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用对比的手法写记叙文,冬爸教写作文之十二-记叙文中如何使用对比

用对比的手法写记叙文,冬爸教写作文之十二-记叙文中如何使用对比

一篇好的记叙文,能给人以新奇、感动和思考。无需议论,只需要通过人物的活动、语言、动作、心理,周边景致,细节描写就能把社会、人性搬到文字里。一篇好的记叙文一定是对比强烈、情节起伏、细节深刻,语言到位的。

对比本来是一种修辞,但它也可以作为构思文章结构的一种方法。站在整篇文章的角度来看,合理地运用结构对比可以强烈地突出主题,达到馈人心神之效果。

以下两篇文章来自网络:

21和4的故事

宁静的夏日午后,一座宅院内的长椅上,并肩坐着一对母子,风华正茂的儿子正在看报,垂暮之年的母亲静静地坐在一旁。

忽然,一只麻雀飞落到近旁的草丛里,母亲喃喃地问了一句:“那是什么?”

儿子闻声抬头,望了望,随口答道:“一只麻雀。”说完继续低头看报。

母亲点点头,若有所思,看着麻雀在草丛中颤动着枝叶,又问了声:“那是什么?”

儿子不情愿地再次抬起头,皱起眉头:“我刚才告诉过您了,妈妈,是只麻雀。”说完一抖手中的报纸,又自顾看下去。

麻雀飞起,落在不远的草地上,母亲的视线也随之起落,望着地上的麻雀,母亲好奇地略一欠身,又问:“那是什么?”

儿子不耐烦了,合上报纸,对母亲说道:“一只麻雀,妈妈,一只麻雀!”接着用手指着麻雀,一字一句大声拼读:“摸—啊—麻!七—跃—雀!”。然后转过身,负气地盯着母亲。

老人并不看儿子,仍旧不紧不慢地转向麻雀,像是试探着又问了句:“那是什么?”

这下可把儿子给惹恼了,他站起身来,挥动手臂比划着,愤怒地冲母亲大嚷:“您到底要干什么?我已经说了这么多遍了!那是一只麻雀!您难道听不懂吗?”

母亲一言不发地起身,儿子不解地问:“您要去哪?”母亲抬手示意他不用跟来,径自走回屋内。

麻雀飞走了,儿子沮丧地扔掉报纸,独自叹气。

过了一会儿,母亲回来了,手中多了一个小本子。她坐下来翻到某页,递给儿子,指着其中一段,说道:“念!”

儿子照着念起来:

“今天,我和刚满三岁的小儿子坐在公园里,一只麻雀落到我们面前,儿子问了我21遍‘那是什么?’,我就回答了他21遍,‘那是一只麻雀。’他每问一次,我都拥抱他一下,一遍又一遍,一点也不觉得烦,只是深感他的天真和可爱……”

老人的眼角渐渐露出了笑纹,仿佛又看到往昔的一幕。

儿子读完,羞愧地合上本子,强忍泪水张开手臂搂紧母亲……

很有意思的是,在没有打这篇稿子的时候,充盈着文字的地方是一片空白。

这是一个纯净到像自来水一般简单的舞台,你是想用糟糕的文字涂鸦它呢还是要用感人的文字装饰它?短短的几百字,竞能达到直击人心灵软肋的效果,让人长久唏嘘,难以忘怀,这就是作文的力量。

故事的核心就是对同一个问题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的对比。

通过用长大的孩子对老人的态度和同一个孩子长大前老人对孩子的态度的两相对比,使母爱的伟大赫然于纸上,让人禁不住内心深处情感的涌动。

文章是典型的记叙文,有人物对话、动作、心理,通过写实反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不由得让人伸指赞叹。

类似的例子还出现在一对夫妻身上。再来看一篇:

半个西瓜的故事

一天中午,我下班回家,热得满头大汗。

打开冰箱一看,里面竟然冰着半个西瓜。

我喜出望外,拿出来三下五除二地啃了个干净。

正在这时,妻子徐蔓也回家了,一进门就嚷嚷:“渴死了!热死了!”打开冰箱一看,她愣住了。

我告诉她那西瓜我吃了。

她的脸上掠过一丝不快,连忙拿杯子去倒水。

一提水壶,里面也是空空如也。

她一下子冒火了:“你也不知道烧点水。

回家这么长时间都干什么了?”我也生气了:“凭什么都是我干?”为这事,我俩冷战了一星期才和好。

星期六,我独自回到父母家。

他们一见我就问:“怎么一星期没见到徐蔓了?”我就把我们闹别扭的事原原本本地说了。

妈妈一听就责备我,做事不该只顾自己而不顾别人。

我不以为然:“不就是吃了半个西瓜嘛,有什么大不了的?”爸爸笑了:“你也不用替自己辩解。

明天是星期天,你们都过来一趟。

”第二天,我和徐蔓带上孩子回到父母家。

一进门,爸爸就支使我出去买醋。

等我买了回来,爸爸说徐蔓带着孩子出去了。

说完他就抱出半个西瓜给我:

“看你热得一头汗,吃点西瓜解解渴吧。”那半个西瓜足有四五斤,爸爸递过来一个勺子:“吃不了就剩着,让你媳妇回来吃。”我接过勺子大吃起来,吃了不到一半,肚子已经胀了。

一家人吃午饭时,爸爸突然抱出两个半拉西瓜放在桌上,对我说:“你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我很纳闷,仔细地瞧了又瞧:一半是我刚才吃的,另一半也是吃过的。看了好一会儿,也看不出什么名堂,只好摇了摇头。

