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往礼仪的四种基本要求是什么?
①
1、适度原则即交往应把握礼仪分寸,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情境而行使相应的礼仪,如在与人交往时,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要自尊却不能自负;要坦诚但不能粗鲁。
2、自信自律原则是社交场合中一个心理健康的原则,唯有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自信是社交场合中一份很可贵的心理素质。一个有充分自信心的人,才能在交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遇到强者不自惭。
3、信用宽容的原则即与人为善的原则。在社交场合,宽容是一种较高的境界。
②
1、培养礼仪情感。礼仪情感即人际交往过程中,用一定的礼仪准则去理解、评价交往对象时产生的情感。礼仪情感需要在定向积累、体验和调整的过程中培养。
2、丰富礼仪知识。中华民族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有着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丰富的礼仪知识可以指导和约束我们的日常行为。
3、训练礼仪技能。礼仪情感和礼仪知识融会贯通,使之化为有声、有形、有性的过程,就是礼仪技能的训练过程。
4、维护礼仪环境。礼仪环境是人际关系发生的场所所构成的氛围,良好的礼仪环境,需要我们自觉维护的维护。
③
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现代交际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
【2】
称呼礼仪
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礼貌言词代称,要用准确的称呼,如爸爸、奶奶、老师、叔叔等。
【3】
问候礼仪
向父母、长辈问候致意,要按时间、场合、节庆不同,采用不同的问候。
【4】
尊师礼仪
见老师主动问好,少先队员敬队礼,分别时说“老师再见”。进出校及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要让行。
【5】
同学礼仪
与同学说话态度诚恳、谦虚,语调要平和,听同学说话要专心,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失恋 骂人 带脏字
④
交往礼仪的4种基本要求是,有礼貌,说话方式正确,仪态正确,交往方式正确。
⑤
诚信,尊重,自尊,自爱。交往礼仪的四种基本要求是什么?
二、礼仪的基本理念?
1、尊重为本;“礼者,敬人也。”礼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表示尊重: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尊重对手是一种风度,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我们在强调要尊重他人的同时,也包括自尊;
2、善于表达;“表达”是主动,“善于”则是有分寸、有尺度,词不达意或过犹不及都不可取,表现的太冷淡,对方肯定会认为你不热情、不友好,但表现的太热情,对方反而不自在,很局促,甚至会怀疑你的目的不纯,而产生戒备心理,不愿跟你打交道;
3、形式规范;因为礼仪是大家伙儿约定俗成的规则,你就不能特立独行、标新立异,对方的习俗是握手礼,你不能更改为拥抱礼,对方对你鞠躬表示感谢,你不能跟人家勾肩搭背,要入乡随俗,遵守规则。
能够将内在的素养、气质以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言行举止符合社会所要求的规范,这个规范就是礼仪。
基本解释
1、礼节和仪式。
2、人们约定俗成,表示尊重的各种方式。
3、礼仪也是人们生活中很需要的一种。
引证解释
礼节和仪式。《诗·小雅·楚茨》:“献醻交错,礼仪卒度。”《周礼·春官·肆师》:“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史记·礼书》:“至 秦 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北齐书·皇甫和传》:“及长,深沉有雅量,尤明礼仪。” 《春秋左传正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在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三、作为一名大学生应怎么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礼仪?
一名大学生应当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礼仪,首先,大学生应该主动摄取有关传统礼仪的基本知识,主动阅读有关书籍,学习相关的课程,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应当践行中华文化优秀礼仪的要求,以实际行动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礼仪,并介绍给其他人。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当今,我们一直在强调,倡导要使社会成为一个谐社会。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科克骄防矜。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谦敬礼让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在中国古人看来,诚是指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品格,也是道德的根本,故“养心莫善于诚”。
信是指一种诚实不欺,遵守诺言的品格。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在我们大学生活中,其实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就是一种对于自身精神境界的高层次的需要。
学习党章,上党课都是我们精神上的追求。
四、说“礼”的重要性的古文?
表示礼仪的古文如下:
1、《仪礼》。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内容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
2、《礼记》。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3、《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但是实际上是西汉末王莽时期大儒刘向和其子刘歆的伪作。
五、从礼仪学角度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做到“文明修身”?
