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汾酒是清香(汾阳的历史文化)

汾酒是清香(汾阳的历史文化)

有网友问汾酒是清香,下面小编就以2571字给大家详细介绍汾阳的历史文化,预计阅读需要7分钟!

6000多年前,生活在汾阳的先民们不仅在这个受汾河冲击而形成的流域中耕种生活,而且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酿造了第一个“汾青”,从那一刻起,中国葡萄酒开始有了文明的雏形和文化的种子。

自此,那个“汾情”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大放异彩,从帝王将相到寻常百姓,从文人雅士到外宾,无一不青睐“汾情”酒的风格和神韵,沉醉其中,为其吟唱,6000年的酿造历史,1500年的名酒历史,1300年的蒸馏酒历史,“汾情”已经成为中国葡萄酒发展史上真正厚重的历史和纯文字记录的葡萄酒。

“汾清”第一次曝光成名源于北齐“黄河清,圣人出”

汾清最早登上历史舞台是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当时汾阳出产的清香白酒被称为汾清酒,学名粮食发酵酒,因对北齐武成帝的特殊喜爱,以及承载了当时人们对河清海盐的期待而名声大噪。

黄河清澈,圣人出",古人认为黄河水五百年才能清澈一次,因为天人互动,朝中有圣人;北齐武成帝二年,开封黄河水清澈,武成帝认为自己是圣人,使黄河成为清之一,是上苍对自己的恭维,于是改名为河清,希望河水清澈,天下太平。

在古代,酿造追求“清”字,汾阳出产的美酒已经是当时香型白酒的最高级别,因为“清”的程度和质量,所以被命名为“汾青”酒,与昭示天下太平的“黄河清”相得益彰,因此,汾州地方官员将“汾青”美酒献给皇帝,从而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就这样,“汾青”进入了朝廷。

武成帝喝完"汾情"后,感到唇齿留香,兴奋之余,便写信给河南侄子康树王高小鱼,推荐此酒,二十四史书《北齐书》明文记载:皇帝在晋阳,手令曰:'臣饮两杯汾情,劝君饮两杯叶.' ". 可见当时"汾情"酒的品质和名气之高,足以成为全国名酒和御酒。

盛唐以降,蒸馏技术日臻成熟,“汾清”在中国酒名更隆

唐初,蒸馏技术开始应用于酿酒,《汾青》同时运用酒曲、固态发酵、蒸馏三大工艺,提高酒液浓度,跃升为品质超前的干酒,完成了中国酿酒复式发酵的一次重大改革,李召在《唐史副刊》卷下列举了17款唐代名酒,其中提到了河东干酒(泛指山西,具体酿造地点在汾阳)。

唐代以前,所有的酒都是浑浊的酒,经过浓而清的干酒之后,汾阳的酒业迅速发展,酿酒作坊达到70多家,呈现出长街登樱刚刚好,满街揭绿帘的盛况,李白称赞琼北齐国食品玉案,让我沉醉其中,满心不归。晚唐时期,杜牧清明冒雨出游,湿冷之时为酒痴狂,于是便有了《问我哪里有酒楼,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两首绝唱,从而再一次奠定了汾阳在酿酒史上的崇高地位。

到了宋代,白酒蒸馏技术日渐成熟完善,汾青改进工艺,确定了蒸煮二次清洗、固态地罐分离发酵的酿造工艺标准,汾阳因此有了著名的羊肉酒;后来到了元、明、清,汾阳推出了更多的新产品,更出名的除了羊肉酒,还有玉露酒、豆酒、火酒、竹叶青酒等,这些汾阳出产的香型酒种代表了那个时代酿造的最高水平。

清朝三百年间,只有丰澳寺,分清真正闪耀在清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以分清为代表的白酒逐渐取代了黄酒的正统地位,分清是清朝时期世人共同羡慕和喜爱的对象,《四库全书》记载,康熙四十六年,诗坛领袖和著名诗人齐聚京城,在官部尚书宋罗(罗)的住处举办了中国分酒诗会。许多赞美汾酒的诗歌被宋罗收录在诗集《西贝班稿》中。清白班钞-饮食类"记录:"刘武神宫长佑在官勤尼姆......而且好喝,必须汾酒。仅味道,一杯饮料就可达十斤。"像这样特别重饮"汾清"的人在清朝比比皆是。

“汾清”远销欧亚大陆,名声响彻四海

汾青不仅受到中国人的称赞,外国人也对汾阳羊肉酒赞不绝口,从元代开始,汾阳羊肉酒就远销欧洲和亚洲,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的元代汾阳羊肉酒瓶上的题词是金箍马踏香草,玉楼人醉杏花,汾阳佳佳枣就是一例。

到了明代,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和与海外交流的增多,汾阳酿造的羊肉酒与中国瓷器一同走向东南亚和西方,远销欧亚大陆,汾阳杏花村酒庄生产的酒开始被称为汾酒,而在省外和国外销售的酒则被署名为山西汾酒。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汾酒的代表产品汾酒一举夺得一级金奖,从而名扬九州,名扬四海。汾酒获得国际大奖的消息传遍全国,众人欢欣鼓舞,喜气洋洋。时任山西省巡抚、省长的阎锡山喜出望外,为汾酒捧上了一块“味重西凉”的金匾。随后,在阎锡山的提议下,成立了金隅汾酒股份有限公司,汾酒以此为起点和支点,进入了一个新的辉煌时期。

“汾清”参与和见证了中华民族走向新生

早在抗战时期,“汾清”就成为党中央首府延安主要用酒,见证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之历程。毛主席当时待客,就喜欢喝点汾阳杏花村的汾酒,对汾酒有着很深的感情。延安时代的卫士曾说过:“毛主席有时睡不着觉,就让卫士倒一杯汾酒喝。”

西柏坡时期,“汾清”依然是党中央高层最喜欢喝的酒。据曾任毛泽东卫士长的李银桥回忆,1949年1月31日,斯大林派特使米高扬来到西柏坡,为了表达对苏联代表的热情欢迎,有关方面备好了丰盛的酒菜,还特意准备了“山西汾酒”。

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亲自陪酒,米高扬豪饮汾酒后赞不绝口,还不停地打听汾酒出自何处。酒宴之上,汾酒渲染起了热情友好的浓烈气氛,也拉近了宾主之间的距离,席间的欢声笑语,随着“汾清”的香气,一道飘荡在西柏坡晴朗的上空。

1949年9月初,在紧张的开国大典筹备工作中,汾酒厂的工人们在警卫班的保护下,经过五天四夜的辛勤劳动,分四批将500多斤汾酒运到京城,新中国成立的这一天,举国欢腾,汾酒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国宴酒,光荣地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解放后,汾酒曾五次荣获“全国名酒”称号,另一个“汾青”代表品牌——竹叶青白酒也曾三次获此殊荣。如今,汾阳已成为“中国酒都”,是中国最大的香型白酒产区,一缕清香弥漫全国。凭借“清”和“净”的优势,“汾青”顺利与国际接轨,引领中国白酒走向国际化。

《汾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磨砺的痛苦、发酵的徘徊、高温的蒸馏、凝结的压抑、曲为骨,最终成为一种精致典雅、甘美纯净的珍品,以其精湛的酿造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一部《愤青》延续了历史文脉,承载了中国葡萄酒的灵魂,是中国葡萄酒文明的奠基人,是传承中国葡萄酒文化的火炬手,是中国葡萄酒酿造技术的教科书,是见证中国葡萄酒历史发展的活化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868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