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神兽中国原创幻想故事·银镯》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作者:颜海婧
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自从踏入新闻出版行业以来,接触了金句无数,但大部分都成了过眼云烟,只有三句印象深刻:一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一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是“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第一句说的是决心,第二句说的是方法,第三句说的是洞察力和心态。不管是作为媒体人还是出版人,这三点都至关重要。
既然有了“没有做不到”的决心,不管碰到什么样的选题,都会千万百计寻求方法完成;方法找到了,装备不行也万万不可,自古大将手中的兵器就是决算胜负的关键,是斩瓜切菜,还是钝刀拉肉,天壤之别;在身体力行工匠精神的同时,还要时时关注外界的变化,出版格局在变化、阅读方式在变化、读者喜好在变化……如果有一颗喜欢安逸的心,在这个行业里很容易受到挫败感。
在做一本原创图画书的过程中,这几句话会经常跳出来证明它们自己,提醒我们的创作团队走出的每一步都不会太容易……
《银镯》选题由来
对《银镯》这本书的脚本,我们是一见钟情的。
作者颜海婧是社里的签约作家,低调又顽皮,定居于长安。
这位蒙古族儿童文学作家,已发表童话作品50余篇,因其触动人心的文字深受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在后沙峪新国展的一个盒饭摊儿附近,我、本书的总设计查璇老师和插画作者胡天水老师围坐桌旁,不顾被天棚上洒下来的阳光晃花了眼睛,畅想着这个故事的未来。
可以做动画电影。奇幻题材太受欢迎了,《千与千寻》《大鱼海棠》了解不?或许因为《银镯》的故事紧凑、结构精巧,更适合做成奥斯卡动画短片那种类型的。
可以做周边。可以辟邪的银牌子、有预测能力的铜铃铛、杜鹃花图案的百岁镯……谁能够抵抗这么多神奇的好东西?查璇老师杂货铺店主的本色这时候暴露了出来,原来她对银匠铺这种手工作坊已有多年细致观察。话说宋代的制银工艺是什么样的呢?我也打算掉一下书袋……
我们还一致认为如此正能量的作品现在并不多见,大量速食品般的消费型小说、故事已经撑坏了孩子们的胃,他们把刺激的情节连同其中传达的负面信息一起吸收到幼小的身体里。一本图画书虽然不能改变什么,却能做一股小小的清流,净化一片小小的天地,让一个小小的心灵感受到美好。
当时,除了《银镯》,我们还签下了海婧的其他五个故事,每一个都如同和田玉籽一样完美。我们想把它们打磨成献给孩子和童心未泯的人的礼物,却又怕破坏了作品原有的宁静美好。我们想得很多,却越发有一种面对未知的无力感。
还是胡天水老师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先把书做出来再说吧。
绘本内容制作
《银镯》的原文本有七千多字,不太符合一些专家对绘本的定位。
一般认为绘本的字数在两千左右就差不多了,每页几十个字,给人一种轻松感,推广人讲起来也很舒服。
但,绘本真的需要这样一刀切的模式吗?做媒体的时候,有前辈提到文图结合的道理,好的报道,文字和图片各自讲故事,都很耐人寻味。
好的图画书应该也是这样,不应以页数或字数来限制,不应以“童书”的年龄段来限制,也不应因为偏重对图画的研究而将文字仅仅视为一个串场词,因为这很可能违背了自由创作的初衷,限制了内容的多样性发展和进化的可能性。
想当初,绘本本身的出现不也是一种创新吗?
