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记得喝水哟”是说的比较多的话语之一。
网上也有调侃:“没有什么是一杯热水解决不了的 ,如果不行,那就两杯。
”对于“喝水”这件事也让妈妈们操碎了心。
喝水这件事对身体的影响是医学讨论的话题,如果从孩子上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直经常跟自己的子女说这句话,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样说背后的假设是什么?这些是今天咱们要聊的话题。
语言有能量,人的思维要借助语言来实现
语言有能量,像利剑一样有力量,是我们使用的武器之一。
人类是猴子变的,人类共同的祖先是谁?世界人类学主流观点认为我们现代人是智人的后代。
大约7万年前智人从非洲出发消灭了其他人类物种,到了欧洲、亚洲,甚至澳大利亚,在大约7万年前到3万年前之间,智人发明了船、油灯、弓箭、缝衣服的针,也出现了宗教、商业和社会分层。
为什么智人这么牛?研究发现在这段时间出现了认知的革命——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用全新式的语言来沟通。人类的发展史上语言像核武器一样,拥有无与伦比的威力,帮助智人取得了胜利改变了人类的进化史。
我们的思维要借助语言来实现,没有语言没有思维。怎么来理解?当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好像自己在对自己说话,即使我们不出声,如果用仪器记录的话,声带和说话是一样的也在悄悄地振动。
举一个例子,当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掰着手指头做加减运算的时候,他们会不自觉地小声地嘟囔着,或者嘴唇做着跟说话时一模一样的动作。
禁止嘴唇动作,孩子不会思考了。
再举一个极端的例子,西汉末年的太子刘婴三岁的时候,被囚禁,不允许任何人跟他交流,结果到了成年他的智商只停留在四五岁阶段。
一个天生耳聋的人,如果听力不在三四岁的时候恢复,很难融入社会。
这样的例子从反面表明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记得喝水哟”这句话不合理的想法是什么?
听话听音“记得喝水哟”这样简短的一句话,背后隐藏的思维、观点可能是什么呢?“喝水”这件事非常重要,“喝水等于不生病”“不喝水等于身体生病”思维,把“喝水”的行为上升到“身体健康”的高度。
喝水等同于保持、维护身体健康的全部。
补充适当的水分,是拥有健康的一小部分,把一小部分的问题扩大、上升为全部,显然是一个不合理的想法。
这样的事例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比较常见。
比如一个六年级成绩非常优秀的孩子,一天忧心忡忡地跟我说:老师我现在晚上睡不好,一想到升学考试就紧张,我要是考不好,成绩下降,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高中,上不了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我这一辈子不就完了吗?在这个孩子的想法中“这次考不好等于下次考不好”“考出好成绩等于好初中,等于好高中,等于好大学,等于好人生”,顺着这样的逻辑,结果成了“考出好成绩等于成功人生”,很显然,这是特别不合理的想法。
同时,这样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再比如一次生意不成功,可能哀叹:人生完了;一次讲错话,等于“我就是个不会讲话的人”等。
“记得喝水哟”,孩子听到这句话又该作何反应?
“记得喝水哟”这句话还包含妈妈对孩子的一种看法,认为“孩子记不住这件事,需要大人时刻操心”,在孩子那里接收到的信息是什么?一种是如大人所愿“我记不住事”“我离不了大人”,“我不行”,就这样在日常的繁复话语中,孩子逐渐形成对自我的认识“我不行”这样的信念在心里扎根——你瞧,我连喝水这么小的事都记不住,都需要大人来提醒,唉,我不行。
这是听话的孩子在配合大人朝着大人预设的剧情发展。
还有一种是孩子反抗,有的是无言的置之不理,有的是语言对抗,导致亲子关系疏远、冲突等。
其实孩子内在渴望妈妈说“你能行”。
不难看出,妈妈担心的是“不喝水”这件事情,觉得在这件事上孩子不行,传递给孩子的是妈妈的不信任,妈妈的掌控,从而形成“我不行”的自我评价。
“记得喝水哟”这是妈妈的爱,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爱?
说到这里,大家也许有点清晰了,“记得喝水哟”这是妈妈的爱,怎么把这份爱传递给孩子,或者我们心中有爱,如何让周围的人感受到爱,而不是担心,控制,不信任,这确实是一门沟通的学问和智慧。
——————END——————
讲师:康燕燕 编辑:张红荣
康燕燕简介: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中科院督导心理教练
省级骨干教师、市级拔尖人才
擅长亲子咨询、学生学习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