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苏轼归隐田园,苏轼:放慢脚步,回归田园

苏轼归隐田园,苏轼:放慢脚步,回归田园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这首《浣溪沙》是苏轼在徐门石潭谢雨道上所作的五首之一。这五首词具备乡村风土特色,贴近农户日常生活,充满乡野情趣,突破“词为艳曲”的界限,丰富词的题材主题,为词的创作开创典范。

上阕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将景色与人声一同写下。

游人路过枣树下,开得正盛的枣花扑簌簌地落在游人的衣巾上。

枣花甜蜜的香气装点着清新的空气,给游人的心上抹上甜滋滋的味道。

仿佛“沁梅香可嚼”一般,游人闻到甜甜的枣花香,就如同嚼着脆甜的熟枣,心生欢喜。

村南到村北,整一片村子都响着织妇造作缫车的声音。

缫车上木头碰撞发出的声响,干脆利落,暗示织妇的勤劳刻苦,与“男耕女织”相对应。

树龄很老的粗壮的柳树下坐着一位老者,他在叫卖自家产的黄瓜。

想必,游人上前与之搭话,他一定会露出一脸农庄人淳朴的笑脸和操起一口粗野的方言口音。

上阕的描绘里,农村不仅景美,人也美。

下阕注重描写农村闲适懒散的生活。

喝酒喝得醉醺醺,眼皮打架,整个人非常困倦,虽然要走的路还剩下很长,但是当下只想沿路躺下睡觉。

日头高照,阳光灿烂,晒得人嘴唇发干,想要喝水解渴。

于是,漫想着茶水的味道与香气。

走上前,敲起陌生人家的门,探头张望询问,询问可否舍一杯茶水,解渴消困。

农村里,仿佛没有什么特别要紧的大事。

白天也能喝酒,迈着摇摇晃晃的脚步,席地而躺晒着正午明晃晃的刺眼的阳光。

暖和的气温和懒散的节奏,是闲适的农村生活方式的标配。

醉醺醺地去敲陌生人家的门,也并不会被认作可恶的人,被赶走,而是被热情招待。

农家人淳朴的性格,实在是留下游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苏轼这首简单的田园风格的词作描绘了风调雨顺的太平年代下农村简朴闲适的生活姿态。没有战场的硝烟四起,没有官场的暗流涌动,没有深宅的明争暗斗,没有小人的趋炎附势,没有……农村仿佛与外界浑浊黑暗的东西都绝缘互斥,只有纯粹明净。

我想,苏轼对这样的农村生活有着很深的留恋,但是现实却要阻止他一头扎进这样的农村生活。

人在夹缝中生存,忙着一切不知道为什么要忙起来的事情,最后忘记自己地活着,回首往生,好像并没有留下什么记住的东西。

似乎,混混沌沌地就这样过了这么久。

能从混混沌沌的生活中挣扎出的救命草是找回自己。

找回自己,就要回忆起自己的模样。

但是,自己的模样又是什么样子?是父母要求我变成的样子吗?是每个人羡慕眼神里的样子?是最初讨厌的样子吗?

已经想不起来了。真是悲哀!活着,就是杀死自己吗?

苏轼,显然有农村这样的乐园来帮助他回忆起自己的模样。我们,怎么办?那么,先放慢脚步起生活中的小确幸,把它们拼凑起那个自己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m202209120508062a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