1、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的缺失
1、大学校园的不文明现象影响构建平等友爱、融洽和谐人际关系
当前,作为高等学府的大学校园里仍有许多不懂礼、不文明的行为,还有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与学校这个象牙塔极不和谐的现象。
例如,,待人接物有失礼仪,公共场所举止不当、有损大学生形象;在学生与学校之间也存在不和谐的问题;有的同学故意欠交学费,甚至撒谎而造成家长与学校之间关系不和谐的问题。
这样对促成绿色人际关系的发展,营造校园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产生一定的障碍。
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已迫在眉睫。
2、尊师重教的意识减弱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
通过以下的场景描述我们应该可以看到: 发现部分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不是十分理想,学生碰到老师不打招呼,在路上见到老师视若无睹, 这些现象都说明学生对教师的基本礼仪的漠视程度已令人吃惊。
师生人际关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关系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着教育的使命,完成着人类文化的传承,实现着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不协调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师不仅应该在认识上树立正确的观念,而且在实践上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
只有这样,教育教学质量才会得到提高,师生人际关系才会更加和谐。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心理、思想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健康积极的培养和发展,才能达到“育人”的最终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展现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努力从思想上认识文明修身的重要性,从行动上增强文明修身的自觉性,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
2、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的原因
1、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中国实行的应试教育直接的导致了家庭和学校对孩子教育的方式。
2、社会现实的负面影响。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价值观也正经受着挑战。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和信仰的关键时期, 如果不加以指导, 很有可能会误入歧途,这也是导致文明礼仪缺失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3、当代大学生应遵循的文明礼仪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目前,大学生对该知识的认识较薄弱,要改变这种现象,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
1、着装整洁,大方得体。
2、男学生不蓄长发或染彩色头发、不佩带耳环。
3、女学生不留怪异发型。
4、男女交往举止得体,在公共场所不勾肩搭背,不搂搂抱抱,不当众亲吻。
5、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不在校园内乱写、乱画、乱张贴。不践踏草坪,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6、自觉维护教室的卫生清洁,不在教室内吸烟、吃食品、乱扔杂物、随地吐痰。7、对课堂上老师讲述的内容有异议时,最好下课后单独找老师交换意见,共同探讨。若非提不可时也要注意场合和方式。态度要诚恳,谦虚恭敬,不可扰乱课堂秩序,影响授课计划。
8、在进出门口、上下楼梯时和老师相遇,学生应主动招呼,请老师先行。如环境狭窄(楼道、走廊)应向旁边跨开一步,给老师让道。
9、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或宿舍时,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
10、在图书馆就座时,移动椅子尽量不要发出声音。走路时要轻,阅读时不要出声,不能大声喧哗、吃零食、扔废纸。不要放书或其他物品为朋友或自己占座位。不要在阅览室睡觉。
总之,良好的校园文明不仅能为师生营造好的工作、学习环境,而且对于塑造学生形象,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素质大有裨益。为了有效整顿校园不文明行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努力创建文明、和谐校园。
4、当代大学生应遵循文明礼仪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特别是大学生文明礼仪的不尽人意,有必要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1、礼仪教育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
一个国家的强盛不仅体现在经济实力,还体现在公民的文明素质上。文明素质越高,这个国家的发展潜力越大,提升大学生的文明素质,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也利于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实力。故礼仪教育理当成为我国高校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的必修课程。
2、当代大学生面临学业、就业等多种竞争压力,加强个人修养,提升自身品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一代的大学生可塑性是极强的,通过礼仪培训,他们不仅能获得展示专业知识才能的良好机遇,还可以成为大有希望的高级公关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在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表率的作用。 相反, 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 不可能成为优秀人才。
3、大学生文明素质的提高可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通过开展“学礼、知礼、懂礼”教育活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文明礼仪观念。构建文明礼仪教育平台。学校要为学生创建整洁、舒适的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 不断积累交往经验, 展示礼仪的魅力和大学生的风范。
5、加强文明礼仪的途径
1、强化教师的作用加强礼仪教育还应强化教师的身教作用,教师在传播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礼貌礼节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注重礼仪实践,形成良好的礼仪氛围。
通过校园网、宣传栏等介绍名人名师处世修身的轶事,还可以通过讲座、辩论赛、演讲会等形式,将礼仪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中,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要求大学生从现在做起,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念,树立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当然, 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提高,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行。
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才能取得。
六、礼仪的起源、发展、形成分别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影响?
