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蜀韵映山红直播,蜀韵·映山红第45期|花开的声音

蜀韵映山红直播,蜀韵·映山红第45期|花开的声音

“蜀山文学之星”征文每周末与你相约!《今日蜀山报》的《蜀韵·映山红》文学专版第四十五期佳作出炉啦!

细腻的心思和情感

才会洞悉和感受到

那些隐藏在深处的美好

从此,世界也会开始变得与众不同

……

荷情

蜀山小学 仰永宁

小区旁有花海公园,公园里有数亩方塘。池塘里芦苇、青蒲与荷相映成趣,给公园增添了些许色彩,些许热闹。清晨或傍晚运动之余,我喜欢流连于此。

记忆中还是深秋时节花去枝枯的碎影,不知何时,“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荷叶浮出水面。

起初,圆圆的绿叶不高,看上去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然而,它们扩张的速度是惊人的,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无数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遮蔽了整个池塘。

那满池的荷叶,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出水老高,有的卷着卷儿。那高高挺立着的,犹如亭亭的舞女的裙;那浮在水面上的,又好似一个个碧玉盘。每一片叶子,都如同打过蜡一般,绿得光滑,绿得可爱。透过荷叶的空隙,可见一根根带有刺儿的叶柄在水面上昂首挺胸。

雨后的荷叶别有一番风韵,像是刚刚完成的水墨丹青。每一张荷叶都无一例外地捧着一团雨水,它浑圆如球,肥硕晶莹,静静地躺在叶的中心,像荷叶的眼睛,活了这片翠色欲流。

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应邀而来。视线所及,绽蕾怒放的,嫩蕊摇黄的,芳唇轻启的,娇羞欲语的,不一而足。怒放的叶瓣张扬,色彩鲜艳,迷离人眼;含苞的腼腆内敛,静如处子,仪态万方。

凑近一朵盛开的红荷,一丝轻暖的喜意涌上心头。

那美丽的颜色让人不知如何形容,犹如饱蘸朱彩的画笔点在花尖上,无声的氤开,至淡至无。

硕大的花瓣全都展开了,像水鸟的翅膀。

金黄色的花蕊洋溢着生命的热烈和奔放,花蕊包裹下的细嫩莲蓬则呈现出生命的厚重与沉稳。

荷花好像仰着脸在对我微笑,不施粉黛,自然纯净,一阵阵淡雅的芳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漫步在荷花池畔,放眼远眺,青翠欲滴的荷叶层层叠叠,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荷叶之上,好一派翠盖红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眼前的荷塘呈现的可不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吗?难道是大自然的巧手把西湖从杭州搬来了此地?

每当心绪凌乱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静坐在荷塘边,一抹清影,一捧清香,一湖清幽,独享着这份超凡脱俗的清净。“我们都是风前客,不必弄影舞婆娑”,多想自己能变成一茎清逸的荷花,不与百花争艳丽,冰清玉洁出红尘。

荷花盛开时节,总会有众多摄影爱好者乘兴而来,用相机记录下唯美的瞬间。而我却有另一种选择——把这画面定格在脑海中,刻在心上,让她绽放在肺腑深处,绽放在美好的记忆中……

孤独的硬汉形象

——读《老人与海》

合肥市五十中学西校 姚德芝

我的脑海中有两个孤独的硬汉形象:一个是鲁滨逊,一个是此篇中的老人。《老人与海》,薄薄的一本书,据说原文不过2万多字,译文5万多字。老人如海般深沉的硬汉形象在海明威笔下熠熠生辉,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芒。

老人圣地亚哥到底有多老,文中好像没有明确说出,但从他脖颈上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晒出的褐斑,总喜欢一个人念念叨叨地自言自语等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年龄已经很大了。

除了他的毅力,他的坚持和坚强之外,我只能处处看出他的老态,没有丝毫略显年轻的迹象。

书中也说:“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样蓝,喜气洋洋而不服输。

他的不服输文中出现了三次,两次是在海里,即与大马林鱼的搏斗和与鲨鱼的搏斗。

这两次搏斗总共持续了二天三夜,任凭小船偏离了海岸线。

与大马林鱼搏斗中他左手抽筋颤抖不听使唤,脊背被钓索勒得生疼,额头也受伤流血。

缺食少水,孤身一人,无人帮忙,险些被鱼拽进海里,但他的心情是快乐的,充满了胜利的喜悦,把捕获的比船还长的大马林鱼看成自己的老友一样。

“他竟然想象,是它在带我回家,还是我在带它回家呢?……只要它高兴,让它把我带回家去也无妨。

我不过是靠了诡计才比它强的,可它对我全无恶意。

”这是善良的渔夫得到丰厚的战利品时的自豪,他想这条鱼够他整个冬天吃的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第八十五天的收获弥补了前八十四天的一无所获,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但平静的海面孕育着危险,鱼的血腥味引来了鲨鱼,一条两条三条无数条,从白天搏斗到晚上,漆黑的海面只有鲨鱼的脊背泛着鳞光,老人无所畏惧,这些都是他预料之中的。

