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瓷器上的松竹梅纹,下面小编就以2444字给大家详细介绍元代松竹梅纹图片,预计阅读需要7分钟!
松竹梅纹又称年寒三友,由苍松、翠竹、韩梅三种植物纹样组成,最早出现于宋代文人画中,竹、梅物化而不畏严寒,文人思想中的高贵秀美品质独树一帜;蒙元中后期,随着大量青花瓷、釉下红瓷的创作,瓷器上也开始出现松竹梅纹等典雅有趣的纹样。
松竹梅纹样进入瓷画的时间上限大约在元代中后期,在此后的明清时期,此类纹样的出现是不间断的,难免会烙上时代的烙印,如果能掌握松竹梅纹样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对断代也大有裨益。
元代松竹梅纹:
图1:元青花松竹梅纹带盖梅瓶
图2:元青花松竹梅纹平铺图
图3:松干鱼鳞皴绘法
元代的松竹梅纹与当时的整体画风极为相似,整体风格粗犷豪放,层次丰富。
松树枝条较为粗壮,树皮采用元代第四家族族长黄公望的鱼鳞干裂画法绘制(如图3),有的松针呈折扇骨状(如图1.2),有的呈细长马尾状。
竹身非常挺拔,竹节之间留有空白,竹叶一般呈一个或一个倒置的人的形状。
梅花最大的特点是有无叶花、五瓣、单瓣等画法,花叶边缘常有一圈留白。
这里还有两个重要的知识点值得一提:一个是在构图上,元代的松、竹、梅都是单独形成的,相互之间不会有过多的穿插,这与明代的构图不同;另一个是元代的瓷器绘画基本上采用了直接在泥坯上作画的拓涂法,以至于此时的松、竹、梅图案基本上都是采用无骨画法,青料容易晕染。花瓣和枝条的特点只有浅和深,颜色没有层次,有时材料颜色不均匀。
明代松竹梅纹:
图4:洪武松竹梅纹残片
图5:洪武青花松竹梅纹执壶
图7:永乐松竹梅纹碗
图8:宣德松竹梅纹大盘
图9:宣德松竹梅纹碗
图10:宣德松竹梅纹三足炉
图11:天顺青花三瓣侧面梅
明早期(洪武、永乐、宣德、空白期):
洪武时期的松竹梅整体纹样仍有元代遗风,画风豪迈,主要出现在青花器和釉下红器上。
但构图与元代大不相同,无论是在板式器皿的平面上,还是在碗、壶的曲面上,很少单独装饰松、竹、梅;二是相互穿插。
始于永乐、宣德时期,松、竹、梅图案的画法开始摆脱前朝遗风,呈现出清新淡雅的新风貌,构图也越来越疏疏,常见的是竹在左,松在中,梅在右,可以说,此时的苍松基本上坐稳了“丙”位,并突出为主要装饰。
此时的松干较前朝更为细长弯曲,干体有前朝的鱼鳞画法和点划染色法(如图8所示),松针基本呈圆形;竹叶为五六片一组,不同于元代的竹叶丛生,竹叶分布松散,大部分叶片有向下的尖端;梅花花瓣很少留白,但有深浅两层的过渡。
空白期的松、竹、梅花纹(正统、景泰、天顺)有承前启后之意,虽与永宣一般难以区分,但松、干多呈S形,松针开始呈现扁圆、椭圆形,部分梅花也只画三瓣以示侧姿(图11)。
明初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永宣朝时,松竹、梅竹的"二友"很常见(如图6所示),松、梅、竹常以洞石纹出现,不同时期的石纹也有不同的特点,如洪武的石灰华薄而细长,石纹表现为白色或浅色(图4),而宣德的石灰华造型变化较多,看起来有点像仙人掌。所以这些也可以作为我们在断代瓷器时的一些有力参考。
明中期(成化、弘治、正德):
图12:成化青花松竹梅纹
图13:弘治五彩松竹梅纹
进入成化时期,由于使用了国内平等的绿色材料,装饰清新淡雅,此时开始出现分水技法,甚至松竹梅花图案都有些清新的墨韵。
此时的松、干形态不规则,有的弯曲斑驳,干体上有穿插突起的孔洞、疤痕,松针形态与空白期相同,呈扁圆状,有明初青花涂抹、留斑的效果;竹叶形态已较尖、细、硬,用分水技法体现竹叶的层次;梅花的画法较前朝有些敷衍,用花瓣代替花朵,雄蕊少见,但用轻质材料分水。
一些伴随的石灰华像仙人掌一样圆形(图12),有些线条清晰,非常坚韧。
明晚期(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崇祯):
图14:嘉靖盘字纹松竹梅纹碗
图15:嘉靖青花松竹梅纹碗
图16:万历青花松竹梅纹罐
明代后期,由于几位皇帝对道教的推崇,松竹梅纹出现了一些新的形态,有的部分变形以表达长寿、祈福等吉祥文字;有的与仙鹤、花鸟相结合作为辅助装饰等,题材和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
如图14,松针的枝干部分扭曲变形呈现出寿字。
松、竹、梅花纹的构图由成化的稀疏清新变得繁复密实,疏松干燥越来越弯弯曲折,显得有些夸张;松叶变大了,有几个是丛生的;梅瓣、松叶、竹叶由于青料非常容易晕染的特点,显得有些扑朔迷离。
清代松竹梅纹:
图17:康熙松竹梅纹大碗
图18:康熙松竹梅纹大碗
图19:康熙松竹梅纹缸
图20:雍正珐琅彩松竹梅纹橄榄瓶
图21:乾隆粉彩松竹灵芝图瓶
图22:乾隆松竹梅纹盘
图23:同治青花松竹梅纹盘
图24:光绪粉彩松竹梅纹象耳瓶
由于清代瓷器工艺、色料提纯、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变化,此时的松竹梅纹更加写实,松树干上点缀着斑驳的树洞,竹叶上还能看到叶脉的刻画,其核心非常细致,在画风上显得细腻具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顺治康熙年间出现了一种新的梅花画法,将梅花在线圈外渲染,圆圈留白,中间为花峰,向外有一圈细密的黑线,大致效果如图19所示,这种画法应该是康熙后期流行的冰梅纹的前身。
清代中期以后,珐琅彩、粉彩等各种色彩鲜艳、风格巧妙的彩绘瓷器开始流行,素雅清新、颇具文人审美的松竹梅逐渐式微,乾隆以后已不多见,但也有珐琅彩;松竹梅纹、粉彩松竹梅纹、豆绿地松竹梅纹等表现形式。
总的来说,清代中后期的松、竹、梅纹样在民窑上较多见,且多色彩丰富,图案层叠,有时比例构成有些失真。
但光绪时期出现了一些好的器物,但松野并没有详细描述,基本上是成片渲染,没有层次。
总的来说,松竹梅纹在清代已经失去了明代中前期的主流审美地位,常作为辅助纹样出现,且不多见。
下期预告:《元明清瓷器纹饰断代之牡丹纹篇》,欢迎加关指导。
我是@远慈苏,青年艺术鉴赏鉴定师,以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与各位同学分享收藏知识,交流历史文化,欢迎各位兄弟姐妹指点,共同探讨,共同鉴赏珍品。
语录网网友观点:拜读了,并转发
奉上一件成化年制松竹梅斗彩杯,共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