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31年前她们联名致信给原总政治部主任,写了啥

31年前她们联名致信给原总政治部主任,写了啥

31年前写下联名信,如今发出倡议书,面对改革大考——两代军嫂答卷,一样家国情怀!请看今日《解放军报》报道:

编辑同志:

“脖子以下”的改革正在推进,单位的撤并转改、个人的进退走留牵动着每名军人的心,也牵动着每名军嫂的心。面对改革,有着军队“编外后勤队伍”之称的军嫂们将展现出怎样的姿态?东部战区陆军某炮兵旅两代军嫂给出了同样的答卷:理解支持丈夫,让他们心无旁骛地投身改革强军。

31年前,这个旅刚整编完不久,不少军嫂从繁华都市随军来到偏远农村,一开始有人心理上出现落差、思想上有了消极情绪。后来,她们很快调整过来,自觉参与当时在全军开展的“得失观”大讨论,并联名给时任原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写信汇报讨论成果,表态当好丈夫的“贤内助”,无怨无悔支持丈夫献身国防事业。回信中,余秋里主任高度赞扬了她们的高贵品质。

今年,部队再次面临调整改革,这个旅的军嫂们“大局面前不讲任何条件”的家国情怀依旧。前不久,该旅军嫂们以“倡议书”和“签名”的形式向全体官兵表达她们坚决支持丈夫、拥护改革的决心。短短700余字的倡议书,在军嫂微信群里引发热议,跟帖上千条,让广大军嫂形成了“有国才有家,支持改革就是支持‘他’”的广泛共识。

现将31年前该旅50名随军家属写给余秋里主任的联名信和如今军嫂们拥护支持改革的“倡议书”,以及部分军嫂微信群里的精彩跟帖推荐给《解放军报》,一起见证两代军嫂柔弱肩膀上的强军担当。

何艺海、张孝良推荐

31年前,50名随军家属联名致信原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

走出小家看国家

1986年,该旅随军家属参与“得失观”大讨论的场景。

尊敬的余主任:

我们衷心祝愿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我们是×××炮兵旅的50名随军家属。我们联名向您写信,汇报“得失观”讨论情况,表达我们——军人妻子们的心愿。

我们先后随军到闽南山区,随军时间长的已近20年,短的刚到部队几个月。50个姐妹当中,有的来自京城闹市,有的来自边远乡村;有的是地方干部、教师,有的是农村妇女。虽然我们的年龄、文化、地区和经历有差别,但作为军人妻子,我们的心是相通的。我们爱上了选择军人职业的丈夫,命运把我们与军队建设相连在一起。我们受过党的培养和教育,是80年代的军人家属。这次部队组织我们开展“得失观”大讨论,开展评选“贤内助”活动,使我们想得更多,看得更远。

过去,我们总认为,找了军人丈夫是苦多甜少,失多得少。为了丈夫的事业,有的姐妹离开城市来到山沟;有的中断了自己所热爱的工作、放弃了较高的工资待遇,到部队家属厂做工。农村来的姐妹们有的生活在鱼米之乡,是顶呱呱的副业能手,随军到部队后,不能照顾两边双亲,顾了这头失那头,一个家庭总不能圆。家属们平时拉扯家常,最关心的总是丈夫的转业去向。这些年,军队转业干部数量多,地方安置有困难。不少家属对丈夫吹起了冷风,感到丈夫在部队干吃亏,我们也跟着吃苦。有的为劝转业还哭闹过呢!

“得失观”大讨论启开了我们的心,使我们走出小家看国家,认识到了军队家属在军队建设中的地位和责任。大家提高了觉悟,克服了过去那些不正确的攀比方法。姐妹们说,边疆海岛的随军家属,她们的工作、生活环境比我们更艰苦;前线牺牲烈士家属,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献出了自己的亲人;地方各个艰苦行业的工作者们,他们失去的不比我们少,对社会的贡献也不比我们小。农村籍的姐妹们还说,“如果不是党和部队的培养,让丈夫提干,我们现在可能还是农家妇女哩”!通过对比,使我们懂得了“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一家不甜万人甜,一家不圆万家圆”的深刻含义。我们失去的只是个人和小家利益,得到的却是军队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宁。军人意味着牺牲和奉献,而这种牺牲和奉献也包含我们军人家属;军人需要社会理解,而作为军人家属首先要理解和支持军人。通过学习讨论,我们心里亮了,怨气少了。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我们在某些方面即使吃了一些亏,也亏得甘愿,亏得值得。

