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传媒产业蓝皮书2020,下面小编就以4177字给大家详细介绍新媒体蓝皮书2020,预计阅读需要11分钟!
澎湃讯
《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1)》发布会于8月23日举行,蓝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传媒市场整体规模将持续增长,同时疫情加速传媒产业数字化进程,传媒生态圈形成新格局。
蓝皮书指出,去年中国传媒业总产值达到2.52297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6.51%,增速较2019年下降3.3个百分点,2019年后连续第二年增速低于两位数。
受大环境影响,传统纸媒和广电媒体收入持续下滑,但2019年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国内新常态持续扩大网络服务需求,网络领域媒体收入快速增长,视频直播、网络教育、游戏电竞等领域行业规模均大幅增长。
在后流行时代,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消费者行为的深刻变化将勾勒出一个新的媒体生态,视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也将撬动行业的新一轮创新和变革。
会议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央电视台市场研究(CTR)、光实索福瑞传媒研究(CSM)、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协办。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彬杰教授致辞祝贺《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1)》出版,柳彬杰表示,希望随着《传媒蓝皮书》的深入学习,在微观层面引导中国传媒细分产业健康发展,在宏观层面关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媒体格局构建,服务于建设文化强国、占领国内国际传播制高点的长远目标。
论坛上,CTR执行董事、总经理、CTR媒体融合研究院执行院长徐立军,北京师范大学喻国明教授,CSM融合传播研究事业部张天莉总经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史安斌教授、杭敏教授,快手科技副总裁何华峰,浙江大学方兴东教授,中央党校郭全中教授等多位专家学者就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传媒生态变化、媒体融合、网络空间治理等议题展开研讨。与会专家表示,网络数字媒体和平台媒体已成为传媒产业的主要板块,传统主流媒体仍占主导地位;媒体融合进程加快,新兴主流媒体崛起;媒体生态圈与信息空间架构密切相关,互联网已成为全球社会架构体系。
专家观点:
柳彬杰:《传媒蓝皮书》对过去十年中国传媒发展趋势的观察,对于解决中国传媒发展面临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也为中国传播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1)》统计分析了疫情年(2020年)中国传媒及各细分行业和行业发展的数据和状况,成果丰硕。解决国内传媒问题的基本方向是融合发展。未来传媒行业需要在内容、格局、媒体融合和治理等方面进行符合当代技术、国情和国际传播需要的研究,希望借助《传媒蓝皮书》这一平台的深入研究,在微观层面引导中国传媒细分行业健康发展,在宏观层面关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媒体格局构建,服务于建设文化强国、占领国内国际传播制高点的长远目标。
王利民:《传媒蓝皮书》凭借其独立性、前瞻性、独创性、完整性和权威性,已成为我国传媒业的领军之作和知名品牌;同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全系列丛书已成为国际国内社会各界全面、便捷地了解当代中国和当代智库发展的重要窗口。
崔保国:回顾和总结新世纪传媒20年的发展,世界传媒业的发展可谓翻天覆地,传媒的生存环境和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需要从多维度审视传媒的发展和传播效果,要看到传媒从工具到生活方式的转变,从传媒、媒体、新媒体到互联网到信息空间的发展变化,不仅要研究传媒作为意识形态和宣传,也是媒体作为传媒产业和公共空间的文化事业,也是媒体作为数字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平台。
网络数字媒体和平台媒体已成为传媒产业的主要板块,传统主流媒体仍占主导地位,媒体融合进程在探索与社会融合、服务党务、政务、民生和商业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新兴主流媒体正在崛起;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创新是当前媒体生态变革的重要驱动力;超大平台媒体对媒体生态产生巨大影响。媒体产业链、供应链、传播链、价值链随着媒体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动态结构;媒体生态系统与信息空间架构密切相关,互联网已成为全球社会架构体系。
徐立军: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下,影响了媒体行业的短期和长期发展,中老年网民的互联网使用习惯被迫加速;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业务转型和制度创新必须同步,新业务必须安装新系统;近两年,MCN业务的发展成为各媒体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同时,2019年冠状病毒病疫情以来,各种媒体服务社会治理模式在全国各级媒体中广泛推广,媒体融合发展从小融合走向大融合,媒体介入教育、就业、扶贫等社会经济民生领域,也利用自身优势提升社会服务效率,实现社会价值创新。
