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现老舍北京味语言特点的句子?
1、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老舍说:“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因此,作品中人物语言是加提炼过的北京白话。其作品语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他的“白”,让读者易于理解却又颇有深度。
用通俗、平白的文字来反应时代和生活,这才是老舍作为语言大师的境界,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然而另一方面,老舍又使用语脱去自然形态的粗糙与随意,炼成金子,使现代的北京口语显出朴素精致如同一具精雕细刻的瓷器。
2、同样老舍的作品也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总体风格特色。他认为:“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假荇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幽默便有了很大的重要。”
因此,老舍的小说、戏剧,散文等也都充满了幽默风趣色彩。他的作品字里行间无不闪现着他的幽默才华: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从《老张的哲学》问世起,老舍就开始被人称为“幽默小说家”。
3、老舍先生更是潜台词运用的大师,其代表就是《茶馆》。《茶馆》凭借深刻含蓄的潜台词,有力地丰富了语言的内涵。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第一幕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
这两个人一个是西太后的宠奴,一个是讲维新的资产者,二人不期而遇表面上客客气气,骨子里却是兵刃森森。《茶馆》中像这样的台词比比皆是。它引而不发,以弦外之音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嚼。
4、老舍作品成功地运用了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使作品语言透露着独特的京韵,作品生活气息醇厚,地方风物、民情风俗真实感人。
同时用地道的北京话写北京人,本土本色,活泼有趣、质朴自然,生活气息迎面扑来,具有独特的魅力,透出了北京话的神韵,显示北京话活泼的生命力和老舍驾驭北京口语的能力。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二、北京的春天这篇课文文中体现老舍北京味语言特点的句子有哪三句?
春天这篇课文文中体现出老舍北京卫口语语言特点的有嗯,老北京人,北京人怎么怎么样?宝北京人怎么怎么样?这类的句子是很多的,所以很明显表现了老北京人的语言表达方式
三、关于京味儿的句子?
北京第一俗语:渴不死的东城,饿不死的西城。
在过去北京东城人喜欢喝早茶,朋友街坊见面打招呼都说:“喝了吗您呢?”而西城人吃早点喝豆汁,见面会说:“吃了吗您呢?”
于是就有了“渴不死的东城,饿不死的西城”俗语。
京味儿嘴上的密码,首先要解读儿化韵。
可以说京味儿就是说话都带着儿化韵的小尾巴。比如:药片儿、片汤话儿、闷得儿蜜、猫儿腻、北京范儿、颠儿、不插门儿。
要是舌头比较硬的到北京不会用儿,会闹出很多笑话。
据说演红楼梦的时候,晚上林丫头和宝玉对完戏,黛玉学京片子说话:“今儿晚了,不插门儿回去闷得儿蜜了。”宝玉一听这啥意思呀?还不插门,还要私密了?我去试试。结果吓得黛玉再不敢学京片子了。
四、骆驼祥子口语化的语句?
整本书中的京味儿,在老北京的方言尤为独特,比如说在第一章中描写祥子,说他“杀进腰”,“杀进腰”是指把腰带勒的喜一些,这句方言可以说让读者一下子引发了一种有趣的体验,让人感觉很独特,亲切。
再比如“拉晚儿”“车口儿上”“嚼谷”等,这些方言都可以体现出老北京的特色,让人读起来别有一番风味,不仅如此,还有些粗俗之语,比如“束吊棒(调情)”“老叉杆”等,虽说粗俗却又通俗。
二儿化音
北京方言之中最能使人辨别的就是“儿化音”,如现在的“哥们儿”“鼻尖儿”等,在北京话里的儿化韵带有一种特殊的风味,令人一听就会感觉出它是北京的土特产。老舍用这些大白话来写一个车夫实在是恰到好处的。《骆驼祥子》中也有好多处的儿化音让人倍感亲切。
五、北京话问候?