礼仪的起源: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
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礼仪究竟何时何故而起,自古以来,人们做过种种探讨,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礼仪起源说:
1、天神生礼仪。
2、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
3、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
4、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
5、礼生于理,起于俗。何为礼仪,礼仪即礼节与仪式。
发展:
1、萌芽时期--原始社会时期,此亦周口店山顶洞人,用曾骨作装饰,死人身上撒。
2、革创时期--新石器时期,半坡遗址,仰韶文化,等卑有序,男女有别。
3、形成时期--青铜时代,原始社会解体,向奴隶社会过渡,劳动活动升温,推翻殷王朝取而代之的是周朝《周礼》产 生,将人们的行为举止,心理情操系统地纳入一个等卑有序的模式之中,要求人们依礼而行。
4、发展变早时期--西周末期,出现了所谓的“礼崩乐坏”的局面,春秋战国时间,相继涌现出孔子、孟子等思想圣人,发展和革新了礼仪理论。
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系统地阐述了礼仪的本质与功能,在他的《论语》里有74处谈到礼仪要求人们用首先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他是主张以礼治国的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古之礼的内涵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典章制度,如各朝代的典章制度,二是社会一切人的行为和举止规范,这是典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形成。
5、强化、衰落时期(公元前221的)(唐、宋、明、清)
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成为后来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体制的基础,汉代、唐代、宋代、礼仪研究硕果累累,明代时,交友之礼完善,忠、孝、节、义等礼仪日趋繁多。
特别是宋代家庭礼仪的发展是一个特点,主要代表人物有司马光(北京史学家),朱喜熹(南宋理学家)等代表作有《速水家仪》《朱子家礼》。
清代后期,清王朝政权腐败,民不聊生,古代礼仪盛极不衰,一些西方礼仪传入,北洋新军的陆军开始用西方军队的举手礼等,代替不合时宣的打千礼等。
形成: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意义,影响:
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自然促进了人的素质的提高,高素质的人对礼仪文化也就更重视。在当今社会学习现代社交礼仪具有深远的意义。
学习礼仪是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
对外开放的国策打破了长期封闭的环境,使得人们深刻地意识到坐井观天只做一只井底之蛙已难以适应形势,唯有从井底跳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才是现代人应有的意识。
要从狭小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除了应具备一些必备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如何与人相处的法则和规范。
这些规范就是社交礼仪。
礼仪的学习能够帮助你顺利地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能够更好地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美好印象。
学习礼仪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范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商品流通关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合作,同时更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皇帝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
这对于一个企业或服务行业而言,就更需要积极地适应这种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总是需要具体的人去实施、操作的,这些实践者如不懂得现代的社交礼仪,那么就很难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比如说一个供销员上门推销产品时,如事先不敲门径直而入,那是不礼貌的,甚至会被人误解。
所谓“礼多人不怪”,在市场经济的氛围下,人们不仅为自己也为组织均应更多地了解学习社交礼仪的知识,帮助自己顺利走向市场、立足市场。
学习礼仪是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
尤其是人们交往的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了不见面的远程沟通,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
这种现代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的变化给人类社交礼仪的内容和方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在这种沟通的条件下,实现有礼有节的交往,去实现创造“人和”的境界,这是学习礼仪的另一意义。
学习礼仪是争做现代文明人的需要
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人人均是大家庭的成员。
们国家提倡每个公民均应争做“四有”新人,即做一个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知识的人。
要争做“四有”新人,那么学会必要的礼仪知识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们经常会对擦肩而过的一位先生或女士行注目礼,这是因为他们高雅的气质或潇洒的风度深深吸引了们。
那么如何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好印象呢?起码的一点就是多学一点社交礼仪,它可以免除你交际场上的胆怯与害羞,它可以指点交际场中的迷津,它可以给你平添更多的信心和勇气,使自己知礼懂礼,做一个有教养的、有礼貌的、受人欢迎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