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山花对海树韩今谅内容简介,下面小编就以2000字给大家详细介绍山花对海树韩今谅,预计阅读需要5分钟!
文 / 东篱
我没想到,这本巴掌大的书竟会如此沉重。
我也没想到,一个87岁的女作家,会对街头人的生活有如此敏锐的洞察,如此精准的呈现,如此犀利的思考,对那些夹杂着汗水或鲜血的生命有如此深刻的悲悯。
6本小说,都是三字标题,在目录页上排列整齐,略加组合,绝对像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小红花,灰烬中的火焰;推冰人,暮春寒;兰花草木,长生林。
在正文中,每个故事开头的页码标题永远是巨大的黑色楷书,顶天立地,排列在最右边,仿佛用尽了十二分力气,依然离不开边缘位置——就像故事中那些人物的处境一样。
六个故事,都关乎生死。
韩今谅,《山花对海树》。
《小红花》和《长生林》直面死亡。
《长生森林》里的老木屑都病了,他和医院签订了遗体捐献协议,不停地跟别人说捐献的好处,其实他也在不断地劝说自己,让自己坦然面对结局。
因为他发现“今天不死,明天不死,要死的时候才发现死不起”,他总觉得女儿过得不如意都是自己的错——半年后没结婚是为了赶上单位分房。
他节俭得去药店听课、取鸡蛋,女儿和孙子来家里吃饭,却倾其所有满足他们。
他不想让自己的后事给女儿增加负担,但还是毫不犹豫地给女儿交了3万元的微商代理费。
临死前,他一直惦记着,是想给女儿买辆新电动车,我给你一个月的时间攒点,到年底再给你换一辆,这次捐赠的事情决定给个奖励,可能年底都不会。
他终究迫不及待地完成了这个心愿"他摊开手,破伞在风雨中被撕裂,露出了锈色的骨头"这句话让我莫名其妙地凝视了许久。
故事的结尾极其含蓄和残酷——寻找他最后骨灰的人不是他的女儿。
《小红花》被作者哥哥改成电影搬上银幕,叫《送你一朵小红花》,我特意去找了一下,虽然人物相似,情节相似,也让人泪目,但总觉得电影和书是两个不同的方向。
电影以爱情和亲情为主线,所以将女主角方媛儿(片中叫方小媛)的年龄改小,增强了魏一航父母和小媛父亲的刻画。
而小说的侧重点是生命,癌症患者的生命。
轻松中略带幽默的文字,却很容易让人笑着笑着就哭了。
如牛小兵的生日愿望是当爷爷,上一般的爷爷,那种公园,什么都会,什么都会,想做什么,从来不缺朋友,更多的是我们看到的都是开心的,上那种。
比如,方元儿吃西瓜要从心开始,因为不先吃心,我吃不了西瓜。
红发、蓝梦、红花、黄烟、白光都是彩色的,但癌症患者的生活却是黑白的。
作品的基调并没有因此而陷入绝望,故事的最后,魏一航目之所及,羊群里开满了鲜红的花朵,"那些不幸从此无用,无数的酬劳提前付出,无法拒绝。"
其余四篇写活着,却比死亡更凌厉。
《晚春寒》中,侯承毅最好的兄弟追上了妻子,友情和爱情同时被背叛。
情节和很多狗血剧情一样,但作者的文字,化腐朽为神奇。
"最后一道菜在另外两道已经放凉的菜中间又热又傲慢地端上来",这不是在隐喻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吗?
终于短兵相接扭打之际,作者居然拉出了大段《核舟记》课文,什么“苏、黄共阅一手卷”,什么“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细思妙绝。《兰花草》极具讽刺意味,作为老板最信任的司机,洪正努力融入老板知识分子的朋友圈,直到老花骄傲自己这里没有白丁,连家人都不是白丁。
然而,他心爱的同居女友却在最后一刻选择了别人,她喜欢的是对方忠诚、努力、笨拙、固执,对婚姻和未来有着最本分的规划。
我们的唏嘘,一如洪峥的惊愕——那个人不就是原本的他吗?
《灰里焰》也是写“三角关系”,但三个人,都那么让人同情。
丈夫是铁汉,极其深情,在即将面临巨额债务的时候,他会用离婚的方式拯救妻子和女儿,独自离开,在妻子重病、还清债务后瘫痪在床的时候,他毅然回到了妻子身边。
为了照顾妹妹,妹妹进入了家庭,对姐夫产生了感情,为了那一点点希望,为了早晚会发生的事情,她无怨无悔地排队等待,规则是她要在一米线外等,她要在一米线外等。
三个人的生活,就像经常踢到女儿脚下的蜂窝煤,不是完全燃烧而是彻底破碎。
《推冰人》因作者的巧妙布局而令人极为感慨。
在故事的前半部分,写的是一位老父亲如何设法维持他濒临死亡的披萨店,以及他如何不惜一切代价偏爱吸毒成瘾的儿子。
任谁都觉得,他的溺爱不可理喻。
当他终于缓缓吐出真相,像巨石入水,像花瓶落地,像子弹出膛。
“那一天他真的很幸福。”
能怨谁呢?
很喜欢苏方对这本书的评价:
她的叙述是那么的清醒,带你一路看世界,保持车距——只要走近一步,就要亲眼看到苦难,亲耳听到凄厉的呐喊,再走近一步,就要永远留恋,时刻提醒你生命脆弱而尴尬,无力而有限。"
简短的六个故事,让我们阅尽生命的脆弱不堪与生活的艰难无力。
然而,正如故事中的老艾萨克所问,“如果你清楚地知道下一秒是巨大的幸福,你还愿意努力生活吗?”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珍惜还能拥有的每一个此刻,拼尽全力,好好去活一场。
为这、无可再得的生命。
202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