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树斜阳叫子规赏析?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主要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
“暮”字的字面意思,它体现了晚春的特征,作者抓住“落花”“柳绵飘白”“叫子规”等意象。描绘了花瓣飘落、柳絮飘飞、春风将尽、子规啼叫暮春景色。
《暮春》描写的是三月的景色,春意阑珊,花儿凋落,心情不禁悲凉起来,诗人伤悲失落,可以看出诗人的伤春之情。
二、小学一年级古诗《暮春》?
暮春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暮春》是清代诗人翁格的诗作。
这是首借景抒怀诗,首句一扫叹春、惜春的哀怨情调.不同凡响。
次句描写暮春鲜花凋谢的自然景象,紧扣题意。
三句转折,只要花根不死,仍大有希望。
末句是对来年春天东风吹拂、鲜花盛开的想象。
全诗从困顿中看到了希望,有鼓舞人心的作用。
词句注释
1、暮,晚,将尽。
2、莫:不要。
3、花余:花已谢尽,仅剩几朵。
4、将:语助词,得。
5、蒂(dì):花或瓜果与枝茎相连的部分。
6、岁岁:年年
7、东风:春风,这里喻指花开。
白话译文 不要埋怨大好春光归去匆匆,剩下几朵红花点缀一下花丛。
只要将花的根子留在地里,年年都会有按时吹来的东风。
创作背景 作者出身于苏州洞庭东山的一个富商家庭,他家在明季隆、万年间因经营棉花、布匹及染料而致富百万,但到了他父亲翁澍手中,就家道中落了,产业全部变卖。
作者此诗,可能与此特殊的身世、遭遇有关。
4作品鉴赏 这首诗一开始便发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莫怨春归早” 大好春光是人人喜爱的,可是经不住几番风雨,几番狼藉,匆匆春又归去。
面对一片惨红愁绿,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曾为之黯然神伤,不是责怪东风无情,任意摧折百花,就是自恨无计留得春光常在。
大量抒写伤春、惜眷情怀的诗词,几乎都在为春天即将离去雨伤感怨嗟。
此诗作者却在这里力排众议,说道:“莫怨春归早” “花余几点红”,诗人已经看到,春天盛开的百花正在凋萎,稀稀落落的几朵残花分明在告诉他春将归去。
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颓唐沮丧,仍是那样地坦然乐观。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花开花落,原只是一时的现象,春去秋来,却是宇宙间的永恒规律,虽然今天已经无可奈何花落去,但只要花根不死,花茎还在,到了来年,在东风吹拂下,仍会萌发新芽,开出新花,重新展现出大好春光。
浩荡东风岁岁有,春天自然也会年年来到人间。
推而广之,人生的境遇也同样如此。
用不着为一时的挫折,暂时的逆境而垂头丧气,怨天尤人,留得根茎在,哪怕风横雨狂。
今年遭了灾,明年又逢春。
伤感叹息无济于事,不妨乐天知命,把希望寄托于未来。
三、王安石暮春赏析
《暮春》
宋·王安石
无限残红著地飞,溪头烟树翠相围。
杨花独得东风意,相逐晴空去不归。
暮春,杨花飘飞,真的很烦人噢!
一直以来,杨花都是这么飘啊飘,竟然千百年来,我们没有找到好的克敌制胜的办法,让杨花柳絮们,能消停一些些:)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从王安石的这首词,我分明看到了我身边北海公园的景色,百花凋谢,落红满地,绿树葱茏,水碧山青,还有烦人的飘絮。
四、暮春古诗诵读?
暮春
(宋·曹豳)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注释
①绿阴:绿树浓荫。
②冉冉:慢慢地,或柔软下垂。
③天涯:天边。此指广阔大地。
④独听蛙:只听见蛙鸣声。
译文
暮春时节,已没有人过问路上的落花,只见浓郁的树荫,无边无际,遍及天涯。林间的黄莺早已不再啼叫了,只能独自一人迈向长满青草的池塘畔,去聆听青蛙的叫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景物的诗。
首先描写花、鸟、叶,衬托出“暮”字,点明题意。
明媚的春天已经悄然消失了,花儿落了,大地上已万木葱茏;莺歌歇了,青草池塘处处有蛙声。
一番感叹,抒发了诗人的惜春之情。
两两相对,把暮春时节的那种繁盛和热闹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景象是暮春还是初夏,当然无关紧要。
这首诗所蕴含的,是一种春天花事消歇后的感慨,在孤寂中,一种因时序更替引起的淡淡哀愁。
这是此诗最值得一读的地方。
五、赏析晚春的一二句?
①
晚春
作者: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赏析
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
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
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
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
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
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
"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
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
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
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
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
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
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细审诗意,诗人当是赞赏杨花的。"无才思"应是故作顿挫的谐谑之笔。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②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六、暮春黄庚赏析?