敬爱的余主任,我们联名给您写信,不是为了出风头,而是为了表达我们支持丈夫献身国防事业的真挚感情。同时,我们也大胆地建议,在部队干部战士中开展“得失观”大讨论的同时,也在军队干部家属中进行得失观讨论,开展评选“贤内助”活动。报上说过,一人爱兵暖一心,众人爱兵稳军心。军队家属里面,有千千万万个李艳霞、邓阳昆、徐秀兰式的好姐妹。这是我们80年代军人妻子的骄傲,这是我们军队中一支宏大的编外后勤队伍,组织和调动起这支队伍,对军队建设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水平有限,写得不好,请首长批评。

祝首长安康!

×××炮兵旅50名随军家属

1986年8月31日

如今,该旅家属委员会向军嫂发出向前辈学习的倡议——

争当支持改革强军的“贤内助”

今年3月,该旅军嫂自发组织拥护支持改革的签名活动。

姐妹们:

大家好!

春回大地,生机盎然,改革强军正当时!相信大家在军报和一些权威的军内公众号上,或从自己丈夫那里也了解到不少关于这次部队改革的消息,毕竟它可能关系到每个人。现在,我们军嫂中对改革的讨论也不少。

这次改革,肯定会涉及到一部分人,有的人可能要面临转业、转文职、转隶移防……但具体如何,大家心里都没底。

姐妹们,相信大家都了解到,每经历一次改革,部队都是要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每次改革,也要求部队从上到下都要有服从大局的意识。当了军嫂就是“半个兵”,当初选择嫁给军人,我们每个人肯定都已经做好了牺牲奉献的准备。面对这次改革,作为部队的“编外后勤队伍”,相信大家也都做好了牺牲奉献的准备。

31年前,我们旅面临整编,当时的50名随军家属积极开展“得失观”大讨论,自觉与前线英雄烈士的家属比牺牲,与边疆海岛的随军家属比艰苦,与地方各个艰苦行业的妇女比贡献,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在部队中营造出“支持丈夫工作光荣”的浓厚氛围,同时她们联名向当时的总政治部余秋里主任写信,表态当好丈夫的“贤内助”。对此,余秋里主任高度肯定了她们的高贵品格。

前辈们的榜样摆在那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都说军人的牺牲和奉献,需要社会理解,而作为军嫂,我们更要理解和支持自己的丈夫。因为我们的理解和鼓励,就是让我们的军人丈夫更加全身心投身改革强军的最大动力。“脖子以下”改革正在推进之中,我们在这里以家属委员会的名义向大家发出倡议,为改革强军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

1、创造稳定的后方,让丈夫安心在部队干好本职工作,不让他们分心;

2、不在丈夫耳边吹冷风、对改革说三道四,理解支持丈夫;

3、丈夫的进退走留听组织的,他听我们也听;

4、自觉争当支持改革强军、支持丈夫事业的“贤内助”。

最后,祝大家阖家幸福!身体健康!

旅家属委员会

二〇一七年三月

军嫂微信群跟帖摘录

小叶子:正如31年前前辈们说的,我们军嫂是部队中的一支编外后勤队伍。在军队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绝不能拖自己丈夫的后腿。

萧萧:在自己感到无助的时候,曾经无数次在心里头盼望他脱下军装,但如果有一天他真的要离开军营了,说不定我也会和他一样泪流两行。不管是走是留,都是为改革做奉献,我支持他。

小布丁:不论他走到哪儿,我和宝宝都追随到哪儿。

辰妈:“一家不甜万人甜,一家不圆万家圆”,从嫁给他那天起,我就做好了一切准备,既然选择了他,这辈子就无怨无悔。

同影:走出小家看国家,说得真好!前辈们是我们好好学习的榜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a20220331045009be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