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描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优美句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豪放词派代表人物辛弃疾所作,一改豪放词风,颇有婉约风格。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动静结合,写出农村夏夜的美好。
诗人走在黄沙道中,皎洁的月光如水,偶尔听到一两只喜鹊拍翅飞走,一阵清风拂面,吹来稻花的清香,也似乎吹醒了蝉儿,也一起鸣叫起来。
看来又是一个丰收年啊,这怎能不叫人喜悦呢?
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对偶句?
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苏轼的一首词。词中的对偶句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和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两句。
②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句诗选自辛弃疾的《西江月》。
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经典题和写环境的诗句是什么?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乃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
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
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
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其中之一。
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微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四、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能表达诗人身份的句子是哪句?
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能表达诗人身份是这一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理由是:淳熙八年(1181),作者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这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创作的词。
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所以茅店是实写,也正表达了作者的身份。
五、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情景默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上片描写的景象
上片写的大约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词人在夜行中见到、听到这一切,他内心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这些描写在艺术上也是很动人的.从一方面看,词人正是用农村夏夜里特有的声音——蝉鸣、鹊啼、蛙叫、人声来渲染欢乐的气氛;从另一方面看,这些声音又全都是从夜行人的听觉中反映出来的,他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这正是寓静于动的写法,能够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宋代〕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是其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六、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50字?
在月亮明亮时惊动了鹊儿,夜风送来了蝉声。稻花香气使多人谈论,听到了蛙声。天边有少数星星,山前还有雨,在佛庙边的茅店不见了,跑到溪边,那不是茅店吗?
2018-09-02 14:19 · 回复Ta
七、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与月出惊山鸟,有一曲同工之妙的词句是什么?
答:《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与月出惊山鸟,有一曲同工之妙的词句是:明月别枝惊鹊
《西江月》
作者:辛弃疾 (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与王维《鸟鸣涧》中的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表现的意境是十分相似。
整幅画面生意盎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八、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怎么分节奏?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
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③
宋朝 ·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意思是: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这是一首词,句式长短不一,朗读时按意义划分节奏。
九、西江月词?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江月令”等。
唐五代词本为平仄韵异部间协,宋以后词则上下阕各用两平韵,末转仄韵,例须同部。
以柳永词《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为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
另有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五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等变体。
代表作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