖光山色的语句?
《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湖光山色的语句: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释义:浮光:水面上反射出来的光;跃金:闪烁出的金光。湖水波动时,浮动在水面上的月光好像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好像沉在水底的碧玉 。形容水面十分平静、月光怡人。
赏析:浮光”、“静影”两词作为主语,“跃金”、“沉璧”均为谓语。以“跃金”描写风吹过时湖面上浮动的月光,以“沉壁”来描绘无风时在湖水中倒映的月影。词藻华丽,比喻形象,意境极为优美,对仗十分工稳。
文章节选: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三、现代描湖光山色的诗句?
①
1、《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2、《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3、《望洞庭》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4、《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5、《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2、描写湖光山色的诗句
②
胜日寻芳,泗水滨,湖光山色一水清。
四、湖光山色的诗句各十首?
1、《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苏轼(北宋)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2、《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苏轼(北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春夜喜雨》杜甫 (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题惠崇春江晚景》苏轼(北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皇甫松(唐代)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五、世界著名诗人赞美湖光山色的绝美诗句?
1、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3、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4、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5、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驾《社日》
6、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张先《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7、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8、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9、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10、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六、赞美秋天湖光山色的诗句有哪?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宋 苏轼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白话译文: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1、赞美秋天湖光山色的诗句有: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拓展
赞美美景的诗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七、描写太湖湖光山色的佳句?
1、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多么静的洞庭湖啊,静得像一面镜子;多么绿的洞庭湖啊,绿得像一片草坪。
4、远远望去,洞庭湖的山水是多么美丽,如同白玉盘里放着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令人遐想。
5、啊!洞庭湖的君山是多么雄伟壮观啊!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守卫着洞庭湖,好让洞庭湖不受风雨的侵扰。
1、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3、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4、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③
《吴江垂虹亭作》: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人称米南宫。世居太原,迁襄阳,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以太常博士出知无为军,召为书画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精鉴别,善书画,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有《宝晋英光集》等。
《吴江垂虹亭作》
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
好作新诗寄桑苎,垂虹秋色满江南。
破鲈(lú)鱼:如同说“鲈鱼破玉”。鲈鱼,一种淡水鱼,又名银鲈、玉花鲈,主产于吴江一带,吴江有“鲈鱼乡”之称。玉破鲈鱼,形容切好的鲈鱼肉莹洁如玉。金破柑:形容剖开的柑橘灿若黄金。洞庭东西山盛产柑橘,品质较优。“金破柑”,《宋文鉴》作“霜破柑”。
《吴江垂虹亭作》是两首山水诗。
第一首描写了太湖边的美好景色,是写实;第二首则由水天一色的湖光水色联想起织女架起了织布机、嫦娥奔月等神话传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垂虹桥,素以“江南第一长桥”而名闻遐迩,自宋始建之日起,即被誉为三吴绝景。