他尽其所能,战斗到筋疲力尽,又饥又饿,明亮的眼睛被汗水沤到模糊。

漆黑的夜、孤独的老人、茫茫的大海、一群发疯的鲨鱼,这场面,你惧也不惧?越是身处险境,孤身一人,越能显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老人的硬汉形象就这样树立起来了!最终老人在搏斗中失去了鱼叉、尖刀、舵把、绳索,还有他两天三夜的战利品大马林鱼,只剩下鱼刺、脊椎骨和它的长嘴,你恼也不恼?可是老人呢,又回到自己的窝棚,又见到了捕鱼的忘年交小孩,并且听说有人试图找过他。

他非常高兴,没有一点颓废的想法,美美地睡了一觉后又和小孩制定了新的捕鱼计划。

“我们得弄一支能扎死鱼的好长矛,经常放在船上……”这种不服输的乐观主义精神会让迷惘的人坚定前进的方向,使浮躁的心趋于平静,勇敢地面对未来。

还有一次搏斗是插叙他的回忆,就是年轻时候和一个黑人掰手腕,“这场比赛是在一个礼拜天的早上开始的,直到礼拜一早上才结束。

”持续了一天一夜,“有一回他的手被扳下去将近三英寸……老人使出浑身的力气来,硬是把黑人的手一点点向下压,直到压在桌子上……”最终以老人的胜利而告结束。

“他认为只要想做到的话,他能够打败任何人。

”看来他天生不服输,倔强、坚毅、韧性是他一生的好习惯。

是的,做什么事都需要这种精神,即使不成功,也虽败犹荣。

正如文中的老人所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这句话掷地有声,哪怕身处逆境,孤单无助,只要不放弃努力,乐观执着,运用自己的智慧也许能绝处逢生,终成孤胆英雄,唱响生命的乐章。

老人在海里完成了他的升华,他的这句也话成了发扬奋斗精神的座右铭。

《老人与海》,将会激励一代代地球人砥砺前行,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爱的种子

合肥市西苑中学 姚林林

任时光的碎片游走,每当我面对工作困惑无助想要放弃的时候,最先闯入我脑海的竟是那个穿胶鞋、啃狮子头的人。

不记得他是什么时候来到我们班的,只知道那是十三年前,我们文理分班,曾经的数学老师转去教了理科班,他便来了。他的开场白是什么,大概是说他刚从农村上来,教学能力不足,以后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之类。我们都不太在意,因为,用以前数学老师的话说,我们都太笨,教不好的。

时间总是最残忍的东西,多少年后,他教给我们的定义啊,原理啊,写了又擦,擦了又写,那一黑板一黑板的字啊,我们全都忘了。记住的反而是另外一些东西。

一天,上课铃刚响,一个人突然冲上讲台,满脸通红,张着嘴,大口大口吐着气。大家都笑,盯着他的鞋。老师自己平复了一会,也嘿嘿地笑了,抬起脚,我看到一双黑胶鞋,干净得发亮!

初冬,天气微寒,但洒入教室的阳光却绚烂而温暖。

老师眼镜上的白气慢慢地晕开,消失了。

他的脸色也稍稍和缓,只是我们还能看见他脸上细小的汗珠,晶莹透亮。

那天,我第一次发现他微陷的大眼睛居然那么亮,仿佛要放出光来。

宽大的夹克显得身材也更加细长。

他说,早起下雨,不敢穿棉鞋,车也没骑,跑来的。

我们都不知道老师家住多远,要走多少泥路。

反正那天,他的胶鞋,一直在教室与办公室之间咣当咣当地响着。

也正是那天,我第一次在数学课堂上听得那么认真,懂得那么透彻。

多少年后的今天,我才想到,那天他的脚一定冰凉。他的肚子也一定饿了几节课。因为那天第三节课的课间,我听去问作业的同学说,老师在啃一个狮子头,解题时嘴角的残渣都忘了擦去……

