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洲曲》双关语的具体表现?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一句,表面是写女子采莲的动作,实际上还谐音“怜子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则意为“怜心彻底红”,两句都是表达感情真挚、忠诚。
二、西洲曲的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①
西洲曲的修辞手法妙处是作者巧妙地运用汉语谐音与语意双关的表现手法,以“莲”谐“怜”,写出女子对情人的爱心。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江南水乡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
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蝉联而下的接字法,顶真勾连。全诗技法之“巧”,令人拍案叫绝。
②
修辞手法:谐音双关:莲谐音怜,莲子即怜子,暗示爱怜的人。低头弄莲子,爱抚所欢,莲子清如水:比喻所欢的爱情纯洁如水,置莲袖怀中,表示对所欢的珍爱,莲心彻底红喻爱情的成熟。
顶针: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三、西洲曲有一个双关字?
一说“莲”与“怜”字谐音双关,而“怜”又是“爱”的意思,隐语极言女子对情人的爱恋。
同时,“莲子清如水”暗示感情的纯洁,而“莲心彻底红”是说感情的浓烈。
这些双关隐语的运用使诗歌显得含蓄多情。
四、翻译《西洲曲》中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翻译,就是初秋时节到南塘采莲子,莲花高过了人头,低下头来摘采莲子,莲子青青的就像青青的水。
其中“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的是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五、西洲曲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西洲曲的修辞手法是谐音双关莲谐音怜,莲子即怜子,暗示爱怜的人。
“低头弄莲子”,爱抚所欢:“莲子青如水”比喻所欢的爱情纯洁如水;“置莲怀袖中”表示对所欢的珍爱;“莲心彻底红”喻爱情的成熟。
全文: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翻译:
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郎君你忧愁我也忧愁啊。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他相聚)。
扩展资料: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名,最早著录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具体作者不详。《玉台新咏》中认为作者为江淹,明清人编写的古诗选本里,又作“晋辞”,《古诗源》认为其作者是梁武帝萧衍。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
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江南水乡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蝉联而下的接字法,顶真勾连。全诗技法之“巧”,令人拍案叫绝。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这首诗中运用了比喻队友抒情等的手法,让人感到特别的巧妙。
六、西洲曲景物描写的特点?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由上节“栏杆”而至。“十二曲”,言其栏杆曲折,暗喻女子情思迁曲婉转。
两手垂于栏杆,写出女子凝神远望,望眼欲穿之态,其神情跃然纸上。
“明如玉”,形容纤纤素手洁白光泽的样子,从手便可想见那女子姣美的玉容。
“卷帘”,言其天时已晚,放帘为遮蔽日光的曝晒,天黑日落阳光消失,才卷起竹帘。此二字暗与上节“尽日”呼应,可见女子从白日至夜晚不断地相思。竹帘卷起之后望天空,显得格外高远寥廓。
“海水”形容秋季高远的夜空,碧兰寥廓宛如一望无际的海水。
“摇”,指“海水”的摇动。
“空绿”,因为碧蓝夜空好似“海水”,实则无“水”,故云“空绿”。
此句言蔚蓝的天空像是碧绿的海水在摇动。天空何以有摇动之感呢?原是指未卷帘之前隔帘望天,风吹帘动天空恍如摇动的海面。
3、四两句为倒装,其本意当先言隔帘看到,帘动天似海水摇荡;卷帘望天,天空分外高远寥廓。此节以景物衬托人物的心理活动,女子的思情波涌,恰似夜空如海那样的无边无际。
1、心思巧藏,以动作展现心境
“折梅寄江北”,女主人公折梅一枝,唤起对过去西洲梅下相会的回忆,因思念情人想去西洲,于是穿上了“杏子红”的“单衫”,梳起了“鸦雏色”的头发。
一折、一穿、一梳,动作看似随意,却展现出痴心女子对爱人思念之深的心境。
诗歌的第七句至第十二句,写出少女沉浸于忆念、相思中。
风吹叶落,她误以为情人足音,乃“门中露翠钿”,从门缝中探出头等候情人的到来。
一“露”,表露了急切、害羞的少女情怀,但情人依旧是无影无踪,心中的焦急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为了掩过邻人的耳目,只好借故出门去采莲。
此刻的她,百感交集:深切的思念,失意的感觉,受窘为难的心态,一起涌向心头。
这种含羞的姿态,渴慕相思的神色,一系列巧作掩饰的动作,描绘的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于平常的动作中,巧妙地刻画出女子微妙的心理,及对爱情胸怀一颗赤诚之心。
2、托物寄情,巧借景物吐真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民歌《子夜四时歌》)这些诗句是托月寄情,而这一作品则是托“梅”托“莲”来表达相思。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折梅表达思念之情,以自然景物起兴。
“莲花”、“莲子”、“莲心”,由外而内“彻底红”。
“莲心”即“怜心”,“彻底红”即红得透彻,喻爱情的赤诚坚贞,语意双关。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雁可传情,然而,“鸿飞满西洲”,却没有传来情人的音讯,极写相思之深;“海水梦悠悠”,“海水”“悠悠”,喻终年的相思没有穷尽,托物寄情。
总之,诗歌善于以眼前的寻常之物,或起兴抒情,或比喻言志,或语意双关,婉转倾吐真情,耐人寻味。
3、时节变迁,巧用民间词语
早春时节可“折梅”,春夏之交穿“单衫”,仲夏之时“伯劳飞”,于初秋“采红莲”,值仲秋“弄莲子”,到深秋“望飞鸿”。诗中巧妙地运用民间丰富的词语,表明了季节的变换,条理井然,时序渐进。女子相思怀念的深情,娓娓动听地叙述在诗的字里行间。
4、蝉联而下,巧“接字”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蝉联而下的接字法,顶针勾连,技法之“巧”,真令人拍案叫绝。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等等诗句,如此环环相扣,接字成篇,不仅声情摇曳,情味无穷,而且节奏和谐,优美动听。
七、西洲曲的名句是什么?
1、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这是全篇的精华所在,它集中笔墨描写主人公的含情姿态,借物抒情,通过“采莲”“弄莲”“置莲”三个动作,极有层次地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动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真情感人。
2、“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为了掩过邻人的耳目,只好借故出门去采莲。此刻的她,百感交集:深切的思念,失意的感觉,受窘为难的心态,一起涌向心头。这种含羞的姿态,渴慕相思的神色,一系列巧作掩饰的动作,描绘的惟妙惟肖,跃然纸上。于平常的动作中,巧妙地刻画出女子微妙的心理,及对爱情胸怀一颗赤诚之心。
3、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等等诗句,如此环环相扣,接字成篇,不仅声情摇曳,情味无穷,而且节奏和谐,优美动听。
4、《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名篇,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之作。所以值得玩味的句子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西洲曲》里的名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翻译:初秋时节到南塘采莲子,莲花高过了人头,低下头来摘采莲子,莲子青青的就像清清的水。
其中“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八、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双关隐语。这句的意思是: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在这句之前的两句: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是双关隐语的运用。双关隐语,是南朝乐府民歌中一个显明的特征,它在经时代的民歌和汉魏乐府民歌中很少见。一说“莲”与“怜”字谐音双关,而“怜”又是“爱”的意思,隐语极言女子对情人的爱恋。同时,“莲子清如水”暗示感情的纯洁,而“莲心彻底红”是说感情的浓烈。这些双关隐语的运用使诗歌显得含蓄多情。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出自南北朝佚名的《西洲曲》,诗人运用了谐音双关修辞手法,将“鸿”谐“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