黄庚 〔元代〕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芬芳的花朵在三月开始凋落了,暮春的愁绪恐怕只有落花才知道吧。
春风将尽,白色的柳絮随着春风飘飞;夕阳独木,只有杜鹃鸟的苦啼。
阑珊:衰落、凋零,将尽。
子规:杜鹃。
宋代诗人黄庚《暮春》:东风庭院夕阳天,恨绿愁红又一年。春自要归花自落,莫将芳事怨啼鹃。此诗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抓住“春愁”这一关键字眼,抒发了惋惜春天逝去伤感之情。
七、晚春主旨句赏析?
韩愈的《晚春》的主旨是通过赋予花草树木以生命的力量,来告诫人们珍惜时光,珍惜春天,启示人们抛开自我,应时创造,构思可谓独到有佳。
全诗:
译文:
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钱仲联《集释》系此诗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
2、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
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展示出满眼风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正是“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红楼梦》林黛玉《葬花吟》),这勇气非常可爱。
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飞雪。
因为杨花是白色的,榆荚花也是白色的。
这场晚春的“斗芳菲”就好比做作画比赛,人家都姹紫嫣红地画开了,它们只得把自己的花散向天空,竟然化作了漫天的飞雪。
这就好比这两个本来脑子一片空白,没有才思的才子,把眼前的白纸撕成了碎片,撒向天空,化作了满天的飞雪。
大家说,这杨花和榆荚花是有才思还是无才思呢?这场晚春的比赛,究竟谁胜了呢?很显然,大家都是在最后的春光里展现着自我,而杨花和榆荚花却化作了漫天的飞雪,造出了早春才有的风景,以此来留住春光。
这两个“才子”,事实上是韩愈这个作诗人,真可谓才高八斗,力压群芳啊!
全诗主题:整首诗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八、黄庚《暮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 【《暮春》原文】: 暮春 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翻译】: 三月暮春时节,芳草凋谢,只有落花知道(作者的)欢喜和悲愁。
春风将尽,白色的柳絮随着春风飘飘,夕阳独木,只有杜鹃鸟的苦啼。 【《暮春山间》原文】: 暮春山间 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暮春山间》翻译】: 慢慢走在春天的山林里面,春天的天日很长,黄莺没在歌唱,燕子却飞来飞忙着找食。
桃花飘零,落红没有人注意,在山涧溪流中洗手却问的到桃花的香。
九、描写暮春的语段?
老舍在《四世同堂》中描绘了春天的太阳:新春的太阳还不十分暖,可是一片晴光增加了大家心中的与身上的热力。
“海”(指北京的北海)上的坚冰微微有些细碎的麻坑,把脚下的黄土都弄湿,发出些亮的光来。背阴的地方还有些积雪,也被暖气给弄出许多小坑,像些酒窝儿似的。
除了松柏,树上没有一个叶子,而树枝却像柔软了许多,轻轻的在湖边上,山石旁,摆动着。
天很高很亮,浅蓝的一片,处处像落着小小的金星。
这亮光使白玉石的桥栏更洁白了一些,黄的绿的琉璃瓦与建筑物上的各种颜色都更深,更分明,像刚刚画好的彩画。
小白塔上的金顶发着耀眼的金光,把“海”中全部的美丽仿佛都带到天老舍写春天的阳光“增加了大家心中的与身上的热力”,春天,在阳光中,“天很高很亮,浅蓝的一片,处处像落着小小的金星”,阳光使白的“更洁白”,使黄的绿的各种颜色都“像刚刚画好的彩画”。
这一切人间的美景,通过阳光仿佛都要“带到天上去”,真是明媚而绚丽。
早春时节,冰雪刚开始消融,人们还有春寒料峭的感觉,仲春的天气就转暖了些,仲春是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那时,南方迷人的春天慷慨地散布着芳香的气息,大自然五彩缤纷:青草如绿波,桃花如人面红,葵花金灿灿,玉兰花洁白无暇。
杜鹃在芒果树的枝头,用它那圆润、甜蜜、动人心弦的鸣啭来唤醒人们的希望。
成群的画眉像迎亲队似的蹲在枝头。
桃树、梨树都仿佛被自身的芬芳熏醉了,芒果花开得像满天繁星一样。
真可以说是鸟语花香的世界。
北方的仲春,海棠花也快开齐了,蝴蝶们还很弱,但小蜜蜂一出世就四处飞,觉得世界确实甜蜜可爱。
燕儿们飞来飞去,远看过去,好像在给白云钉小黑丁字玩呢。
柳枝轻摆着,像是逗弄着四外的绿意。
暮春时节,天气更暖和了。
田里到处是热闹的蛙鸣;黄鹂、杜鹃悠徐地发出婉丽的啼声;茁壮的秧苗青翠欲流;堤上的杨柳,已经把鹅毛似的飞絮漫天漫地的洒下来;蓝湛湛的天空像空阔安静的大海一样,没有一丝云彩,空气湿润润的,呼吸起来感到格外清新,在阳光下,万物都像重新涂过各种颜色的油漆,显得一切都是新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