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矛盾论斗争中求团结,下面小编就以3835字给大家详细介绍,预计阅读需要10分钟!
《矛盾论》是毛主席经典哲学著作。
全书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引言、两种世界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中对抗的立场和结论。
毛主席在书中,深刻而系统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中国革命经验,从理论上讲清楚了革命事业的内在逻辑与发展方向。这篇文章,我们来解读“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这节内容同样很重要,毛主席阐述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原理,讲清楚了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重要内涵,把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提炼出来了。老规矩,我们一起分段解读!
1.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即矛盾的统一和对立,简称对立统一。
毛主席认为,在哲学中,同一性、统一性、一致性、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赖(或依存)、互相联结或互相合作,这些不同的名词都是一个意思。很多人,容易搞混淆同一性和统一性,其实二者意思相同。好比妻子,也叫老婆、媳妇、婆姨、娘子、夫人、太太、孩子太娘一样,有多种叫法。然而,人们习惯称其为“团结”,不喜欢称其为“身份”,就像人们习惯称爷爷爷爷、猪肾猪肾、马桶马桶一样,总之,矛盾的身份就是矛盾的统一。
那么,矛盾同一性具体定义是什么呢?
毛主席认为,“矛盾同一性”有两种形式。我们来看原文:
第一,事物发展中的每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都以对立的方面作为存在的前提,双方是统一的;第二,矛盾的双方,按照一定的条件,各自向其对立的方面转化。
简单地讲: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会朝相反的方面转化。
这就是所谓的矛盾同一性。
矛盾同一性,有两种不同形式,就意味着它有两种不同的含义。毛主席是如何解释的呢?请继续往下看。2.矛盾同一性的两种含义。
毛主席在文中讲到,矛盾同一性有两种含义:一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条件,二是矛盾双方依一定条件相互转化。第一种含义:矛盾双方互为存在条件。
毛主席认为,事物矛盾的各方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在文章中,毛主席举了很多例子加以说明:生和死,上和下,祸和福,顺利和困难,地主和佃农,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等矛盾体,其矛盾双方都是互为条件存在的,相互依赖的,缺一不可,少了另一半就无从谈起。没有生,就没有所谓的死;反过来,没有死,也就没有所谓的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历史典故告诉我们,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坏事可以转化为好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好事坏事会相互转化,我们必须用辩证的态度看待问题。
比如炒股的都知道,股票每天都有买卖,所以股票时不时就会涨跌,这个涨跌,买卖是相互矛盾的,如果股票只涨不跌,或者只跌不涨,那就不是正常的股市。
《道德经》:"世人皆知美是美,恶却已在;知善是善,恶却已在;"意思是说,天下人皆知美是美,是因为丑的存在;人皆知善之所以是善,是因为恶的存在;老子认为,美与丑,善与恶,都是相对存在的,因为对方存在,而且认为这是自然规律,这个规律是永恒的。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继承了老子矛盾相互依存的哲学观点,并且在老子的哲学基础上,做了更系统的阐述,把矛盾双方互为条件存在的原理,讲得更具体、更通俗、更生动。从而让普通的干部、士兵及人民群众,都读懂矛盾哲学,能理解阴阳之道的内涵。传统学者,把阴阳之道,讲得云山雾罩,人民群众看懂的少。而毛主席,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结合中国革命事业,把传统的阴阳哲学原理,讲得更为通俗、具体、系统。第二种含义:矛盾双方依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毛主席认为,事情不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就完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情况,事物矛盾的内部会互相转化。具体如何转化呢?向东还是向西?向左还是向右?向上还是向下?我们来看原文:由于某些条件,事物的两个矛盾的方面已经转化为自身的对立方面,并转化为它们对立方面的位置。
这句话,有四个关键字,需要注意。
关键词一:“两个矛盾的方面”。在前几章中,我们说过复杂的事物包含许多矛盾,每个矛盾都有其主要和次要方面,而决定事物性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里的“两个矛盾的方面”是指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第2个关键词:“因为一定的条件”,这个是重点。一定的条件,是前体,是基础,是大环境,是外力。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就不一定会转化,会原地不动。毛主席抽丝剥茧,把矛盾转化原因剖析出来了,并且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毛主席在哲学上的一大贡献。第3个关键词:“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明确告诉大家,矛盾会向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毛主席提醒大家,过去形而上学的观点,就是否定矛盾会向相反或对立面转化,这样做是想禁锢人民的思维,迷惑人民群众的方向,达到维持腐朽统治的目的。第四个关键词:转化为对立面,明确的告诉大家,矛盾也可以转化为对立面,大家注意看对立面这个词,这个词非常精准,比对立面这个词含义更丰富,包括对抗、压制、对立、相互抵消等含义。
