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梁实秋散文粥,散文丨梁实秋:豆汁儿

梁实秋散文粥,散文丨梁实秋:豆汁儿

豆汁儿

豆汁下面一定要加一个儿字,就好像说鸡蛋的时候鸡子下面一定要加一个儿字,若没有这个轻读的语尾,听者就会不明白你的语意而生误解。

胡金铨先生在谈老舍的一本书上,一开头就说,不能喝豆汁儿的人算不得是真正的北平人。

这话一点儿也不错。

就是在北平,喝豆汁儿也是以北平城里的人为限,城外乡间没有人喝豆汁儿,制作豆汁儿的原料是用以喂猪的。

但是这种原料,加水熬煮,却成了城里人个个欢喜的食物。

而且这与阶级无关。

卖力气的苦哈哈,一脸渍泥儿,坐小板凳儿,围着豆汁儿挑子,啃豆腐丝儿卷大饼,喝豆汁儿,就咸菜儿,固然是自得其乐。

府门头儿的姑娘、哥儿们,不便在街头巷尾公开露面,和穷苦的平民混在一起喝豆汁儿,也会派底下人或者老妈子拿沙锅去买回家里重新加热大喝特喝。而且不会忘记带回一碟那挑子上特备的辣咸菜,家里尽管有上好的酱菜,不管用,非那个廉价的大腌萝卜丝拌的咸菜不够味。口有同嗜,不分贫富老少男女。

我不知道为什么北平人养成这种特殊的口味。

南方人到了北平,不可能喝豆汁儿的,就是河北各县也没有人能容忍这个异味而不龇牙咧嘴。

豆汁儿之妙,一在酸,酸中带馊腐的怪味。

二在烫,只能吸溜吸溜的喝,不能大口猛灌。

三在咸菜的辣,辣得舌尖发麻。

越辣越喝,越喝越烫,最后是满头大汗。

我小时候在夏天喝豆汁儿,是先脱光脊梁,然后才喝,等到汗落再穿上衣服。

自从离开北平,想念豆汁儿不能自己。

有一年我路过济南,在车站附近一个小饭铺墙上贴着条子说有豆汁发售。

叫了一碗来吃,原来是豆浆。

是我自己疏忽,写明的是豆汁,不是豆汁儿。

来到台湾,有朋友说有一家饭馆儿卖豆汁儿,乃偕往一尝。

乌糟糟的两碗端上来,倒是有一股酸馊之味触鼻,可是稠糊糊的像麦片粥,到嘴里很难下咽。

可见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东西,勉强不得。

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浙江杭县(今杭州)人,出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

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美文推荐

散文丨王雁翔:娑罗柳及它俯视的事物(上)

散文丨王雁翔 |:娑罗柳及它俯视的事物(中)

散文丨王雁翔:娑罗柳及它俯视的事物(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i2022042906520655e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