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心中总有一些不愿让人发现的隐秘角落,
可能是因为某事对朋友暗自嫉妒,可能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而偷偷自卑,也可能是因为自己脑海中产生了这些负面情绪,而忍不住厌弃自己。
如果你心中也有那些想说又说不出的脆弱,
那你一定要读一读熊猫君今天推荐的这本书——夏目漱石的《心》。
在这本书中,夏目漱石告诉我们,
要允许自己不够好,要学会放过自己。
书中的“我”是个大学生,偶遇了一位奇怪、又莫名有熟悉感的先生。
他明明很有学问,却不作为;家境优渥,身边有爱妻陪伴,却不感到幸福。
他和这个世界之间,总是有一道看不见的隔膜。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秘密最终在先生的一封自白信中得到揭晓。
原来,
先生曾有一位挚友K,他们两人都爱上了房东的女儿。
原本对K极为亲近信赖的先生,暗自对K产生了嫉妒和防备之心。
他利用K性格上的弱点,劝诱K不要因为爱情而背叛自己的原则,并且抢先向女孩求了婚。
K遭受着精神动摇和好友背叛的双重打击,深陷绝望,最终自杀身亡。
在K自杀的那一刻,先生自以为纯洁高尚的心便也不复存在了。
余生的每一天,先生都如行尸走肉一般,活在悔恨与痛苦,以及对自己的深深厌恶和谴责之中。
在熊猫君看来,先生虽然不是无可指摘的白莲花,但也绝对称不上是坏人, 他只是一个敏感脆弱,又不肯让自己放松一点点的可怜人。 因被自己深信的叔父侵吞财产, 先生一方面很难对别人产生信任, 另一方面又暗自要求自己绝不能成为像叔父那样的恶人, 为了帮助被逐出家门的好友K,他将其接来同住,从精神到物质都给予了K很多帮助。 k自杀后,先生默默背负了“逼死好友”的罪恶感与愧疚感多年, 他自我厌恶、自我谴责、自我放逐,几乎用自己整个人生来赎罪。 熊猫君觉得,正因为先生要求自己必须成为一个正直高洁的人,所以才无法原谅自己人性上的污点吧。 就像先生在自白信中说的那样, 世上没有像模子刻出来一样的恶人。平时大家都是善人,至少大家都是普通人。然而正因为一到紧要关头就会突然变成恶人,所以才可怕,所以才不能大意。——《心》
柏拉图说,人类的本性将“永远倾向于贪婪与自私、逃避痛苦、追求快乐而无任何理性。
”
也许我们不愿承认,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非常脆弱的碎片:自私、孤独、悲观、妒忌……
还有因为这些阴暗面而随之产生的自我厌恶。
所以我们需要夏目漱石,需要《心》这样鞭辟入里的经典,
来毫不留情地戳破我们的自我伪装,来面对的真实的内心世界。
但这本书绝对不是让你认清内心世界后厌恶自己,
而是用先生痛苦孤独、自我拉扯的故事告诉你,
比起无止境地苛责厌恶自己,我们更要允许自己不够好。
《心》是“我”作为旁观者一步步剥离先生的秘密之书,借“我”之口来复刻一段背负着痛苦的人生。
而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夏目漱石透过书中人物来自我审视和剖析的自白之书。
先生的人生中有不少夏目漱石本人的影子。
夏目漱石幼时被寄养给父亲的朋友,后来由于养父母关系破裂才回到家中,但依然是家中不受欢迎的孩子。
他曾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教书,但一次他的一名学生因为他的严厉批评而投水自尽。
当时的知识分子圈对他猛烈抨击,舆论说是他逼死了学生。
这让夏目漱石的神经衰弱愈发严重,只得辞去工作,用写作来疗愈自己,结果名声大噪。
凭借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他被称为日本“国民大作家”。
他的头像曾被印在千元大钞上。
许多有志于文学的青年聚集在夏目门下,几乎成为了他的学生,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是我们熟知的芥川龙之介。
中小学选他的作品为教材,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读过他的作品。
虽然在文学上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但是夏目漱石一辈子都活在自责和痛苦中。
这种精神上的痛苦伴随了他的一生,甚至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健康,夏目漱石艰难地自我拉扯直到生命的终结。
《心》作为夏目漱石的晚期作品,可以说是他一生的痛苦与反思的总结。
他用极其细腻的手法,剖析了一个自我厌弃,一个过度自我苛责,一个不允许自己不够好的男人痛苦孤独的一生。
读完这本《心》,你可能会从先生痛苦自责的人生故事中获得这样的感悟,
作为普通人,虽然我们向往崇高,但难免会说错话做错事,比起无止境地苛责厌恶自己,我们更应该学会接受自己不够好,学会放过自己。
如果你心里也有想说却说不出的脆弱,就让《心》帮你酣畅淋漓地全说出来。
#辩论时刻#
你觉得平时善良的人,
偶尔作恶,应该被原谅吗?
理由是?
在评论区留言,
编辑大大将选出3位走心留言,
各赠送书籍《心》1本,包邮寄送。
留言截止时间:4月1日12点。
欢迎下载网易蜗牛读书app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