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行食品的交易行为,大致可以追溯到80000年以前,农业革命启动了人类进步的生产力,远古人类开始学会了种植、食不果腹不再是常态,随着粮食的增加也促进了人口的增长,采集部落慢慢转化为o农业社会。
有人也说,农业革命是人类打开的潘多拉魔盒,欲望开始在人类社会萌芽,人类不再满足粮食带来的愉悦,开始用富余的粮食进行物物交换。
而今,集市、菜场、大型超市等食品交易场所不断的迎合人们的消费需求,成为了人类不可或缺的生活载体。
菜市场,承载着一个城市的灵魂
在一个陌生城市,甚至不需要导航,只需要顺着那不断散发的烟火气,就会自然地被吸引到食客坊间。无论旅行还是新到一个城市定居,走进菜市场买菜的那一刻,便会真正的与当地的生活产生最融入的联系,褪去来自异地的那种陌生感。
清朝也曾有过现代化的菜市场
1864年英国人托马·汉壁礼在中国上海建立起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座具有真正意义的菜市场“中央菜场”,它位于宁兴街(今宁海东路),在那个时代的中国还是“熟人社会”,绝大多数人依然习惯就在家门口买菜或者让熟识的摊贩送货上门,这座代表欧洲标准化经营的大规模菜市场一时很难让当地人接受,“奇技淫巧”、“洋人取目而食”、“茹毛饮血犹如未开化之兽人”是当时人们对其普遍的评价,中央菜场不到三个月便宣布关张结业。
虽然在中国的第一座大规模菜市场经营失败,但是欧洲的菜市场仍然在不断的发展,不仅销售模式不断在创新,菜市场的选址与空间设计也引入了土木工程的概念。
发展至今,欧洲不少国家的菜市场从延续百年的那种单一卖肉菜的集市渐渐转变为“菜场+餐饮”的综合化菜食场。
很多的菜食场位于城市的中心,犹如一座城市的心脏,源源不断的给城市输送着生活的养料。
菜市场是最早的商业模型
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多瑙河佩斯一侧的自由桥桥头附近,有一座壮观的新哥特式建筑,古色古香,那就是布达佩斯著名的“大购物馆”——中央大市场。
中央大市场始建于1897年,1994年进行重新整修。
中央大市场一直是展示布达佩斯普通居民日常生活甚至是匈牙利经济的一扇小窗口, 当年一些西方国家政要来匈访问,这里几乎是必到的参观之处。
这里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来这里淘宝。
古老而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大市场让人们心生好感,生意甚是兴隆。
在巴塞罗那、伊斯坦布尔与里斯本,这样的菜食场比比皆是。商业与文化、民族、历史密不可分,这就是商业的精髓所在。然而人文的精髓,在于那市井间的烟火气,那充满新鲜瓜果结合海捕水产的味道,那滴着朝露的田野小蔬。
第三世界的菜市场更有烟火气
日本作家三浦展曾经在文章中将日本近代的消费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解决温饱问题,第二阶段属于强调物质的贵重性,第三个阶段是心理上的满足感,第四个阶段是强调精神上的富裕,饮食消费显然也符合他的阶段划分。
在人文发展相对慢一点的地方,大部分还处于第一、第二阶段。在菜市场里,我们能见到人类最质朴的交易方式,对食材最质朴的做法。
材料的鲜活程度决定餐桌之美味
要一桌好菜,买办之功居四成。 早在清代,袁枚就在《随园食单》中点出了菜市场在美食家心中的地位。
香港美食家蔡澜先生曾经说过,“每到一地,必要逛一下当地的菜市场。 菜市场是 最接近当地人生活的地方,叫卖声、讨价还价声、达成交易是爽快还是斗智斗勇,都展现着一方水土和在这里生活的人的性格。”
早点起床,路边小摊最解馋
夏季正是品尝新鲜捕获的鱼类及其他海鲜的当令季节。实际上,阳光充沛的东非海岸一年四季都能享受到鲜活的海鲜。除了鼎鼎大名的马鲛鱼、还有象拔蚌、皇帝蟹、对虾、大比目鱼、石斑鱼和生蚝等等。
有了如此多的鲜活海鲜,选个清晨之时,海捕上岸的第一批海鲜之中挑选出可口之物,就地找个破落小馆交付几份小费即可炮制法式海龙王汤。
汤底要把洋葱、蒜、胡椒用牛油焖熟,加进鱼骨熬汤,把汤滤出来,一边把新鲜的鱼虾蟹蚬连着姜蒜一起扔到锅里炸,再将各种海鲜及蕃茄倒进汤里慢慢煮,二十分钟后便是香气扑鼻的一锅美味。
配现烤的蒜茸面包,再开一瓶契安蒂白酒,天堂的享受莫过如此。
若嫌麻烦,可直接找路边摊贩进行加工,鲷鱼分块去骨,清汤拌着新鲜采摘的柠檬叶下锅,数分钟捞起撒满海盐淋上橄榄油与迷迭香,可谓最快当的解馋绝味!
有人说:接地气最好的办法就是买菜,你一进菜市场,就能感受到人间烟火扑面而来……看着一堆人在为生活努力,你有再多的矫情和装逼都会掉在地上。然后,好好生活。
菜市场是一个城市的缩影,也是了解当地生活方式的最好途径,当地人世代传承下来的饮食习惯和脾气秉性在这里可见一斑,当地特产、应季食材、特制香料……
“本地气息”在这里得到最真实完整的保留。
古龙写道: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心一窄想寻短见,就放他去菜市场。 肉在案上,菜在篮里,鸡鸭鱼虾活蹦乱跳,瓜果香料争彩斗艳,配上熙攘的人群和喧哗的讲价声,热闹,市井,活色生香,烟火气浓得让人不舍得看破红尘。
文学界的吃货汪曾祺先生也写过:“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场。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多跟老饕走,不吃亏
放到案板上的肉都是相似的,框里的鱼各有不同。野生的小鱼也好,海捕大鱼也罢,从来都有着袅娜的身形纤细的肠肚,要鱼档老板当场剖鱼肚让人验看肠子,大概是检验是否养殖的民间标准。非活鱼不吃,不仅有关营养与食品卫生,而且是老饕们对纤嫩口感的执念。
牛羊肉也只是看上去相似,其间的差别只有上过当有过比较才会知道。好的牛羊肉血色比较顺眼,回家焯水只需撇浮沫即可,炖出来的肉,还带着一丝清甜。
菜场的水果与水果店的水果货源有不同吗?几乎没有包装修饰的裸水果,是不是就少一些加工工序?猕猴桃能放到自然熟软,不胖不肿不烂,老板娘甚至会在冬天往你的猕猴桃袋里放半个苹果,告诉你这样容易熟。
与菜市场的老板建立良好的关系,是老饕们不吃亏的金字口诀。
食物不仅能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也是快乐的发动机。
而菜场,是最朴实的能量基地,也是现代都市批发的连锁店大卖场之外,仅存的地方风貌之一,越来越多的背包客认为只有在菜场,能感到自己在旅行。
再情绪低落的人,都能在菜场找到安慰,菜场里那样多如果可爱的生物,每一个摊位不同的布局风格,每一位档主各异的经营模式,不一样的码货理念,不一样的店招价格牌,或许在某一个瞬间,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打开了你的快乐开关。
菜坊间,慢慢地你会发现,生活说简单了也不过就是一顿饭的事儿。想明白了,对生活会多一份理解,也更懂得体谅和分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