多少年后的今天,我也时常饿着肚子给孩子们上课,脑海中也总是浮现那个快到中午才吃早饭的人。我总能想象的到他一手拿着狮子头,一手指着题目给围着他的同学认真讲解的画面。我不知道当时的阳光有没有照在老师脸上,但记忆中的阳光是照着的,那阳光也一定明媚得如那年高考数学的分数。

就这样,我的那位高中数学老师——朱老师,在我的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一粒朴实无华却最认真的种子,一粒时常提醒我要坚持的种子。

这粒种子指引着我,让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让我选择了付出与努力,让我懂得收获与喜悦。

它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陪着我一起茁壮成长。

一路走来,洗尽铅华,我想,留下来的,一定会有爱与感动。

读书的声音

合肥市五十中学西校 李 梅

父亲是一个典型的书生。在下放的小村,有几件关于父亲的故事广为流传。一是父亲在田间干活,休息时总会掏出一本书看,看着看着就忘了农活。二是母亲生病住院时,父亲陪她吊水,因为看书入了神,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待到母亲醒时,血已经回流一整个输液管了。

父亲迷书耽误了不少事情,母亲没少埋怨,尤其是人家的工分比我们家的高时。

可是人很奇怪,你可能会慢慢喜欢上你口中厌恶的东西。

母亲最喜欢下雨天听父亲读书,读的多是古典章回小说,母亲文化程度不高,读到佶屈聱牙处,父亲就会停下来解释。

如果有插图,父亲还会把书捧过去,送到母亲眼前,详细地解读。

兴致高时,比如小酌了两杯至微醺时,父亲就会手舞之足蹈之,像一个说书人一样,抑扬顿挫地读。

听到髙潮处,母亲常会放下手中的针线活,盯着父亲的脸听。

其时我是最放肆的,我一会跳到床铺上一会蹦下来,有时头伸得老长挤着去看图文。

他们从来不呵斥我,如果我遮住了书本,父亲就会伸长双臂,把书送到窗户边有光亮的地方,继续读。

我有时看见雨点溅落到书上,湿润了一片,就会大声喊:“书下雨了!”父亲并不吃惊,将臂弯回去,再读。

我在闹腾中也能听到一些有趣的情节,我趴在母亲的腿上安静地听。

有时就睡着了。

夏天这种光景自然是常见的。

我听书听得多了,也起了兴致。

有时如果大人忙,我自己去找那本书,翻着指着自语着,父亲见了会笑。

小学三四年级时我偷读了《薛刚反唐》《李自成》几套书。

父亲因为找不着书就怀疑了我,一査问果然我是偷书贼。

他不打我也不骂我,问了我几个问题,比如薛刚的母亲是谁,我说是樊梨花,又问我怎么认识“樊”这个字的,我说查的。

父亲高兴起来,温和地说,看书行,不过不能在课堂上看,不然家里的书你就不能读了。

从此我的读书生涯正式开始了。

后来我一直觉得,书是邪是恶,跟人是奸是忠一回事儿,关键在引领者。

母亲在这种书香气息的浸濡下,提出要跟父亲学习,“你一天教我几个字,一个月下来总会认识不少吧;一年下来,一本书总会读吧。

”父亲摇摇头,“你太累太忙,身体又不好,多休养一下吧。

小孩的读书有我,你不要为难自己。

”母亲转身向我说,你愿意教你妈妈吗?就教你念的书本。

我立即应声说,我愿意!转身就跑去拿书。

也许是我的热情影响了父亲,也许是母亲的决心感动了父亲,父亲就真的教起了母亲。

那时物资匮乏,笔墨纸砚哪能随处可见呢?父亲教时,先在书上指读,再书空,再在地上,用树枝划字。

母亲认字和为人为事态度一致,用心颇专。

我有时见她一个人站在一处,手在空中比划,口里念念有声,我就蹲在她的不远处一边玩一边等她喊我,因为我很想让她在最快时间下认识更多的字。

母亲果然喊了我,她将一个复杂的字,分解成她熟识的几个部分再认读。

比如“语”字,她说,这是言字旁,右边上面是个“五”,下面是个“口”。

有时她让我考她,我指着书本上成行成段的句子给她看,问她能认识哪几个。

母亲此时就像一个小学生,态度很谦和声调适中语音清晰眼神专注,手指着,一一说出读法、意义,再组词成句。

