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论语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下面小编就以2899字给大家详细介绍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论语》,预计阅读需要8分钟!
15·09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刘正平:杭州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 副教授
邹 峻 :国家开放大学 副教授
曾 亦 :同济大学人文 学院哲学系 教授
【共读笔记】 (来源:论语汇)
刘正平:
15.9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邹峻 邹老师好!
志士,有志之士。赵岐认为即“守义者”;俞樾认为即“知士”,“知士仁人”,“知”、“仁”并举。两个说法的取向不太一样,但都能说得通。
孔子认为,一个志士仁人,不能因为渴望求生而损害仁德,应该勇于牺牲成全仁德。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君子和人没什么区别,都重视和爱惜生命,孔子说过,未知生焉知死。但对君子来说,有个取义轻重的问题,如果死比生还重要,那就选择死。在孔子看来,能够全仁的前提下,是应该舍生取仁的。
这里面最典型的几个例子是比干、伯夷叔齐、管仲等人。比干谏死,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逃到首阳山,没选择殉节。管仲却辅佐公子纠的弟弟、敌人公子小白成就霸业。对死的取舍大不一样。清代焦循说:“夫圣贤之死不死,审乎仁不仁,非谓仁必死也,非谓死则仁也。”所以说,仁之为德大矣哉,孔子所说的仁,不是匹夫匹妇小仁小德,而是苟利国家社稷之大仁大德。
邹峻:
学此章可参里仁篇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滇沛必于是[微笑]
刘正平:
后来,孟子发展出了“舍生取义”的说法很著名:“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告子上》)
@邹峻 邹老师补充的这则非常重要。[强]
邹峻:
@刘正平
刘老师讲的好。经史同参[强]
刘正平:
南宋灭亡前夕,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被捕,就义前说过这段话: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是对孔子和孟子最好的理解和践行。
邹峻:
澄衷蒙字讲,志:心之所之为志,志气,立志
刘正平:
我要说的就这些,下面有请邹老师、曾老师!抱歉我给抢先了。[抱拳]
读书人很看重名节,不管是成仁,还是取义,实际上背后有对个人名声和气节的考量。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
邹峻:
@刘正平 [玫瑰]
如今,士子之心安在,是一个普世的问题了[微笑]
刘正平:
钱谦益在明亡时,几次宣布要殉节,甚至跳到齐腰深的水里“投水自尽”,结果成了笑话,后来降清,再后来跟吴三桂勾勾搭搭,名声大坏,被列入了“贰臣传”
邹峻:
@郑忠青
吟诵很有意味[强]
仁与义,中国士子们命中注定的生命情结,可由此言得知
刘正平:
方孝孺面对朱棣时,不惜牺牲“十族”的鲜活生命,非常刚烈,成全了自己的名节。但这件事我们可以再议。他有没有超过“仁”的界限?