①
渴不死东城,饿不死西城。
在北京,若是两个陌生人见面打招呼一般都说“你好”,握手,然后谈事情;若是和外国人打招呼就是“HELLO”;同事之间早上见了面说“早”。
那么,若是两个北京人见了面,他们是怎么打招呼的呢?有什么独特的打招呼的方言呢?北京打招呼比较有意思,有句话“渴不死东城,饿不死西城”,讲的就是北京打招呼的方式。
讲的是在北京东城,两个老北京见了面,第一句话准是“喝了么您呢”,而在北京西城,就不是喝了,人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常常是“吃了么您呢”。
这是老北京地道的方言。
但是,若真要说起北京方言土话,有时候,你都不一定听得明白,就如同密码一样,打个比方,两个朋友见了面,说了一句“瓷器(器轻声),这哪儿去呀?”,若冲你来这么一句,准被弄糊涂了。
②
1、得了吧,您呐。
2、吗呢您。
3、吃了吗您呐。
4、您嘛去了。
5、说的不对您包含。
6、劳驾。
7、凑合。
8、嘛呢。
9、嗯么了。
10、还成。
11、嘛七啊。
12、赶紧。
13、留神。
14、溜达。
15、没辙。
16、就是说。
17、等于是。
18、甭介
19、自己gě儿
20、话碴儿
21、敢情
22、麻利儿
23、颠儿了
24、撂挑子
25、捅娄子
扩展资料
北京人日常用语
正宗北京话管你不叫你——您
正宗北京话管他不叫他——怹(tān)
正宗北京话管麻烦别人——劳您驾
正宗北京话管问好——吃了么您
正宗北京话管再见——回见您
正宗北京话管上哪儿——上哪哈儿切您
正宗北京话管姓什么——您贵姓
正宗北京话管可能是——横是
正宗北京话管二叔——二爹
正宗北京话管在哪儿住——挨哪儿住
正宗北京话管光等着——情等着
正宗北京话管从小——解小儿
正宗北京话管后头——后语儿
正宗北京话管搓出的皮垢——村儿
正宗北京话管哭哭咧咧——哼唧
正宗北京话管揭扯下——咧下来
正宗北京话管坚硬——硬嘣
正宗北京话管拿不准——二乎了
正宗北京话管不舒服——不得劲儿
正宗北京话管闹别扭——疙疙能能
六、北京话代表词句?
北京土话较常用的语词:
五积子六瘦---北京土话,形容因吃不上喝不上,骨瘦如柴的样子。
老家儿---北京土话,指父母。"老家儿"读快了就成了"老尖",北京人常用语。
百年---北京土话,死的意思。
迄小儿---北京土话,从小的意思。
小蜜---情妇。北京新流行语。
掉腰子---北京土话,耍花招。
念秧儿---北京土话,没话找话,聊天,说话的意思。
他大爷的---北京土话,不带脏字的骂人的话。
抹不丢地---北京土话,不好意思。
哪一出儿---北京土话,什么事儿的意思,是一出戏的简化。
走营---北京土话,频繁往返的意思。此处引申为心里有事,闹得慌,也可以说闹心。
熬头---北京土话,心里烦恼的意思,也写作熬慆。
攒了---北京土话,形容总不运动,身体变得不舒展。攒,读cuan。
打卦---北京土话,脑子里翻来覆去地想。
乍么实儿---北京土话,突然大叫的意思。 后门桥的茶馆,
一品轩---老北京的一句俏皮话,后门桥是北京的地名,一品轩是茶馆的名字。
卖山音---北京土话,显摆自己有见识。
揿头拍子---北京土话,不懂人情世故的人
北京话,属于汉语官话北京官话的京师片(亦称幽燕片京承小片),流传于北京市区。
通常指的北京话是指北京市区的口音,不包括北京郊县的方言。
说话人带有明显的儿化尾音,有人把北京话的浓重口音称为“京片子”、“京腔”。
“北京话”需要与“北京官话”区分开来,后者是官话方言的一个分区,其中包含北京话。
今北京辖境内绝大多数方言都属于北京官话,仅有部份郊区县(平谷的平谷话、延庆属北京官话与晋语过渡的延庆话)以及一些乡镇有特殊的方言。
北京话较常用的语词:
倍儿—特别的意思,形容词。
别介—就是别了,别这样那样的意思,也可以叫“甭(bíng)介”。
搓火儿—生气,憋气。
颠儿了—撒腿跑了,撤了,走了的意思。
甭—不用二把刀—技术不过关,不熟练,北京话与之相对的是两把刷子。
抠门儿—小气,吝啬。
劳驾—烦劳、劳动、劳人。
溜达—散步。
撒丫子—抬腿走开或奔跑,有时亦有“开溜”之意。
怂(sóng)—形容人怯懦不能干消停—踏实、安静。
三蹦子—三轮车藏猫猫—捉迷藏。
例1
我待见你,甭介, 挨墙靠壁儿,挨牌儿,插车,自己gě儿,话碴儿,上赶着,敢情,落忍,邪乎,邪性,较劲儿…
你姥姥的,你丫找抽呐(北京土话),麻利儿,颠儿了,屁颠儿屁颠儿,逗闷子,撂挑子,捅篓子,俩人闷得儿蜜,看哈乐奔去,穿汗沓儿,踏拉板儿,水舀子,热水窜儿,把儿缸子,大肚儿累塞,哈拉八西的,归置归置,饽饽匣子,娄一眼,怯不溜丢的。
哎呦喂!
就手儿,gái搂,lá la。
例2
说你一大老爷们儿家,一大清早儿的就站在当院满嘴跑火车,半点儿不着调。我隔着窗户纸这都运一脑门子气了,您这是唱的哪出儿啊?对,没错,就说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