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扇坠
盛夏酷暑难耐,在没有空调的古代,扇子成为古人消暑最好的朋友,也因此被冠名为“凉友”。为了追求美观,人们便在扇面上作画题诗,扇子上面的饰物也开始多了起来,其中以扇坠最为精美。
“南国佳人佩,休教袖里藏。
随郎团扇影,摇动一身香。
” 这是《桃花扇》中的一首诗,说的正是扇坠。
扇坠一般用玉石、珊瑚、玛瑙、象牙、香木等雕成,长不盈寸,精致小巧,便于在扇下悬挂、随身携带,更是雕刻精美,融合了具象、抽象、意象等传统雕刻工艺,充满雅趣,而它的吉祥寓意也体现着持扇人对于美好的追求与向往。
同时,悬挂款式各异、风格不同的扇坠作为一种文雅的装饰,就相当于一张文化名片,来表明自己身份的高贵。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枚清代早期的核雕松阴渔乐扇坠。
所谓核雕,是以果核为原材料进行雕刻,它是传统工艺中最具特点的一个门类。
核雕所用之核主要以桃核、橄榄核为主,也用梅核、樱桃核,兼及核桃壳等,单件可做佩饰、扇坠(清宫档案里称为扇器)、陈设玩赏品,连缀起来则可为念珠、手串、朝珠等,在意匠上属于立体微雕范畴。
这枚核雕作品在高仅三公分的橄榄核上,以通景式构图,浮雕溪岸松阴下,渔船两艘泊于岸边,船客与岸上的人正对饮言欢。
尺寸虽小,善用高浮雕、镂空等雕刻手法,呈现画面主题,人物表情生动极富动态,松树船舶等细节处理上也极为讲究,且用斧披皴刻山石肌理,阴刻细线描绘远山空间。
整件核雕备极工巧,在技巧表现上如同竹刻般层次分明,又如山水绘画般空间感十足,上有刻款“庚辰孟夏望前,陈子云製”。
陈子云是清初苏州一带的雕刻家,他在构图及雕刻技法上的妥善运用与处理,呈现出如诗画般的核雕微型空间。
扇坠,不仅质贵文心,也是古代爱情的信物。
它曾撩拨了旧时文人的情思,成为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一抹靓色。
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第一回即道:“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
”经典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也写扇坠,英台央师母做媒,并把自己的玉扇坠(蝴蝶形)作为定情信物,交与师母,寄下对山伯的一片情思。
孔尚任先生在《桃花扇》“访翠”“眠香”两出中皆写扇坠,侯方域抛扇坠至李香君楼上,一缕情思天可见,成就了一段爱情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