崔圣:
读书人,如果能够读懂了名节,应该就是一大进步或者收获。如果能够知仁义而取之,那就应该是君子了。
邹峻:
依孟子观点,义大于生,是超越自然生命的宇宙精神
孔子仁学,则更具人文精神含义,要推己及人才好[微笑]
邹峻:
爱之深切处,为他死一回。时下我们真的缺少真情大义之仁了[呲牙]
崔圣:
明末清初,要发者不要头,要头者去发。此不光在仁人志士,在普通庶人中选择了发者多矣。
刘正平:
俞樾说的“知士”挺有意思。
邹峻:
君子,志士仁人之代表,是新时代可瞩望的救世力量乎[微笑]
崔圣:
谢谢@刘正平 老师精彩导读!接下来邹老师继续给大家辅导。
邹峻:
总之,我愿同学君子者,超乎生死话真情[爱心]
孙福万:
关于"义",补充下庞朴的说法:《中庸》说:“义者,宜也。”《说文解字》说:“义,所安也。”何谓“宜”?“宜”又如何转为“所安”?庞朴先生在《儒学辩证法》一文中对此进行了考证,他认为,在甲骨文中,宜有时旁边加“刀”,此字“或为动词,为杀”,“最早只是杀俘虏或杀牲以祭的意思”;进而指出:“‘宜’之引申为‘所安’为‘当’,起初当如今语‘活该’‘罪有应得’义;继而更活用为一般的‘合适’‘美’‘善’之类,变得道貌岸然,本义反而湮没,不为人们所知了。”
崔圣:
@邹峻 老师,“君子,志士仁人之代表,是新时代可瞩望的救世力量乎;总之,我愿同学君子者,超乎生死话真情”。非常赞称![强][强]
崔茂新:
士心為志;仁者,人也。志士仁人,就是有心志做一個體現人之為人之真精神的人,做看重做人尊嚴和富有道義人格的人。這樣的人,不會為了苟且偷生而去做損害道義仁德的事,而會減少對於自身肉體的過於珍惜,甚至不顧惜自身安危,以成就真正的仁德大義。
孙福万:
在"舍身成义""大义灭亲"等中,应该还有义之古义存在~
崔圣:
@孙福万 老师,这样对于“舍身取义”的理解更全面了[强]
崔茂新:
所以,我認為,殺身,應當理解為減少對肉體存在的關注和珍惜。
真正的生,是超越了肉體存在的精神生命和道義人格的永生,即所謂的殺身成仁。
崔圣:
这和孝的关系就明确了。如果为了坚守道义、民族的大义,不惜牺牲自己,也视作大孝。
崔茂新:
孔子一生都在追求仁德道義,所以,他的生命獲得了精神性的永生。
張弛弘弢:
15.09章: 三句話,三個“仁”字鑲嵌其中。仁,孔門思想的內核。本章集中談了人和仁的關係,極具以身殉道的宗教意味。(只是宗教色彩而已。) 第一句—— 志士: 志,同“知”、“智”,指才言;仁人: 仁,真誠友愛,就德言。 志士仁人:才德兼備的人。 第二句—— 害仁:唐《石經》作害人。“無求生以害仁”,仁,比生命更重要,相反,不為求生而損害仁。仁,是一种植根于生命深处的真诚的力量,必有内心而发,否则皆为(假義)假仁。 第三句—— 殺身成仁: 千古名言,志士仁人的生命信條。“有殺身以成仁”,是從正面論述仁與生命的關係。 本章,分別從反、正兩方面論述了生命價值與個人修養之間的關係,非常鮮明的指出了一個德才兼備之人應心懷的“一以貫之”的道德(取)趨(舍)向。 例子跟米一樣,不舉。
崔圣:
转发北京分群李嘉:昨天从曲阜东高铁回来,看到孔子六艺国学院
关于孔子六艺还请各位老师
多给我们讲讲
邹峻:
@孙福万
古义字,个人奉羊敬天,总觉不如简化字,心扶阴阳而上[呲牙]
張弛弘弢:
@邹峻 此趣解甚妙。[强]
孙福万:
@崔茂新 @張弛弘弢 @邹峻 受启发!
張弛弘弢:
@邹峻 鄒老師 陰陽扶心而上如何?
崔圣:
@張弛弘弢 ,回来说说这“米”的例子。
邹峻:
我正准备下午去顺义呢
張弛弘弢:
米,多也,一比喻而已。老師們舉例已經很多了。上翻,正反都有啊。
崔圣:
@邹峻 老师,”心扶阴阳而上”[强][强]
邹峻:
年前我们讨论实验方案,李冬校长认同繁体义字,我以心学护义,是自得乎?
張弛弘弢:
@邹峻 多麼富有詩情畫意的解釋啊 一路順風
刘正平:
刘向《说苑》里有雍门子狄的故事,很有价值。
我要去单位,在路上不方便,诸位师友可以参考。
崔圣:
谢谢@刘正平 老师!辛苦了!
王海评:
论语。录语。语录。记录孔子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