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发表讲话,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的初心是什么?上海石库门、南湖红船,诞生了中国共产党,14年抗战、历史性决战,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不能被轻歌曼舞所误,不能‘隔江犹唱后庭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过许多革命老区考察,看望老区人民,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作出重要指示,对革命文化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使革命文化成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
近来,一部很有影响的电视剧——《觉醒年代》播出。电视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线索,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历史人物为主人公,再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这段历史,以及不少著名的文化人物。比如辜鸿铭,他绝不是冥顽不化的老头,而是一位有胆量、有气魄、有担当的中国人。他13岁出国,先后获得了13个博士学位,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等9种语言,被称为中国第一语言天才,在西方也很受敬重,有“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但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电视剧中,蔡元培说他“不是文化守旧,而是文化自信”。
北大红楼的第二阅览室,是毛泽东曾经工作过的地方。1918年10月到1919年3月,毛泽东在这里担任图书管理员。在这段时间里,毛泽东在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影响下逐渐建立起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1918年11月,李大钊在天安门发表了著名演说——《庶民的胜利》。他说:“一个事件的发生,是世界风云发生的先兆。一七八九年的法国革命,是十九世纪中各国革命的先声。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李大钊在《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中预言,“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这些演讲的现场观众里就有青年毛泽东,因此这一时期的毛泽东了解了十月革命,了解了马克思主义,还阅读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
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时回忆道:“30年前我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而奔波,吃了不少苦头。还不错,在北京遇到了一个好人,就是李大钊同志。在他的帮助下,我才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没有他的指点和指导,我今天还不知在哪里呢!”
《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一书的序言写道: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深深地影响着未来整整一代中国共产主义领导人的思想和行动,他们中最杰出的一个人是1918年冬至1919年春这段关键的日子里,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年轻助手——毛泽东。
一、革命文化是开天辟地、大浪淘沙的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纷然杂陈的各种观点和路径中,经过反复比较和鉴别,毛泽东同志毅然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1921年发生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召开,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有13位,包括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等人。党最早的两位创始人——陈独秀和李大钊,则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出席这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在南湖红船上,代表们继续上海未能进行的议题,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出席一大的代表中,为共产主义献身的有五位,如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邓恩铭1931年在济南英勇就义,年龄最长的代表何叔衡在红军长征时留在苏区坚持斗争而牺牲。
党的十九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率领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再次来到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参观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署名文章,完整概括出了“红船精神”,尤其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新中国成立时,在天安门城楼上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一大代表只有两位,一位是湖南代表毛泽东,一位是湖北代表董必武。可以说,在一大代表中,既有用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改天换地的毛泽东,也有为真理献身的何叔衡、陈潭秋、邓恩铭。所以,革命文化首先就是一种开天辟地、大浪淘沙的文化。
二、革命文化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化
发生在武昌都府堤41号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问世。1927年,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回到当时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的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步行700多公里,实地考察了5个县,召开各种类型的调查会。之后,他回到了武昌,在都府堤41号写下了这篇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文献。在这篇报告中,毛泽东提出了要进行政治宣传,动员民众,开启民众的心智。他还关注到农民的文化运动,如办夜学等,从而认识到动员、发动农民的重要性,以及要先教育农民、唤醒民众。
秋收起义失败以后,毛泽东带领剩余部队到了三湾,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为了防止部队到井冈山违反群众纪律,在著名的“雷打石”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三大纪律”。
1927年至1930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为我们开辟了一条革命的成功之路,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八角楼的灯光”,那是毛泽东办公的地方。在那里,他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在古田的协成店,毛泽东则写下了另一篇重要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写道:“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这在五卅运动及其以后的大革命运动已经得了充分的证明……只要看一看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发展,就知道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所以他预言:(革命高潮)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同志用诗一般的语言焕发出了我们的红军、我们的党的胜利信念与斗志昂扬的精神。所以说,革命文化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化。
作者: 周庆富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院长
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独家文稿 《周庆富:【学党史】从南湖红船到双清别墅——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点击“了解更多”查看完整文稿