我吃惊之下也会夸妈妈好几声。

待到晚上父亲回家来,煤油灯下又会温故知新。

所以,我的童年学习时光很是与众不同。

后来,读厉彦林的《煤油灯》,温暖又亲切,像是冬日里看见街道上烘烤山芋的炉子冒出了热气。

但凡度过这种时光的人都知道,一大家子凑在昏黄的跳动的灯光下,各做各的事,这图景是多么令人难以忘怀。

我们读书写字,父亲备课,母亲纳鞋补衣停当后,就过来认字、读文……这种温和平静、清音辽辽,我已习惯了,这是家庭生活的常态。

有一天,我的一个女同学,要跟我借什么书吧,她来我家里,家人都在看书读书,她竟屏气凝神半天不敢说话。

我问她怎么了,她叹道:“这真的是书香门第!”一家人全笑了,这时我们才有了这种意识。

一个夏日的午后,我正在默读,父亲说:“书要大声地念出来。”他说,“读书声是世上最动听的声音,若玉石琅琅,若清音辽辽。”

我于是在堂屋,面朝南,坐着,捧书,大声地读……那座老屋居于故乡的河流边,河流不知从哪里流过来,终日唱着欢快的歌,也不知奔向哪里去,它绕过村庄,绕过绿荫,哗啦啦地去了远方。

那条河,有鱼有鳖有虾,有蛇有蟹有蛙,有鳝鱼有泥鳅有河蚌,还有甜脆的菱角、高举的荷花、刺球般的紫荳果,还有柔软的荇草、肥硕的茭瓜、弯腰的柳条,还有竖着尾巴睡觉的蜻蜓,扇着翅膀飞行的蝴蝶,还有掠过水面的翠鸟……书声,与河流声,与生长声,一起契入我的灵魂,走到哪里,皆若玉石相击,清音辽辽。

再后来我工作了,有两年的时间,我每天起很早,带着书本,到校园后面的大池塘埂上读书。

我喜欢“琅琅”这个词语——金石相击,清脆悦耳,用之描述书声真是一个好词。

我站在长满青草的田埂上,迎着水面,先做深呼吸。

书放在我的脚边,我赤着脚丫,踩在草地上,清晨的露珠在脚底,凉意侵人,但我爱。

当我拿起书,我的心就变得纯粹。

我大声地读书,这是我的习惯,我能听得清清楚楚我的读书声,我感觉悦耳。

文字是美妙的,现在,它有了生命,这是我赋予它的。

当我听到水涛拍岸的声音时,我知道,我正沉浸在朗读中,我相信是我的书声唤醒了沉睡的池塘,它在问我早安。

我沿着塘埂走动,我的书散落在我走过的地方。

池塘很大,我甚至看不见我一路丢下的书,但我相信,我能一一找寻到,我不会丢了它们。

我看见有人走过来,他诧异地看我,我的声音变低了,但是,仍很清晰,因为,我不忍文字在我的嘴巴里跳不出来,我要让它们快乐地滑落又跳起。

当太阳升起时,我听到村庄欢动的声音,我知道,我要收工了。

我捡起我的书,捡起当年的梦想,赶回去,工作。

我感谢这个池塘,在我的生命中,它成了我追梦的地方。

我到现在还能嗅到一路洒下的味道,还能听到追梦的声音。

那声音,若玉石琅琅,若清音辽辽,一直响在我生命的上空。

付长芳说,人通过读书,浊俗变清雅,奢华变淡泊,促狭变开阔,偏激变平和。我深信不疑,尤其在苦厄的下放日子里。听,谁的读书声,玉石琅琅,清音辽辽……

静待花开

绿怡小学 王元忠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我来到阳台,闻到淡雅的清香扑鼻而来。那股熟悉的味道,曾经是多么地让我流连忘返呀!我赶紧朝那盆栀子花看去,真是她——我的栀子花。

一朵洁白的花儿在绿叶丛中悄悄地绽放开来。

层层叠叠,洁白润泽的花瓣显得那样卓尔不俗,高雅洁净。

我忍不住蹲下身子,去近距离地观察她。

花瓣一共三层,每层六片花瓣。

最外面的一层已经完全绽放,中间一层紧随其后,最里面的一层则小心翼翼地包裹着嫩黄色的花蕊,好像生怕谁会侵入其中、偷窥机密似的。

早就数过枝头的花苞,二十三朵青色的花骨朵俏立枝头。

她们迎着傍晚的暖风,随风舞蹈。

而这一朵怒放的花儿显得更加恬静淡雅,香气袭人。

看着眼前的这一大盆栀子花,让我想到四年前的那根脆弱渺小的花枝。

那时候,儿子正读初三,也是一样的春末夏初,栀子花在枝头悄无声息地绽放清润雅香。我当时住在西园新村,一园的花香浸润着这个稍显破旧的小区。每天早出晚归的我,都会给自己带上一朵正在绽放的花儿,一天的心情也如这花儿一般清香怡人、美丽素净。那天随手采摘一朵带枝的栀子花,放入花瓶中静养。