而且,这个故事是多重主题,不同年龄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故事的生动、灵动感是通过文字描述来传递的,作家的个性隐藏其中;故事中埋藏的线索则通过叙述和对话来推进。
细心的读者还会关注到文字中的细节,这,都是我们需要保留的。
米切尔·恩德的作品,主题是偏于深刻的,也是幻想和现实相交融,他的短篇故事图画书基本都是文图各占半壁江山。
从涉足儿童文学到制作原创绘本,我也思考过什么是好绘本这个问题,现阶段的结论是:图片的原创性和故事性,而不是它的比重,才是关键的衡量标准。
几个人商量的结果,是先将故事情节按场景分割,然后分段上版,每一页根据情节和篇幅分别设计版式。先根据平衡原则进行初步内容精简,之后再做相对精细的调整。
这样做的结果是让人惊喜的,故事中精心设置的情节线索一下子凸显了出来:狐狸来找银匠打造百岁镯,从第一次会面开始,两个主角每三天一会面,完成设计银镯的整个步骤,就这样经过了九天的煎熬。故事中的时间因素竟是这样鲜明,故事的逻辑也就相应地显得严密。
期间,情节通过两人的对话一步步推进,交代前因、制造悬念。查璇老师尽心尽力为这些文字绘制了大量漫画风格的草图。神奇的是,故事中的细节也随着图的出现凸显出来了,而文字中冗余的部分很自然地得到了再次精简。
书中第二页的改动算是点睛之笔。
这里原文字的叙述显得比较平,似乎可有可无,但是在加上山中精怪群像以及相对页面边缘上的兽面铜铃铛后,整个页面出现了一种奇幻神秘的色彩,显得十分饱满。
文字马上进行了相应修改,善良的妖怪,银匠会满足它们的请求;邪恶的妖怪,铜铃铛会把它们挡在门外,这种联想,暗示了主角的善良本性,也等着细心的读者去发现。
书中第二页
也有可能做成这种样子
最终的绘画风格,是征求了多方意见碰撞出来的,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冷静思考期。最初,海婧担心自己的文字接不住这样高冷、偏于暗黑的风格,但事实证明这种风格恰恰暗合了这部作品的内核,特别是封面杜鹃狐狸的头像,令人过目难忘。
满满都是收获
《银镯》可以说是一个侦探故事,《银镯》的主人公都有不足对外人道的秘密。它的内里就是有一些暗黑,有一些硬核。
但,《银镯》又是一个温暖的亲情故事。它的温暖是建立在充分理解了人性,却能以更高的层次和极大的慈悲来俯瞰这种人性的基础上。
人与兽,有着共情。爱与善意,可以战胜黑暗和自私的本性,从而创造奇迹。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种隔阂猜忌所造成的悲剧不应再重演了。
银匠的眼前现出一片血色……
在后期对脚本和图片细节进行逐步修订的过程中,我同样感触颇多。
主角的衣冠、帽带、煮药的酒壶、银器的质感,都要细心描摹。
画面中有一只客串的花猫,第一次出现在小银铺的屋脊上,第二次嬉戏在生病小女孩的床边,第三次安卧在正在谈话的狐狸和银匠脚边,每一次的神态动作都不一样,跟主人公的情绪相互应和,暗示着情节的进展。
杜鹃狐狸的皮毛本来如霞似火、鲜艳美丽,然而,为了孩子,它的身体已经“像被烈焰灼伤一般残缺不全”。
《海的女儿》中小美人鱼为了爱情失去动听的声音,《银镯》里杜鹃狐狸为了亲情献出了宝贵的皮毛。
然而,以这种无法忍受的牺牲换来的东西,他们最终都放弃了。
因为善良、因为成全、因为不忍他人受到与自己同样的痛苦,难道真的有一种情感是高于亲情和爱情的吗?这种精神的高贵源自何处?我想,这足以引发读者的思考。
《银镯》的出版后,《长安十二时辰》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相继上映。
在这两个热门影视剧中,我们看到了熟悉的影子。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两个父亲:一个是凶狠的狼卫曹破延,一个是善良热心的小店主,前者本来打算杀掉后者(实际上最开始就暗含杀机),关键时刻,店主的小女儿季姜出现,拿出家里的衣服请狼卫换掉湿衣。
狼卫头目联想到自己的女儿,不禁心生善意,放下屠刀。
这种转变正是来自“内心的爱与善意”、未泯灭的人性,也是一个父亲的选择。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李靖明知道哪吒是魔丸托生,却还对他百般呵护,不论是众人的误解还是即将来临的天雷,他都和哪吒一起扛。
他要的,是这孩子长大成人。
至于杜鹃狐狸,为了夺取银匠孩子眼中的光芒,让自己的孩子复明,它换取法术、抓住时机、严密部署。然而,“就在费劲心机的周旋中,狐狸动摇了。银匠说起女儿时的样子,像极了它自己。不管是人是狐,做父亲的心都是一样的。”
结尾处,小狐狸在红似火的杜鹃花丛中迎接爸爸,它听到了银镯铃铛发出的叮当声,竖起耳朵,绽开笑脸。这历来是人们心中吉祥物的银镯,这差点成为成为夺命武器的银镯,这完美的银镯,最终给两个不幸的家庭带来了力量和生存下去的希望。
父爱如山,爱有奇迹,但我总觉得,《银镯》要说的远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