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神笔马良是不是文学作品(神笔马良这本书主要写了什么)

神笔马良是不是文学作品(神笔马良这本书主要写了什么)

有网友问神笔马良是不是文学作品,下面小编就以1871字给大家详细介绍神笔马良这本书主要写了什么,预计阅读需要5分钟!

/杜豆豆

1 遇见长篇原创《神笔马良》

我们都读过《神笔马良》,因为小时候的课本里就有,那个拿着神笔的年轻人,画什么生命,专门救死扶伤,最后用他的神笔,巧妙地用招数来惩治贪官。

在我们的童年里,马良是标准的小英雄:正直、机智、勇敢,每个孩子都期望拥有马良手中的神笔,也能像马良一样做一个威武的英雄,拯救受苦的好人,惩罚邪恶的小人,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然而,令我羞愧的是,我以前只读过教科书版的《神笔马良》,从未读过洪训涛先生的长篇原著。我一直认为《神笔马良》是一个没有具体作者的民间故事。

直到终于有机会见到长篇原著《神笔马良》,边读边惊叹作者构思的匠心,细节描写的生动,创作出这样一幅浑然一体的作品,需要多么细腻的想象力和宏大的情怀!

2 创作的源泉来自民间

从民间故事中汲取灵感,一直都是文学创作的一大选择。

西方第一部经典《荷马史诗》就是这种口述文学的代表,《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也是这样的杰作,莎士比亚、安徒生、乔叟等,都有受民间故事启发的作品。

中国就更不用说了,没有三国故事,没有水浒传的108位将军,没有唐僧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怎么会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精彩呢?

民间故事有四个要素:文本、叙述者、受众和语境,所有这些要素都需要同时存在。

《神笔马良》能享誉世界、成为经典,首要前提是它必须有一个讲述者,它经历了中国讲述者、听众和不同语境一代又一代的反复磨砺和锤炼,靠口碑积累和沉淀。

然后,经过高超的创作者洪涛先生对精彩作品的收集、整理和再创作,形成了文本,并再次得到更广泛的呈现和传播,作为珍宝流传下来。

想想看,我们中国的文学瑰宝,哪个不是从民间开始的?古代神话、百家争鸣、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民间,才是创作的源泉。

3 中国民间故事的特点

关于我国民间故事的特点,以《神笔马良》为例,我简单总结了以下九点:

第一,模糊的故事发生时间和地点,地点往往和主题呼应。

比如《神笔马良》用前者指故事时间,用笔架山指地点,在这里笔架山也呼应了主题。

第二,以直白的手法介绍故事的背景。

比如《神笔马良》,从一开始就已经把时间、地点、人物一一展示出来了。

第三,设计一个愿望,并和传奇的相互映射。

比如《神笔马良》设计了笔架山的传说,从多角度呈现了马良的艰难愿望:一个穷孩子想学画画。

第四,主角往往是类型人物。

例如,马良在中国传统中代表诚实善良的农民。作者也用类比来展示马良的“山”性格。

第五,安排一系列挫折,促进主角的愿望实现过程,展现主角的个性特征。

比如,马良的求笔过程,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

第六,用想象和夸张塑造神仙相助,以“大团圆”结尾。

比如文中白胡子老人的出现,神仙的暗助,贪官的惩罚等等。

第七,民间故事往往注重情节,叙事多描写少。

但《神笔马良》毕竟不完全是一个民间故事,而是通过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所以在这本书中,作者其实运用了大量新颖的创作手法,并加入了相当细致的描写。

第八,民间故事多采用大量短句和口语化表达。

例如"有笔太难了,太难了,太难了......在梦里他拿着笔跑啊跑。"

第九,设计各种梦境,来对接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比如,马良在梦中得到白胡子老爷爷送的笔。

4 中国传统文学中英雄的塑造方式:总体印象

中国传统文学中,英雄是怎么塑造出来的呢?

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整体印象,二是细节形象建设。

我们依旧以《神笔马良》为例,简要说明如下。

为了获得一个大致的印象,首先从故事背景概述了马良形象的构建。

书中一开始,就设定了马良的出身——一个善良的穷孩子。

之后,他设计了一个难以实现的愿望——一个穷孩子想学画画,并讲述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传说——笔架山的传说,将两者映射在一起,说明这是一个几乎无法实现的愿望;但马良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愿望,而是迎难而上,可见马良是一个意志坚定的孩子。

然后,为了让马良的毅力更加有效,作者刻意安排了一系列求笔的挫折,在这些事件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一个有梦想、不怕困难的马良,于是,马良小英雄的轮廓就产生了,这是作者将马良比作“山”时总结出的一段话——

他固执如山,不怕困难,想做的事,一定要做。他不懂得拍马屁,做任何事,都是一往无前,遇到障碍不回头。他虽穷如山,却屹立如山,屹立不倒。"

有了这样一个“山字”的整体印象,作者开始构建一个详细的形象。

(未完待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782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