三五日之后,花瓣变黄,花儿枯萎,可是那一枝绿叶却依旧翠绿,我就把枯萎的花儿丢弃了,留下了这碧绿的枝叶。两个多星期后,她紧贴水面的枝干居然长出了洁白的根须,我除了惊讶之外,就是找来一个小巧精致的花盆把她栽种进去。施肥浇水,修枝剪叶。

一年之后,她逐渐长大,明显感觉到这个小小的花盆已经无法容纳她慢慢变化的身躯。我又把她迁入更大的家里,给她更多的养分,期待着她慢慢地成长。第三年的时候,她已经搬入家里最大的花盆安家落户。满满一大盆的枝叶,四季如此,一色翠绿。

经过四年的等待,今年春天开始,我就仔细地看着从她的枝头冒出的花骨朵。

碧绿碧绿的花骨朵静静地立于枝头上,每一片花瓣都紧紧地包裹着里面的花蕊。

我每天下班都会前来查看,给她减去变黄的叶片,松动泥土,施上肥料……就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个下着细雨的夜晚,她悄悄地绽放出自己美丽的脸庞,把那一身素装毫无遮拦地呈现在我的面前。

突然之间,我恍然大悟。其实花儿和孩子一样,只要给予她足够的空间、必要的养分,用爱去浇灌,用心去滋养,然后静静地等待,她一定会茁壮成长,开出娇艳欲滴的花朵,长成我们期待的模样。

春 分

颐和佳苑小学东区 洪春燕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春分,一个蕴含着新生与希望的节气,“分” 是说九十天之春分为两半,春回大地。

由此昼夜平分,冷热均衡,为一年中最好气候。

春分过后我们就进入春和日丽,万红千翠争媚时节。

可巧天公也来作美,前几天还是阴雨绵绵,春寒料峭的,让人心生低落,春分过后就神奇地开始放晴了,整个大地都被柔和的阳光笼罩,虽有微微的凉意,但细细柔柔的春风仍能吹走心中的烦闷,好一番惬意。

说到春分,应该是我最喜欢的节气。

带来了百变迷人的春天。

春天像端庄高雅的女神,给众生普渡希望;又像亲切热情的邻家大姐姐,笑眯眯地让百花穿红戴绿,让莺飞草长,柳叶青青;更像娇俏任性的小姑娘,这不刚呼微风唤细雨,可还没等你反应过来,已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了。

一会儿又蹦蹦跳跳,还没等你穿上薄薄的春装,就开始露出那纤细的腰身,极尽妩媚。

春分过后,看尽繁花撒漫天,总希望有那拍着青罗小扇的仕女在漫天飞舞的樱花树下对你回眸一笑,让那浅浅的笑意颤动心扉;总希望有那神采飞扬的少女在满山金黄得耀眼的油菜花田里向你走来,让那甜甜的酒窝醉了心田;总希望有那在江南水乡临河浣衣的朴素姑娘,伴着此起彼伏的拍打声、吆喝声,对你轻轻地微微一笑,让那当当的旋律静了心绪。

说到春分,传统习俗自然不能少,总觉古人比今人更会享受生活,更懂得生活情趣。自古至今,春分这天也有很多有趣的风俗,比如说放纸鸢、竖蛋、家家户户吃春菜、放春牛等等。今天也给学生一项特殊作业——放学回家放风筝。如果能够自制风筝,那更是再完美不过了。这样好的天气,这样明媚的春光,又怎舍得辜负呢?

草长莺飞二月天,扶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童真童趣的少年们,把这种欢快的情绪感染给世人,放学后都去放风筝吧!

说到春分,总是离不开希望和努力。从今天开始,白昼越来越长,学习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我们的精力和体力也开始越来越旺盛。一切都是最好的时候,又岂能白白从手中浪费呢?

更何况时间不等人,你一不小心,它就狡猾地溜走了。是的,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啊!从今天开始,让我们更加阳光地享受生活、奋发有为、不负春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j20220503190607aa1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