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小升初常考的题目,3万多人今天赶考小升初 题目让你脑洞大开

小升初常考的题目,3万多人今天赶考小升初 题目让你脑洞大开

给你10余个英语单词,40秒时间记忆,你能说出多少?如果所有动物都说话了,能说出它的利弊吗?前段时间,阿尔法狗战胜了李世石,科技的进步是促进了人类的发展还是抑制了人类的发展?数学等式“4-3=5”、“4+9=1”,想象一下,在生活中探寻等式成立的理由……周六周日,2016年民办学校本地生小升初面试启动,包括成外、实外、实外西区、嘉祥外国语学校、西川中学、师大一中、树德中学博瑞实验学校、三原外国语学校、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等举行了小升初面试。

据了解,2016年民办学校招生规模较去年增加1000余人,录取机会比去年有所增加。

今年本地生面试,20所参加网报的学校共有34493人次,与2015年同期相比上升0.4%。

而4月30日的外地生面试,20所参加网报的学校共6746人次,与2015年相比下降了27.3%。

成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公办学校择校率实现连续4年下降。

“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成都一批优质民办学校得到老百姓广泛认可。

各校考察各有侧重

综合各个学校的考察来看,民办学校在选拔学生的时候更多的从学校自身特色出发。

西川中学在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时候,就要求学生将教材中曾经出现过的《美猴王》材料,改编成剧本。

而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则对学生进行了包括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4个方面的选拔,例如独一无二地开展了立定跳远的测评。

树德中学博瑞实验学校的选拔,则从学生进校就开始了,包括学生在排队时的言行举止,都列入学校的考核标准。

而在周六举行的三原外国语学校的小升初面试,则采用“综合素质网测+英语口语对话”的方式,三原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宋伟透露,网测内容包括“做人素质”“身心素质”“学业素质”等方面。

作为一所外国语学校,三原还特别强调英语口语能力,2分钟的英语口语面试环节,英语老师通过和学生进行口语对话来进行测评。

作文能力,都是学校所看重的,实外(西区)的作文是二选一。

《我今年正好12岁》或《我今年正好13岁》。

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还设置了抢答题,关于生活、文学、历史、地理等,共60道题目,每个班35个学生,老师每念出一道题,孩子们举手抢答。

考察孩子们的知识面、参与积极性以及性格特点。

实外——

古诗词考察全都跟春天有关

实外的选拔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自我表达等几个方面。

考生们在进入考场后,老师首先抛出问题,例如“你最喜欢的一本书”“你印象中最有意义的一次旅行”等等,学生自愿举手回答。

语文、数学学科的考察时间均为1个小时,语文几乎都是阅读理解,一段是关于孟母织布的文言文阅读,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见解。

现代文阅读部分,则给出了一段关于母亲节的材料,并且要求学生记录自己是如何跟妈妈过母亲节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诗词考察方面,“沾衣欲湿杏花雨”“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日迟迟春草绿”……考察的全都是跟春天有关的。

多数接受访问的学生都表示没有能够回答上“春日迟迟春草绿”相关的答案。

而不少同学都表示,数学考察的知识点和运算量等方面都超出自己的能力,记者采访超过10人,没有一名同学表示全部答完了数学的考察的。

英语方面则考察得比较简单,同学们跟着老师读几个单词或者简单的句子,旨在考察同学的语感。

成外——

10多个英语单词 40秒能记住几个

跟去年一样,送孩子参加面试的家长,把成外校门口挤得满满的,考生人数在1万人左右。

从早上8点开始,学生按照面试证编号,进入考场。

据了解,考察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单词记忆和口语测试,语文和数学均为1个小时,英语每个学生在3分钟左右。

语文包括文言文、阅读和作文。

其中,古诗词赏析有10道,作文是《心中开出——花》,分值60分,占总分的一半。

英语有两道题,其中之一是考察学生单词记忆能力,纸条上有10来个单词,每个学生用40秒时间记忆,然后在20秒内说出来;另一道是英语句子,老师朗诵后,让学生跟着诵读,主要考察学生的口语能力。

等待的家长

嘉祥——

说说“4-3=5 在生活中成立的理由”

在嘉祥锦江校区,有1000名学生参加了面谈,学校设了40个面谈室,每个面谈室两位老师。

面谈为综合性面谈,不分具体学科,重点观察学生专注力、思维方式、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面谈题目包括:给16个词语,40秒记忆,20秒回答能记下的词语;图形分析,给一个复杂的组合图形,数出其中正方形的个数;数学等式“4-3=5”,“4+9=1”,想象一下,在生活中探寻等式成立的理由;假如所有动物都说话了,其利弊是什么?和长辈聚餐需要注意的礼仪礼节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g2022042312580791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