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天正在灿烂的晚霞中悄悄溜走,支教岁月正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慢慢流逝。这个夏天,青岛农业大学青翼支教队安丘分队的支教活动就要接近尾声了。回想起支教队初到正浩农家书屋的那天,白云朵朵,阳光耀眼,一行12人,身负行囊,心怀理想。
初到高家下坡村,本该是午休的时间,迎接我们的书屋负责人魏香娟却说:“现在书屋里就已经有孩子在等待着你们了。
”惊讶之余的我们,都还没想好怎么与孩子们见面,内心满是紧张。
那时候,我们都在担心如果孩子们不喜欢和我们交流怎么办。
幸好,这里的孩子都很乖巧懂事,见到我们还热情地打招呼,那一瞬间每个支教队员的心都化了。
我们都被灌满信心,用十五天的时间去勾勒出属于我们的支教故事。
此次支教活动,支教队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具有特色的音乐、手工、植物认识、传统文化、趣味实验、红色故事教育等十多门课程。
当我看着每一位支教队员尽心尽力地向孩子们传授知识,看着孩子们认真地记下每一个知识点,和谐的互动、温馨的场景让人陶醉,浓厚的国学氛围陶冶每个孩子的心灵。
我们都希望孩子们可以在书屋里度过一个快乐且充实的暑假。
图为支教队员与孩子们的合照。通讯员 陈延华 摄
为什么我们要来?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支教队长郭怡华说:“我希望带领支教队通过此次支教活动能够对支教地区的学生教育带来帮助,让当地学生通过大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打开他们的眼界和心灵的窗户。
”支教队员黄琬茹跟我分享:“首先,我希望通过支教去尽可能地填补乡村孩子们的需求,教授他们新鲜的知识,使他们保有思想。
其次,支教将是一段新的生活、新的经历。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更加了解自己,也能发现新的自己,是对自己的一次探索。
”于我而言,我参与支教活动就是想要传承支教精神。
小学时,我也被来自大学的支教老师教过。
那时的我,就像现在书屋里的孩子们,渴望通过支教老师们去了解外面的新奇世界。
正是因为我的支教老师给我播下了温情的种子,所以我也想要把这种子传递下去。
为什么我们要来?为了乡村孩子们的教育,为了想要去打开他们的眼界,为了去更好的锻炼自己。
一队人为了同一个目标,在这看似平淡的日子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图为支教队员在提问问题,孩子们积极举手回答。通讯员陈延华摄
图为环保课上,孩子们用废弃材料做出的作品。通讯员 陈延华 摄
来到这里我们做了什么?
作为支教队的一员,我们都各司其职。
来自宣传组的我,抱着相机穿梭在每一节课堂上,咔嚓咔嚓中记录下支教队员和孩子们在一起的难忘瞬间。
我总会在支教队员们认真备课时按下快门,我也会在孩子们认真写作业时举起相机。
起初,当孩子们看到我拿着相机在课堂里的时候,他们十分不自在,无处安放的小手,红扑扑的小脸,甚至在我拍下的照片里,总有那么几个人一直在盯着我看。
我尽量让自己藏得更深一点,不在课堂上走动太多,支教队员绘声绘色地讲课成功地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
在昨天读到小朋友给我写的信,信中说:“”老师,你拿相机的样子好酷,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我在回复中说:“我相信你可以的,你以后会比老师更厉害!”说实话,我十分羡慕课程组的支教队员们,他们每天都给小朋友们上课、与他们讨论问题、玩耍,更大程度上拉近了支教队员与孩子们心灵上的距离,面对离别时,小朋友们应该会更舍不得他们吧。
欣慰的是,不管是音乐课、手工课,还是植物认知课、传统文化课等,我都能在课堂上感受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我为他们高兴。
同时我也为自己高兴,选择支教圆了我的梦。
这一切就值得了。
来到这里,我们每一位支教队员都积极地去奉献自己。我们针对乡村教育的不足,用心地调整了课程设计。我们面对不同的孩子,耐心地指导,因材施教,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我们带来了最好的状态去教授孩子们,孩子们也用最好的态度去倾听每一节课。这大概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吧!
图为趣味运动会上支教队员和孩子一起参赛。通讯员 陈延华 摄
感悟之后,再出发!
在正浩农家书屋的日子就要接近尾声了,由支教队员和孩子们共同编织的故事也要结尾了。
在这短暂的时间,我们都在期待着时光可以慢慢走,慢慢走就可以不那么早去面对别离。
人生总有无数站口,即使我们再留恋,时光也不会为此停留。
所以,再不舍也要面对离别,成长路上我们与孩子们互相陪伴,青春奉献之路我们更要继续走……于是,合上纪念册,我们整装再出发!(通讯员 陈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