总之,要知道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矛盾的对立面。
我们再来看看毛主席的举例。
例如,战争与和平相互转化,第一次世界大战转化为战后和平。
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初,欧洲各国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为了争夺世界老大的地位,占领更多的殖民地,一群群群起而攻之,结果以德国为首大哥的盟国最终被以英国为首大哥的盟国打得落花流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世界迎来了短暂的和平。
我们也来举个例子:
以婚姻为例,在现实生活中,夫妻之间因为各种生活矛盾而争吵斗嘴是很正常的;很多人,没有控制住矛盾,夫妻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也就是矛盾没有转化,导致婚姻矛盾升级,最后离婚散了,家庭破裂了。
根据矛盾统一原则:婚姻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一定条件”是矛盾转化的核心因素,而这种“一定条件”是夫妻之间的有效沟通和相互理解。
很多夫妻因为工作而两地分居,久而久之导致夫妻感情冷淡,出现第三者,最后离婚;夫妻分居,存在感情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可以转机,也可以变得更严重,这种"一定条件"可以是夫妻双方的理解,也可以是夫妻双方的自爱,也可以是夫妻双方相互迁就,共同生活在对方的城市,克服两地分居的矛盾。
关于矛盾的同一性,我们需要记住重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其中"一定条件"是重点中的重点,没有一定条件,矛盾就不会转化;不强调一定条件,让矛盾自我转化都是空话,一般持有这种想法的人都是唯心主义的,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周易》《易传》《道德经》《孙子兵法》等中国传统典籍,都讲到了矛盾相互依存,也讲到了矛盾会相互转化,但没有阐明矛盾转化内在逻辑,没有讲明矛盾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唯物辩证法与唯心辩证法的界限很模糊,人民群众难于理解,只有少部分天才才很领悟。而毛主席的《矛盾论》,把矛盾对立统一原理都说透了,推动了中国哲学的进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认知,是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接下来,我们来分析矛盾的斗争性。
3.矛盾斗争性的含义。
在哲学上,对立只是指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区别,包括万物对立,简单理解,矛盾的对立就是对立和绝对。
比如:发胖和减肥,两者是对立的,是互斥的;女人太胖了,身材走样了,曲线没有了,要减肥瘦身,这里面有对立,就是有斗争,不斗争,不去健身跑步,体脂就不会掉。
比如打工和创业也是对立的,其中就有“奋斗”,工作多年,赚的钱少了,如果你想自己创业,想当老板,这个时候就需要奋斗,你不奋斗,公司就开不起来,你不奋斗,公司就没有生意,你不奋斗,公司就无法正常运转。
在这里,我们需要区分一个概念,我们生活中的"斗争",比如思想斗争和与困难的斗争,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所以,我们不仅要把哲学上的"斗争"理解为通俗意义上的"斗争",两者是包容和包容的关系,不要犯任何错误,这是重点,要打圈,以后要考。
矛盾的斗争性,我们整明白了。
那么,矛盾的身份和矛盾的斗争到底是什么关系,是裙带关系、师徒关系,还是战友关系,请继续往下看。
4.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
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关系,即矛盾统一和对立关系。
毛主席认为: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换句话说,同一性和斗争性,两人联手,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最后,毛主席总结性讲到:同一性中存在斗争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方法论,在讲团结、讲统一时,不要排斥斗争,不要忘记斗争。这是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重要内涵,也是《矛盾论》精髓之一。毛主席曾讲过:“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只有通过军事斗争,才能换来和谈,只有通过战争,才有和平。既强调矛盾的同一性,也重视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只有通过斗争,才能解决。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在社会实践中,统一性和斗争性都需要兼顾,否则工作就会犯错误。综上所述,矛盾的同一属性也叫团结,矛盾的相反属性也叫斗争。
矛盾各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即矛盾与对立的统一,为了自如,人们习惯称之为矛盾与对立的统一,也有人简称为对立统一。
这篇,就讲到这里。
语录网网友观点:同一性与斗争性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就是既、又,同时存在,例如,减肥是因为发胖了,也就是说所有事情要想发展好的一面就要不断斗争(这里的斗争是指各方面的,根据当时实际情况的,比如退让、进攻、技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