改建为连拱石桥后,“环如半月,长若垂虹”,“三起三伏,蜿蜒似龙”,其壮丽秀美,更是独步江南。
历史上有百余名名人为此吟诗作画,赞叹不绝。
其中宋苏舜钦“云头艳艳开金饼,水面沈沈卧彩虹”,宋杨杰“八十丈虹晴卧影,一千倾玉碧无暇”,以及宋郑懈“插天虫带虫东玉腰阔,跨海鲸鲵金背高”,世称吴江长桥三名联。
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霜破柑,
好作新诗寄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
这是北宋诗人米芾吟咏吴江垂虹桥的一首诗。它以富有画意的笔触形象地描绘了这座水波连天、长虹飞渡的古代名桥的宏伟景象。
垂虹桥位于吴江松陵镇东门外,横卧于古吴淞江正源之上(古吴淞江又名淞江或吴江),原名“利往桥”,俗称“吴江长桥”,因桥上建有垂虹亭,故又称“垂虹桥”。
垂虹桥建于北宋年间,它的建造与古代吴江的地理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古吴江就是一个水乡泽国,县城松陵镇位于古吴淞江之滨,镇南即为烟波浩渺的太湖。
吴淞江在松陵东南接纳太湖水东流入海,正如旧志所称:“吴江以南,一望无际,皆太湖之委,松江之始也。
”唐宋以前,这里江面宽阔,水深流急,风高浪大。
古运河在此又借道吴淞江,如遇上天气骤变,则常常翻船溺人,官府漕运屡遭损失,当地居民往来也极为不便。
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官府召集民众在江湖之间修筑了吴江长堤,堤东为江,堤西则湖,为了让湖水东泄,就在县城东南留有一大缺口,运河以西、长堤以外仍然风大浪急,日夜无休。
为了保证漕运的通畅以及居民往来方便,修建一座长桥把县城与吴江长堤连接起来已势在必行。
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当时吴江知县李问和县尉王庭坚募钱百万兴建长桥,次年6月桥成通行。
当时桥长1300多尺,西北-东南走向,砖木混合结构,桥面铺砌青砖,双边萦以修栏,用木万计,桥中心比较宽阔,建亭名垂虹,桥下85孔互相联缀。
垂虹桥上临波涛万顷的太湖,远远望去,犹如中流砥柱,屹立于洪涛之中。
波光桥影,远山近芦,苍茫如画,成为绝景。
桥成以后,舟楫免于风波之险,徒行者晨往暮归,皆为坦道,十分方便。
宋元时期,太湖之水从桥下浩荡东流,垂虹桥便成为吴淞江的咽喉,为数众多的桥孔又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吴淞江浪涛之险,所以宋代曾有“松江未过不愁,过了垂虹百不忧”的诗句。
垂虹桥建成以后,便成了文人雅士们的游览胜地,历代文人途经垂虹桥无不吟诗作赋。
不少诗人登临桥上,南望波涛汹涌、水天一色的太湖,触景生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垂虹桥也随之名闻天下。
北宋诗人张先曾为吴江县令,有诗云:“桥南水涨垂虹影,清夜澄光合太湖。
”南宋著名文学家姜夔途经垂虹桥时,留下了“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萧。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的佳句。
王安石、苏轼、米芾、杨万里等宋代名家都以登临垂虹桥,面对万顷太湖,远眺洞庭诸山,品尝鲈脍为乐事。
垂虹明月,松江鲈鱼,钓雪晴沙,足使历代文人墨客流连忘返。
由于木桥易腐,加之常遇兵燹,长桥屡遭毁坏,因此垂虹桥自建成后,几乎每年都要维修,桥孔也时增时减,元朝大德八年(1304年)竟多达99孔。
到了泰定二年(1325年),吴江州判官张显祖以石易木,下开62孔,桥孔为弧形联拱式结构,并在东西两桥堍各立巨大石狮一座。
到了至正十二年(1352年),吴江监州那海又重修垂虹桥,并亲书隶体“垂虹”两大字悬匾于亭。
此后世皆称垂虹桥而不称利往桥。
明永乐二年(1404年),吴江知县蒋奎又用石砌面,双边冀以双层石栏,栏杆上雕刻有狻猊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邑人包咸等人出资重修垂虹桥。
由于城市闾井变迁,淤滩封占障塞,到了民国四年(1915年)夏,官民又积资重修此桥,但此时桥孔之数仅存四十又四了,不过它一头连接东门城墙,一头直通郊野,水波连天,仍然壮观。
解放后垂虹桥尚可见37孔。
垂虹桥在历史上已显示出它的作用。
然而,由于河道淤塞,改道频繁,特别是在明清之际,东太湖淤浅迅速,吴淞江正源北移,垂虹桥下已不是太湖东泄的主要通道,桥孔逐渐被泥沙所堙塞,流水不畅,长桥南北逐渐淤涨成田。
明清两代在疏浚吴淞江的同时,虽然对桥洞多次疏浚,但终不能恢复其旧观。
解放后,此桥曾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未作认真保护。
由于长年失修,1967年5月2日,垂虹桥先是倒塌一孔,但无人敢问。
在那动乱的年代,有谁还顾及这毫无“政治价值”的古桥呢?于是一夜之间,基余桥孔都接连倒塌,古桥石块则被附近居民和单位擅自挪用,如今只有东西头尚残留七八个桥孔。
久负盛名的垂虹胜景现在几乎荡然无存,只有前人留传下来的诗文还能使后人思想起当年的景况。
正是:垂虹桥影虽无踪,名十诗文照汗青。
垂虹桥历经宋、元、明、清,至1967年塌废,前后存在了920年。论其结构与今苏州宝带桥相似,然而桥身之长,孔数之多,修葺之频繁,在中外建桥史上是极其罕见的。正如当代桥梁设计大师茅以升所言:“吴江垂虹桥与河北赵州桥、福建泉州洛阳桥,同为我国古代有名的桥梁。”
垂虹桥倒塌处现辟为垂虹遗址公园。
八、描写湖光山色的诗词?
1、宋·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宋·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3、唐·刘禹锡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4、唐·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唐·王维 《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九、形容湖光山色的诗和赏析?
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十、形容湖光山色倒影的句子?
丽日映照下的升钟湖,蓝天碧水,天水一色,清澈的湖水被夏日的微风撩拨起轻盈的涟漪,波光粼粼,抛洒一湖细碎的金色。
风平浪静的时候,高天上清幽玉洁的白云和倒映入水的青山,坠入明镜一样的湖中,虚虚实实,勾勒出一个心魂迷离的梦幻世界。
湖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湖是活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伴着我的心,在追逐,在嬉戏;湖是软的,微风习习,波纹道道,像一块无瑕的翡翠闪烁着美丽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