爸爸指着西瓜说开了:“这一半是你吃的,那一半是徐蔓吃的。我告诉你们俩‘如果吃不完,就把剩的留着给对方吃’。你看徐蔓是怎么下勺子的?从旁边往中间掏,一半吃完了,另一半却没动。再看你,从中间开始掏,把瓤都吃了,把旁边留给别人。谁不知道瓜瓤甜呀?从这点小事上看,徐蔓就比你有心得多。”

我的脸一下子红了。

爸爸意味深长地说:“两个人过一辈子,能有多少轰轰烈烈的事?夫妻的感情体现在哪里?就体现在平时一滴油、一勺饭、一瓢汤上。

上次你为吃西瓜的事和徐蔓吵架,还振振有辞,那明明是你不对。

要是换了徐蔓先回家,肯定会给你留一半的。

别看这是不起眼的小事,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

一块西瓜里就有居家过日子的大学问。

再冷的心,你一点一点地暖它,总有把它焐热的一天;可是再热的心,你要是一勺一勺地浇冷水,也总有一天会彻底地弄凉了它。

你想想:要是徐蔓像你一样,事事都不想着你,久而久之,你会怎么想?”

真是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我蓦然发现,平日里回家时放好了的拖鞋,茶几上晾好了的茶水,下雨天门口摆好了的雨伞,竟然都是徐蔓的一片深情。可我呢,却大大咧咧,视而不见,不懂得将心比心……

想到这儿,我惭愧极了,赶忙把我已过了凉水的饺子端给徐蔓:“我这碗已经不烫了,你先吃吧。”

徐蔓笑了:“你少在爸妈面前装蒜了。”

爸爸也笑了:“能下决心装一辈子,就是个好丈夫了。”

这是一篇比较接近生活的故事,故事的核心就是吃西瓜时的每个人的心思,扩大了来就是一篇文章。

生活中总有很多的事情让我们感动,有的微微触疼了我们的心灵,有的是极大地震撼了我们的心灵,无论如何,当你有所触动的时候一定记得要把这些感受写下来,因为这些事情能触动你,就一定能触动每一颗如你一样美好的心。

我们孩子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把这些触动加工一下,让它通过文字焕发出更强大的力量,触动每个读者。

那么,这类文章该如何写?记叙文和说相声一样,需要在文章的开头抖出包袱,埋下伏笔。如果一开始就让读者猜到了结果,这篇记叙文就是失败的。包袱也不宜过多,一到两个就好,太多容易掉进不真实的陷阱里。

对比可以是围绕某一件事情,不同参与人的不同处理方式形成对比;或者围绕某一件事情,同一个人前后不同心理的对比,都可以形成强有力的碰撞效果。

前者的例子就是上面提供的两篇现代文。

后者的例子比较多,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

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

再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

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以济南市某区2014年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作文《这就是幸福》为例。幸福是一种感受,不同的孩子经历不同,理解不同,对幸福的解读是不一样的。下面一篇范文就是采用了对比结构的手法:

这就是幸福

文/郑忆韵

七年前,我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你是将我捧在手心里的男人。

记得刚上小学的我,爱上学路上的那段时光。

我坐在你那辆“老坦克”上,靠在你宽厚、温暖的后背,看着沿街的风景,夏日,你的衬衫会渗出汗迹;透过开衫嗅出淡淡烟草香的是春秋季;冬日,你的羽绒服在阳光下蓬松而柔软。

一年四季,时光在变,风景在变,只是你高大背影一尘不变。

“坦克”到站,我跳下车,你为我背上书包,我转身蹦蹦跳跳地走进学校,其实我知道,你并没有走,你总会把头颈伸得老长目送我走进教室楼,直到没了身影。

你才看一眼表,把你的“老坦克”骑得叮咣作响急速驶向你的单位。

你总把自己弄得满头大汗为了多看我一眼。

是的,这些我都知道……

七年后,我是想要独立空间的叛逆女生,你是依旧将我捧在手心却敌不过岁月的男人。

我痴迷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中,我讨厌外人的打扰,因此象征性地在我房间门上挂上一块“请敲门”的牌子。

门总是关着的,这也隔断了你走向我的路。

晚上,已近凌晨我被手头的几何题“折磨”得心力憔悴。

草稿纸用了一张又一张,散乱地遍布在房间四周,门是虚掩着的,其实我是知道的,你几次在门前徘徊想进来,但看着门上的牌子,你却选择在门外凝视着我。

你的目光是如此温柔,记忆中高大结实的臂膀从未流露出过柔情,但时光,将你打磨成一个“小老头”。

你的眼神竟有慈祥,宁静如一剂镇定剂将我浮躁的心慢慢安抚下来。

是的,这些我都知道……

经不住似水流年,逃不过此间少年。

你总以各种姿态注视我。我也早已习惯有你的存在。虽然你没有给我多么优越的生活,但我依旧幸福,依旧爱你,就像曾看到的一句话:

豪车没什么了不起,因为里面没有爸爸。

一段距离,一种凝视,一生守护,这就是幸福。

文章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通过不同时间段父亲一如既往的陪读,统领一条父爱的主线,利用七年前和七年后,我截然不同的态度对比和父亲不变的反映,向读者表达了感人的父女之情,使情感升华到极点。

文章的字里行间溢满了幸福。

“豪车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里面没有爸爸”,当读者看到这里的时候,就已经被作者平实朴素的真实情感所打动,最后一自然段,以凝炼的语言升华幸福的概念。

实在是一篇佳作。

其实,生活中只要有矛盾存在,就会有对比。

在对比中感悟生活,提升主题,从对比中寻找写作素材,以对比构思文章结构,是现代中学生应该学会的一种方法。

好吧,如果看到这里你依旧没有要尝试去写一篇对比结构作文的想法,算我什么都没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e20220603064607fc4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