推进媒体融合必须解决传统媒体盈利模式面临的困境,要让媒体融合受益,实现整合营销的突破。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例,2020年底直播带货累计GMV总额近100亿元,一些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在媒体融合营销方面也有新的举措。此外,当前的国际传播必须以融合传播为主要方式,以互联网平台为主要渠道和手段。
喻国明:元宇宙的概念让我们对媒体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曾经把媒体视为一种物理存在,广播、电视、报纸都是物理存在,但互联网诞生后,非物理中介存在(如社交媒体)也可以实现各种互联互通。当一切都是媒介时,算法成为人们连接相关资源、形成相关功能和满足某种需求的基本媒介。这是算法媒体的基本含义。在互联网发展的前半段,解决了“随时随地连接”的问题。互联网下半场的发展目标是让人们随时随地为所欲为,也就是随时随地突破连接,形成场景化社会,这个场景可以实现资源的汇聚和需求的满足,这就是学者所说的即将到来的场景化时代,场景化时代的显著特点就是可以在一个时间点上基于场景给你提供所谓的可能资源的汇聚和对接,本质上实现了场景的共享和场景的共享,也就是说不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场景时代的到来,可以理解为现实世界媒体发展的终极形态。
张天利: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媒体新闻内容率先进入短视频传播。CSM新闻融合传播指数研究发现:三微省级电视台和自身新闻客户端逐年提高,而深度融合竞赛,站与站之间的差距有所扩大;网络新闻传播帮助黑马强势突破,短视频仍然是一个热门赛道,自身客户端已成为2020年的主要突破点;融媒体账户和专栏账户并共同打造融媒体和短视频传播头部生态,如看新闻、触电新闻、荔枝新闻、四川观察等他们是台湾融媒体产品移动端创新的主力军。此外,新闻融合传播的效果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如网络传播量排名前五的电视台占省级电视台总流量的55%;头部竞争激烈,变化实时发生。广播电视媒体仍然面临营销变现的困境。迫切需要构建广播电视优势的垂直内容集群,探索营销变现,在提高新闻融合传播效果和竞争力的同时创造自我造血功能。
施安斌:《媒体蓝皮书》具有清华品牌效应,经过多年积累,也成为国外学者了解中国媒体发展的重要渠道,提供了权威数据,在英文论文中被引用次数较高。2020年全球新闻传播的音频&转向进一步凸显。新闻播客、语音社交平台、流媒体短视频平台的崛起是后流行时代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与此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对脸书等互联网巨头的反垄断和监管实施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现在我们经常使用"后流行病时代"这个词,但我们发现流行病仍然在重复,所以用贝克的"全球风险社会"可能是合适的,但我认为有一个更合适的词:VUCA(Uka),它代表了四个特征:流动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VUCA时代,全球协作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进一步加强与哈佛尼曼新闻实验室、牛津路透新闻学院等国际同行的合作,使《媒体蓝皮书》走向国际学术界,如何将中国与世界传媒,以及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如何融入世界传媒大格局。
杭敏:虽然疫情造成全球文娱传媒行业市场萎缩,但未来整体发展趋势良好,行业整体有望在2021年出现反弹;2020年,全球文娱传媒行业经历了数字技术的持续变革和消费者行为的深度变化,出现了结构性变化;纵观现有产业结构,各细分行业发展趋势各不相同,报纸、图书继续放缓,流媒体、视频游戏、语音社交等快速增长。同时,依托人工智能、现实拓展和大数据技术的新业态日益成熟,反映了媒体生态圈继续向数字化、智能化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有两大趋势,一是沉浸式经济的升温,二是平台监管、数据安全和互联网的反垄断,都将成为全球娱乐传媒行业发展的新热点。
何华峰:所有的行业都是先因为人有痛点而形成的,它可以达到聚合的作用,然后提供好的服务,这是一个基本的逻辑。以快手平台《冯说教育》为例,主播通过平台将全国各地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有痛点的家长聚集在一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为孩子的家长开设诊所,解决真正的问题。任何时候随着技术的发展,所有的行业都在被颠覆,过去从供给侧转向需求侧,用户倒逼新闻的产生。对于快手这样的平台来说,其发展其实就是着眼于社会和国家的需求,顺应向善的方向。
方兴东:互联网治理源于三大转移:一是技术驱动发展逻辑的转移,二是互联网发展逻辑的转移,三是国家政策逻辑的转移,随着中国互联网从内容治理转向数据治理,我们看到中国的网络治理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从全球来看,欧洲走在反垄断的前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样板;从整个体系建设来看,我把未来分为三个境界:最高境界是基于欧洲数字市场法的新体系。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的重要性,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中国和互联网的融合,是物理层面和技术层面的融合,这次相当于制度层面和文明层面的融合,从长远来看,不管你现在有多少非议,中国互联网在技术上赋能,在制度上赋能,赋能每一个普通网民,一定会释放出更多的能量,未来依然可以很乐观。
郭全忠:媒体行业的范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资本运作的分析范围也在不断变化,资本运作出现了新的规律;媒体行业的运作主要受到媒体行业发展、媒体未来发展趋势、政策、资本市场等几个因素的影响。经过多年的发展,媒体行业的主体已经成为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媒体资本市场最活跃的主体,各种平台对媒体行业的布局采取了不同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