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句子大全 胡化的句子,列举一个史实印证凉州行诗歌的内容?

胡化的句子,列举一个史实印证凉州行诗歌的内容?

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这是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即描写当时的边防情况。这首诗的主题是表现凉州沦陷、回纥入侵之后,胡人日渐汉化,而汉人却胡化了。胡人的汉化,是学习汉人的农桑生产,以加强他们的武备;汉人的胡化,却只是学习胡人的音乐歌舞,作长夜荒淫的宴乐。

这首诗的韵法也真有些“出格”。

全诗共十六句,如果四句一韵,可以使韵法很整齐,但作者却以开头二句为一韵,末尾二句为一韵,中间十二句用三个韵。

这样,使读者不能在开头的时候就依照四句一绝的规格读下去,似乎有些不顺口。

但是,如果仔细研寻诗意,可以体会到作者是按诗意配韵的。

首二句点题,用一个韵。

次四句描写凉州之荒芜和胡人的猖獗,也用一个韵。

以下两组各四句,分写胡人也从事农耕和蚕织,各用一韵。

最后写洛阳城中汉人之胡化,以为对比,又另用一韵。

韵脚的转换,应当和诗意的段落配合,这个原则,作者没有违背,但如果首韵和尾韵的诗意,都能扩大为四句,这首诗的韵法就整齐了。

尤其是尾韵,如果有四句,则诗意的对比性可以更为明显,现在,作者匆匆以二句表过,读者往往会忽略了它的讽喻意义。

第一、二句是倒装句,“汉家”即指唐朝。“旧道”是指开元、天宝年间的西域通道。因为现在无骁将能开拓边疆,以致凉州城外又是黄沙浩浩。

下四句说凉州所属各县都已为胡兵所据,守边的将军只好另外建筑防秋的城堡。

西北胡人常常在秋季入侵中国,唐朝在每年秋季都要向河洛、江淮一带征发兵士,到西域去增防,当时称为“防秋”。

这些万里从征的人都已战死在边塞上,可是京城里还在年年发令输兵。

“旌节”指发兵的符节,“西京”即首都长安。

张籍有《西州》诗一首,也描写这些情况。

下四句说入侵的胡人都从中国掳去妇女,其中有半数妇女生了男孩,都能说汉语。这些胡人从前是不懂农作的,如今却学汉人种起禾黍来了。“蕃人”即“胡人”,唐宋人写作“蕃”,明清人写作“番”。

再下四句说这些胡人,现在牧羊的时候也穿了丝织的锦衣。他们本来是披毛毡或兽皮的,但现在却爱惜毡裘,把它们收藏着,预备作战时用了。他们现在也能养蚕缲丝,织成一匹一匹的绢帛,却是用来做旌旗围绕在营帐四周。这里的“那将”二字用得较为少见,不知有无误字。“那”,大概可以作“挪”字讲,“那将”,犹言“拿来”。

最后二句说,城上的山鸡已经在角角地报晓,而洛阳城中,家家都还在演奏胡乐呢。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意思是外来民族的语言,马队和打扮方式,五十年来和我们的打扮竞相纷扰。描写的是异域的音乐服装和妆容都在吸引着汉人,汉人胡化多是在文化交流中自然发生的,异域文化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汉人,反映出当时频繁的民族交往使唐朝社会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这两句词出自唐代元稹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法曲》,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意思是“五十年来,这些舶来品(胡音胡骑与胡妆)纷纷传入中原,让中原的文化更加异彩纷呈。”

是的,秦朝用的是北方语系,但从匈奴汉灭西晋开始,文化中心开始转移到南方,历代中原王朝开始使用南方语系口音,但是随着北方不断被少数民族占据建立王朝,北系口音开始逐渐强化,直到元灭南宋,明成祖北迁,和满清入关,原有的华语已经完全变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l20220722075639f803zu-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